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挺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食管
  • 2篇食管鳞癌
  • 2篇食管肿瘤
  • 2篇肿瘤
  • 2篇鳞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炎症
  • 1篇预后
  • 1篇预后模型
  • 1篇原癌基因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胎盘
  • 1篇胎盘血
  • 1篇胎盘血管
  • 1篇胎盘血管瘤

机构

  • 3篇安徽省阜阳市...
  • 2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阜阳市第二人...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张挺
  • 2篇陶仪声
  • 1篇赵成岭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2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构建BLCA分子亚型和预后模型
2024年
目的:通过TCGA数据库中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中炎症反应相关基因(IRRGS)的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构建BLCA分子亚型和预后分子标签,探索其在BLCA中的预后作用。方法:检索TCGA数据库中412例BLCA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预后数据,利用R语言中NMF包对BLCA中的IRRGS表达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构建基于IRRGS的BLCA分子亚型,探索不同亚型的预后情况和肿瘤微环境情况;采用LASSO-Cox回归进行BLCA预后相关甲基化标志物筛选,并构建预后分子标签,进一步分析其在BLCA中的预后作用。结果:基于BLCA转录组数据和生存数据,发现200种IRRGS中有33种基因与BLCA预后相关(均P<0.05),基于33种IRRGS构建BLCA分子亚型,将412例BLCA患者分为3个亚组,不同亚型具有不同预后,且不同亚型具有不同肿瘤微环境;基于33种IRRGS采用LASSO-Cox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9种与BLCA预后相关IRRGS(DCBLD2、IL-10、IRAK2、IRF1、LDLR、PVR、RIPK2、SEMA4D、TLR2),并联合9种IRRGS构建预后分子标签,结果显示,该分子标签可以很好地判断BLCA患者预后。结论:基于IRRGS构建的BLCA分子亚型,不同亚型间预后不同;不同亚型间肿瘤微环境不同。基于9种IRRGS构建的BLCA预后分子标签可以很好地判断BLCA预后,提示IRRGS在BLCA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管波王浩宇张挺陈远哲单卫民
关键词:炎症基因膀胱尿路上皮癌
基因芯片在筛选食管鳞癌相关基因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通过对比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与人食管鳞癌发展相关的基因。方法提取人食管鳞癌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的mRNA,逆转录成cDNA,并用Cy3-dUTP标记正常食管组织,用Cy5-dUTP标记食管鳞癌组织,制成探针,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经扫描仪扫描后,对获取的信号数据进行软件分析、对比,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4例新鲜标本的芯片杂交检测中,共发现4329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2293条上调,2036条下调,将这些基因按GO(gene ontology)分子功能(function term)进行分类,发现与细胞分化、成熟,分子定位、连接,信号传导,酶活性调节,以及基因转录、翻译调节有关的基因最多。结论①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与多条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②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对食管鳞癌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以筛选食管鳞癌相关基因。
张挺陶仪声
关键词:食管肿瘤基因芯片
胎盘血管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胎盘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2例胎盘血管瘤的大体及镜下特点,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瘤体分别位于胎盘内和胎盘外,境界清,镜下均表现为毛细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CD31、CD34、CK18均阳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结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阴性;表面被覆的滋养叶细胞:CK1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结论:胎盘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胎盘原发性非滋养细胞肿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张挺
关键词:胎盘血管瘤
食管鳞癌中NF-κB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周期素D1(Cyclin D1)、C-Src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食管鳞癌中的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中NF-κB、Cyclin D1、C-Src、EGFR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特征。结果:NF-κB在正常上皮无表达,在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但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1);Cyclin D1在正常鳞状上皮中有少量表达,在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1);C-Src在正常上皮中有表达,在癌组织中表达增高(P〈0.05),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关系(P〈0.01);EGFR在正常上皮中有少量表达,在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且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亦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在食管鳞癌中,NF-κB和Cyclin D1、C-Src、EGFR的蛋白表达均有相关关系(P〈0.01)。结论:NF-κB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Cyclin D1、EGFR、C-Src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演进过程。NF-κB促进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与Cyclin D1、C-Src、EGFR的作用有关系。
张挺陶仪声赵成岭
关键词:食管肿瘤核因子ΚB周期素D1原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