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曙俭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农业大学SRT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丁酸
  • 1篇丁酸钠
  • 1篇羊瘤胃
  • 1篇山羊
  • 1篇山羊瘤胃
  • 1篇酸钠
  • 1篇体检
  • 1篇胃内
  • 1篇瘤胃
  • 1篇抗体
  • 1篇抗体检测
  • 1篇间接ELIS...
  • 1篇间接ELIS...
  • 1篇发酵类型
  • 1篇PCR
  • 1篇PCR检测方...
  • 1篇VFA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张曙俭
  • 1篇沈赞明
  • 1篇陆琪
  • 1篇朱小翠
  • 1篇张择扬
  • 1篇林焱
  • 1篇许君

传媒

  • 1篇畜牧与兽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劳森氏胞内菌的PCR检测方法及其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E)是由劳森氏胞内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肠道疾病,主要感染回肠,影响猪生长发育、饲料转...
张曙俭
关键词:PCR间接ELISA抗体检测
文献传递
瘤胃内丁酸钠灌注对山羊瘤胃发酵类型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本试验通过对青年山羊进行瘤胃丁酸钠灌注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类型的影响。6只安装有瘤胃瘘管的山羊分为试验组(n=3)和对照组(n=3),每天饲喂精料2次,并自由采食羊草。试验组每日早晨喂食1 h后开始每天按体重灌注丁酸钠(0.3 g/kg),对照组灌注等量蒸馏水,持续14 d。于灌注期的第1,5,10和14天分别于灌注前1.5 h,灌注后2 h、4 h采集瘤胃液,以气相色谱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显示:灌注前、后,试验组瘤胃内乙酸、丙酸摩尔百分比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变化;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丁酸摩尔百分比在灌注2 h后显著上升(P<0.01),4 h后呈下降趋势,次日采食前恢复至正常生理范围。对照组与试验组pH在各采样时间点间基本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青年山羊瘤胃灌注该剂量丁酸钠不引起瘤胃发酵类型的改变。
陆琪林焱张曙俭朱小翠张择扬许君沈赞明
关键词:丁酸VF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