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宣
- 作品数:63 被引量:148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87例谷草转氨酶变化分析
- 1997年
- 李洪祥肖志辉冯星张瑞宣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谷草转氨酶
- 新生儿溶血病的远期预后被引量:1
- 1996年
- 新生儿溶血病的远期预后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15003)张瑞宣,孙朝琪,朱莎,何馥贞新生儿溶血病(HDN)诊疗及时预后良好。但在农村因多种原因往往诊疗不及时而影响预后。本文报告HDN40例的远期预后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86年~1991...
- 张瑞宣孙朝琪朱莎何馥贞
-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症预后
-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被引量:3
- 1997年
-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15003)朱雪萍张瑞宣丁蕴芳张亚沙眼衣原体(CT)是一组专营细胞内寄生微生物,是引起人类眼、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目前有关CT引起新生儿肺炎的报道甚少,为了解新生儿肺炎CT感...
- 朱雪萍张瑞宣丁蕴芳张亚
-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沙眼衣原体肺炎
-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18例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总结重症新生儿感染病例经用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治疗,持续用药10d以上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8例的住院结果。方法 对象 因重症肺炎、败血症住院,经用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治疗10d以上,病情无好转或加重的病例。诊断方法 咽拭子或气管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或培养和/或血培养检出真菌。检测结果 直接镜检阳性10/18例(55.5%),培养与镜检阳性符合率70%,血培养阳性8/18例(44.4%)。治疗方法 氟康唑 口服按2~5mg/kg,每天1次服,疗程10~14天;静注按每次5~10mg/kg,隔天1次,经1~2周治疗,病情好转,改口服,总疗程14~28天。酮康唑或克霉唑每天50~100mg/kg,口服,疗程10~14天。住院结果 治愈9例(50%),显效1例(5.5%),有效3例(16.7%),无效5例(27.8%)。无效病例中以克霉唑口服2例,酮康唑口服3例。而氟康唑治疗均有效。结论 氟康唑为目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可用于新生儿病例。
- 张瑞宣俞生林朱雪萍詹晓斌
- 关键词: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氟康唑药物疗法
- 力确兴治疗新生儿感染32例疗效观察
- 1998年
- 用新氨基糖式类药物力确兴静滴治疗新生儿感染32例,结果有效率96.8%,显著优于采用下胺卡那治疗的对照组(68.4%)(P<0.01)。
- 李建琴冯星张瑞宣张惠珍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力确兴药物疗法
- 复方氨基酸对低体重儿血清和脑脊液中Glu、Asp水平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复方氨基酸对低出生体重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影响。方法 采用丹酰氯 -聚酰胺薄层层析法测定 2 0例全能营养液 (TNA)治疗低体重儿和 2 0例非TNA治疗 (对照组 )低体重儿血清和脑脊液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 (Asp)水平。 结果 治疗后TNA组血清中Glu、Asp皆显著提高 (P <0 .0 1) ,而脑脊液中Glu、Asp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中两者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TNA组脑脊液中Glu、Asp之间呈正相关 (r =0 .79,P <0 .0 0 1) ;血清中Glu、Asp分别与脑脊液中Glu、Asp均无相关性 (分别是r =0 .32 8,P >0 .0 5 ;r =0 .334,P>0 .0 5 )。结论 静脉使用复方氨基酸于低体重儿对其脑脊液中Glu。
- 俞生林张瑞宣肖志辉冯星丁晓春朱雪萍詹晓斌蒋滢黄美英
- 关键词:复方氨基酸低体重儿GLU脑脊液P水平薄层层析法
- 新生儿窒息时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 1998年
- 烯醇化酶有α、β、γ三个亚单位。其中2γ和γγ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分泌细胞中,称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进一步探讨NSE在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窒息新生儿CSF中NSE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 杨素琴冯星姚英锋张瑞宣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
-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体液中游离氨基酸的改变被引量:1
- 2000年
-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 hypoxic- ischem ic encephalapothy,HIE)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影响新生儿发育成长的一种常见病。使用丹酰氯反应 ,聚酰胺薄层析方法 ,分析了新生儿 HIE体液 (脑脊液及血液 )中 9种游离氨基酸水平的改变 ,以此探讨新生儿 HIE的发病机理 。
- 蒋滢黄美英俞生林张瑞宣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体液游离氨基酸发病机理
-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 HCMV IgM测定 5 7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 ,2 4例阳性者作为观察组 ,同龄正常新生儿2 0例为对照组。于症状明显期抽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及T细胞亚群 ,结果与患儿AL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SIL 2R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CD3、CD4 、CD4 /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分别 <0 0 1、<0 0 0 1、<0 0 0 1) ,CD8略高于对照组 ,差别不显著 (P >0 0 5 )。SIL 2R与ALT值呈正相关 (r =0 6 82 ,P <0 0 0 1)CD4 /CD8比值与ALT呈负相关 (r =- 0 5 2 0 ,P <0 0 1)。结论 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SIL 2R。
- 丁晓春冯星张亚张学兰张瑞宣
- 关键词: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T细胞亚群新生儿
- 必思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远期疗效及T细胞亚群状态观察(附40例报告)
- 2000年
- 目的观察必思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远期疗效及T细胞亚群状态。方法采取自我对照法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的疾病发作状况及T细胞亚群改变。结果必思添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40例的远期总有效率80%。T细胞亚群:治疗前CD3 63.05±4.55%、CD4 35.05±3.20%、CD8 25、75±3.30%、CD4/CD8 1.15±0.30;治疗后CD3 72.56±5.60、CD4 46.00±6.70、CD8 24.05±3.00、CD4/CD8 2.70±0.55。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患儿T细胞亚群达到正常儿水平(P>0.05),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差异极显著。结论必思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较持久的远期免疫效应。
- 张瑞宣
- 关键词:必思添药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T细胞亚群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