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梗阻
  • 3篇X线
  • 3篇肠梗阻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综合征患者
  • 2篇细胞
  • 2篇X线监视
  • 2篇肠易激
  • 2篇肠易激综合征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置入
  • 1篇粘连性
  • 1篇粘连性肠梗阻
  • 1篇支撑管
  • 1篇置入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肠梗阻
  • 1篇内容物
  • 1篇胃管

机构

  • 5篇东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张葆
  • 4篇吴萍
  • 3篇李德春
  • 3篇李瑞红
  • 3篇郭永高
  • 2篇吴明波
  • 2篇张海燕
  • 2篇吕亚丽
  • 1篇鹿博
  • 1篇李延青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X线监视下经鼻肠管小肠减压治疗小肠梗阻被引量:14
2008年
胃肠减压是治疗小肠梗阻的重要措施,而胃肠减压深度直接影响引流效果和患者腹胀改善程度。传统鼻胃管减压仅限于胃内容物,对小肠内的减压作用甚微。减压导管置入小肠内。能迅速清除肠内容物,较快地减轻梗阻症状,直至解除梗阻。2005年2月至2007年7月,我院对15例小肠梗阻患者在X线监视下置入鼻肠减压导管抽吸减压,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李德春李瑞红郭永高张葆
关键词:小肠梗阻经鼻肠管X线监视导管置入肠内容物鼻胃管减压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IBS组IFNγ-、IL-12水平有升高趋势;IL-4及IL-10水平显著降低;pIBS组IL-12水平呈增高趋势,IFN-γ水平升高;pIBS组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非pIBS组IL-12、IFN-γ呈降低趋势,非pIBS组IL-4、IL-10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受感染因素影响,腹泻型IBS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产生失衡。
吴萍张海燕张葆鹿博吴明波吕亚丽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
胃镜与X线联合法放置鼻肠减压管治疗胃Billroth II式术后肠梗阻被引量:1
2008年
胃Billroth II(毕II)式手术后解剖结构改变使鼻肠减压管放置困难,我们采用胃镜辅助与X线监视联合方法,进行鼻肠减压管的快速有效放置,治疗毕Ⅱ式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
李德春李瑞红吴萍郭永高张葆
关键词:BILLROTH术后肠梗阻X线监视肠减压胃镜联合法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学机制探讨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用ELISA法对IBS患者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D-4、IL-10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IBS患者体内免疫应答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外周血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1·同正常组比较,腹泻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的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5);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5)。2·同正常组比较,便秘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型IBS患者PBMC体外培养时Th1、Th2细胞因子产生了失衡,Th1/Th2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呈Th1优势反应。便秘型IBS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便秘型IBS患者Th1/Th2反应仍趋于平衡状态,Th1/Th2反应可能对其发病并无重要影响,亦进一步说明不同分型的IBS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差异。
张海燕吴萍李延青吴明波张葆吕亚丽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TH1型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
X线下经鼻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X线下经鼻置人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16例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下将300cm长的导管经鼻置人空肠10cm以远,前端充水球囊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带动导管向小肠远端运行,直达回肠末端,保留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行小肠内支撑排列。结果16例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至2年,均未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结论X线下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治疗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可以多次重复置管。
李瑞红李德春吴萍郭永高张葆
关键词:肠梗阻支撑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