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硕

作品数:18 被引量:31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通气
  • 4篇支气管
  • 4篇气管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4篇肺疾病
  • 3篇衰竭
  • 3篇颈椎
  • 3篇颈椎病
  • 3篇呼吸功
  • 3篇呼吸功能不全
  • 3篇呼吸衰竭
  • 3篇机械通气
  • 3篇疾病
  • 3篇脊柱
  • 2篇单侧
  • 2篇腰椎

机构

  • 18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石景山区疾病...

作者

  • 18篇张硕
  • 12篇向平超
  • 9篇郭伟安
  • 6篇刘正
  • 5篇孙佳
  • 5篇吴四军
  • 4篇张二明
  • 4篇鞠立新
  • 4篇唐冲
  • 3篇时延伟
  • 3篇杨慧
  • 3篇张鑫
  • 3篇杨珺楠
  • 3篇宋丽萍
  • 2篇雷涛
  • 2篇朱卫京
  • 2篇贾俊秀
  • 1篇赵璨
  • 1篇赵春燕
  • 1篇程显声

传媒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Spring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1990年1月至2018年6月OLIF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数据分析运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5篇临床研究文献,其中英文文献22篇,中文文献13篇,共计3630例患者(男性占比45.2%),年龄14~89岁,平均62.6岁。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6.7 d、117 min、128 ml;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的下腰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较术前分别下降了平均4.33分和4.70分,而腿痛的VAS评分则分别下降了平均4.57分和5.31分;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较术前提高7.58分,而术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亦改善33.89%;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4.14 mm,椎间孔高度及椎间孔面积分别增加3.54 mm、53.96 mm^2,硬膜横截面积增加36.61 mm^2,整体腰椎前凸角度增加13.78°,局部前凸角增加4.62°;OLIF术式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32%,95%置信区间为25%~38%。结论OLIF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微创术式,手术操作简易,学习曲线短,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OLIF可有效安全撑开狭窄椎间隙,增加椎管及神经根管容积,显著改善临床腰腿痛等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唐冲刘正吴四军关振鹏裴征汪文龙张硕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META分析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学习曲线与术后不良事件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通过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前期和后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技术开展过程中学习曲线特征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以2020年4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采用UBE行单节段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单侧减压椎间盘摘除(unilateral decompression and discectomy,UDD)、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椎间融合(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LIF),纳入3种术式前60名患者进行研究。观测指标包括术中内镜下操作时间、非内固定物植入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量、红细胞压积下降值,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每种术式中患者按手术时间排序分为前期及后期2个亚组,各30例,对上述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数据散点图,观察相关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与前期患者相比,3组后期患者的内镜下操作时间、非内固定物植入透视次数均降低,LIF组术后住院时间减少,ULBD组和LIF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值降低,ULBD组术后引流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随手术经验增加,3组内镜下操作时间和术中非内固定物植入透视次数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UDD组前期患者3例、后期患者1例,UBLD组分别为6、3例,LIF组分别为8、3例;3组前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后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技术早期实践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与对UBE技术特征认识不足及术者手术经验不足相关。随着手术技术熟练及经验积累,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下降。
汪文龙刘正吴四军张硕白海滨王吉岳
北京市石景山区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北京石景山区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石景山区10个社区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监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吸入支气管舒张药物前、后肺功能检查以调查COPD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096名监测对象具有可靠的药后肺功能结果并被纳入最终研究,其中男性1886名(46.0%),女性2210名(54.0%)。总体患病率为10.2%,男性为13.8%,高于女性的7.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COPD患病率亦升高。在诊断的COPD患者中,49.8%的患者为中-重度阻塞(GOLD分级Ⅱ~Ⅳ级),37.5%的人群做过肺功能检查,12.5%了解自己曾诊断COPD。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OR=1.94,95%CI:1.45~2.58,P<0.05),COPD的患病率与吸烟包年数呈正相关,仍有已知自己为COPD的患者未戒烟。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1.52,95%CI:1.22~2.05,P<0.05)、年龄增加(OR=1.66,95%CI:1.34~2.41,P<0.05)、呼吸道疾病家族史(OR=1.73,95%CI:1.33~2.23,P<0.05),幼时支气管炎/肺炎病史(OR=2.035,95%CI:1.339~3.095,P<0.05)。结论北京石景山区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率较高。目前需要制定针对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疾病管理的策略以降低COPD疾病负担。
孙培培张二明时延伟赵春燕宋萍萍张硕张克周玉娇赵璨闫维吴蓉菊宋丽萍郭伟安马石头安欣华包曹歆向平超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5例临床特征分析及其诊治
2022年
目的将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疾病患者视为本研究观察者,对其临床特征展开分析,回顾其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而增加对此疾病的临床认知。方法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潞河医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治疗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5例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疾病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方式。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以及干咳,同时大部分都有鸟类接触经历,通过对患者采取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出患者存在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情况,在此基础上联合各方面表现进而确诊。结论临床对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迅速且灵敏的诊断出是否存在鹦鹉热衣原体序列,并且对于其他隐藏病原体进行鉴别。
