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星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城市
  • 2篇城镇化
  • 2篇村落
  • 1篇导控
  • 1篇动因
  • 1篇多模式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学科
  • 1篇园林
  • 1篇园林学
  • 1篇园林学科
  • 1篇社会关系
  • 1篇生境
  • 1篇资源型
  • 1篇资源型城市
  • 1篇历史城区
  • 1篇历史文化名村
  • 1篇林学
  • 1篇经济社会
  • 1篇经济社会发展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张星
  • 4篇何依
  • 1篇邓巍

传媒

  • 2篇城市规划
  • 1篇华中建筑
  • 1篇新建筑
  • 1篇中国住宅设施
  • 1篇城市建筑
  • 1篇中华建设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公共健康视角下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经验、挑战与对策被引量:4
2020年
本文通过总结风景园林对公共健康的推动机制,揭示公共健康、生态健康与居住健康三者之间的"图底关系"和"表里关系"。指出作为三大人居科学之一的风景园林学科,在健康防护与疗养的现实需求中,需要立足于景观生态学、景观社会学和景观设计学视角,正视生境干扰、城市防灾、场所隔离3个挑战。分别提出从容器、磁体及隔断的观念入手,推行生境缓冲;从供给、防控及维稳的功能入手,强化应急景观;从生产、生活及生态的关系入手,营造健康社区,在挑战、危机和原则中进一步建构有"尺度"、有"韧度"、有"温度"的学科特色。
张杨张星
关键词:公共健康风景园林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多模式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憩桥村为例被引量:8
2020年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要素高度混合的一种过渡型乡村聚落形态。它既保留着传统的乡村记忆,又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新的角色,面临着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面对已变迁的历史环境和零散化的乡村风貌,需要重新定义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价值,以整体性思维对保护要素进行重新关联和建构,形成刚性的保护框架;面对城市化的发展诉求,需要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能够适应城乡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本文以憩桥村为例,通过对“村”的价值的判断,探讨了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方法;通过对“城”的条件分析,适应性调试保护发展模式,试图为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发展提供弹性多样的路径选择。
张星何依邓巍
关键词:多模式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背景下区域发展模式和战略——以太原市为例
2014年
我国资源型城市分布广,数量多,长期以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严重,资源环境问题凸显,如何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重要的战略问题。
张星李建沂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问题
城边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选择——以宁波市滨海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20年
城边型传统村落是在我国农耕时代与现代社会阶段的转变中产生的特殊产物,由于区域环境的变迁、历史功能的退出,逐渐形成拥有外部现代城市特征和内部丰富历史遗存的过渡型聚落。该文以宁波市滨海地区城边型传统村落为例,从其演化过程出发,揭示其形成与发展的动因与机制,并将村落自身生长与当下城市发展的推动,投射到空间形态中,提炼出半城半村空间特征。进一步针对当下保护发展的三种模式对城边型传统村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推演,提出相应的基础条件、发展策略以及补救措施,试图为城边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多种思路。
张星何依
关键词:传统村落
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历史城区风貌导控与规划响应——以襄阳古城为例
2023年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粗放的管控体系造成历史城区整体风貌的嬗变与解体,“有区无城”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此,研究立足于精细化管理的政策意识,提出新时期历史城区风貌导控的目标要求,即以“边界-格局-单元”这一层级嵌套的风貌体系为路线,在历史与当下风貌融承的整体背景下,梳理近人尺度下历史城区精细化管控的风貌清单。并以襄阳古城为例,探讨了精细化管控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历史城区的风貌修复提供思考。
张杨张星何依
关键词:历史城区城市设计
血缘共同体规定下的传统手工业村落适应性变迁--山西省新绛县西庄石匠村个案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传统手工业村落作为农耕时代乡土工业的重要见证,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中重新引起关注;其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经济效应的双重特征,使得这类村落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活态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山西省新绛县西庄石匠村为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揭示了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传统手工业村落的演化特征:农耕时代,在宗族结构的血缘关系主导下,传统手工业村落的亲缘关系、生产组织、宗教信仰紧密联结,形成“居住、生产、精神”三位一体的“社会-空间”形态,工业时代,手工业经济发展引发聚落“社会-空间”形态转变,社会结构由以宗族支配内缩为核心家庭主导,生产空间开始从村落剥离,居住空间由聚族而居分割为单家独院,精神场所转化为公共空间。但是,由于手工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代际传承方式,血缘共同体始终作为技艺续存的主要载体,成为维系村庄“社会-空间”形态的稳定根基。因此,传统手工业村落在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适应性变迁,延续了社会、经济、空间的相互关联,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相对稳定性。
张星何依
关键词:社会关系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因与推进路径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在阐述新型城镇化产生的背景及定义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认为市场导向与政府助推的发展路径最适合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张星李建沂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