吴蓉菊张硕时延伟郭伟安向平超
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组,正值设为正常组,分别为32例、58例。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节段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总活动度、JOA评分等功能及影像指标,评价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结果90例颈椎病患者术后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者32例,正值者58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率35.56%;两组颈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凸组的节段活动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N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PO分级较正常组更为严重(P<0.05)。结论Bryan CADR手术治疗颈椎病后,易发生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且影响节段活动度,容易加重椎旁骨化。
张硕刘正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下对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胸腔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52例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需要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6例)和普通吸氧组(26例)。术前、术中至术后2 h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情况。评估患者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无创通气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胸腔镜检查,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氧合指数由术前(214.65±37.99)mmHg升至术中(242.85±26.34)mmHg,PaCO2水平轻度下降。普通吸氧组中有2例患者操作过程中因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终止操作,转换为无创通气支持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能够顺利完成操作。其余24例患者操作过程中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增加,术中PaO2及氧合指数下降,PaCO2水平轻度增高。2组患者诊断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无创通气辅助下对胸腔积液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张硕孙培培向平超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内科胸腔镜呼吸功能不全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宏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监护室且进行BALFm NGS检测的45例首诊考虑SCAP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分为免疫正常组及免疫受损组,评估m NGS对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情况、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将m NGS与普通病原微生物检测进行比较。结果共有45例SCA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免疫正常患者25例,免疫受损患者20例。m NGS检测阳性率为86.7%,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阳性率为2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m NGS在检测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和机会性感染病原微生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m NGS在诊断混合感染方面要优于常规微生物检测。根据临床表现及m NGS检测结果,82.1%的患者需要调整抗生素治疗。结论对比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m NGS检测方法敏感度高、覆盖范围广,能够为SCAP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并指导抗生素调整。
张硕孙培培向平超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Zero-P颈椎前路融合系统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Zero-P颈椎前路融合系统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应用传统椎间融合器+钉板固定系统者为A组,应用Zero-P融合器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24个月)的JOA评分、NDI指数和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颈椎整体前凸角、颈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矫正(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上述指标在末次随访时的矫正程度有所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ro-P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可取得与传统钉板系统固定同样的手术效果,且手术时间短、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张硕刘正吴四军贾俊秀唐冲汪文龙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椎间融合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在无创通气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30例氧合指数<200mmHg且具有气管镜检查适应证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保护性毛刷刷检、活检等操作。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2组:无创通气组(15例)和常规氧疗组(15例)。主要观察终点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检查完成后1h及24h内气管插管率的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无创通气组的氧合指数增加,由从(151.20±21.63)mmHg上升至(177.67±18.46)mmHg(t=-3.605,P=0.001),而常规氧疗组氧合指数下降了15.7%,从(158.53±21.37)mmHg下降至(133.60±17.79)mmHg(t=3.473,P=0.002)。操作过程中常规氧疗组患者心率更快。常规氧疗组中1例患者需要行气管插管。3例肿瘤患者均得到确诊。病原学结果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支持下行支气管镜检查要比常规氧疗情况下更能维持氧合指数及生命体征的稳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张硕郭伟安向平超孙佳
关键词:无创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危重患者
无创通气联合镇静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通气联合镇静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监护室收住的100 mmHg<氧合指数<200 mmHg(1 mmHg=0.133 kPa)、具有气管镜检查适应证的患者32例,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保护性毛刷刷检、活检等操作。16例患者随机分入无创通气联合镇静组(丙泊酚镇静),16例随机分入无创通气非镇静组。主要观察终点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的感受度及检查完成后1 h及24 h内气管插管率的比较。结果在气管镜检查过程中,镇静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增加了18%,非镇静组氧合指数增加了6%。镇静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下降,非镇静组患者心率、血压增高。镇静组气管镜检查所需时间更短。镇静组大部分患者操作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并同意必要时再次气管镜检查;非镇静组大部分患者有明显不适,包括呼吸困难、咳嗽、疼痛等,仅有少数患者同意再次气管镜检查。2组大部分患者得到了确诊。结论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联合镇静下气管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
孙培培张硕向平超
关键词:无创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呼吸功能不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