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悦

作品数:33 被引量:171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细胞
  • 11篇抗体
  • 9篇单克隆
  • 9篇单克隆抗体
  • 9篇克隆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外周
  • 7篇外周血
  • 5篇淋巴
  • 5篇免疫
  • 5篇病患
  • 4篇蛋白
  • 4篇杀伤
  • 4篇肿瘤
  • 4篇抗原
  • 4篇白细胞
  • 4篇白细胞介素
  • 4篇白血病患者
  • 3篇单抗

机构

  • 30篇同济医科大学
  • 10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镇江医学院

作者

  • 33篇张悦
  • 32篇沈关心
  • 27篇朱慧芬
  • 21篇王晓林
  • 13篇苏娜
  • 8篇邵静芳
  • 7篇孙蓓
  • 4篇唐锦治
  • 3篇朱志刚
  • 2篇张智红
  • 2篇朱惠芬
  • 2篇黄兰青
  • 2篇李品兰
  • 2篇张东华
  • 2篇杨敬
  • 1篇潘志超
  • 1篇李良菊
  • 1篇杨道锋
  • 1篇李鸣真
  • 1篇孙汉英

传媒

  • 6篇同济医科大学...
  • 5篇免疫学杂志
  • 4篇上海免疫学杂...
  • 4篇单克隆抗体通...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7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6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1989年
普通易变性免疫缺陷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未完全清楚。本文报告普通易变性免疫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数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目的是通过定量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和免疫球蛋白浓度变化与其临床关系,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
沈关心孙蓓王晓林黄兰青李品兰张悦朱慧芬
关键词:免疫缺陷症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抗大鼠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鉴定被引量:6
1992年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细胞的功能和寻找抗移植排斥反应的更有效途径,我们在分离大鼠树突状细胞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5株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WZD1~5。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或腹水对新鲜分离的大鼠树突状细胞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作用,且与腹腔Mφ及淋巴细胞无明显交叉反应。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腹水中单抗的效价为2×10^(-2)。
许化溪邵启祥刘慕植李良菊傅翠梅潘志超沈关心朱慧芬王晓林苏娜张悦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
抗CD3-抗B细胞白血病独特型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细胞毒性被引量:1
1998年
采用化学偶联法制备抗CD3抗B细胞性白血病独特型双特异性抗体,研究了该双特异性抗体诱导LAK细胞的增殖及其细胞毒作用。结果提示,双特异性抗体可显著提高LAK细胞与Daudi细胞的结合率;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乳酸脱氢酶试验检测发现,加入双特异性抗体后,LAK细胞对Daudi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
朱慧芬王晓林张悦沈关心熊伟
关键词:双特异性抗体细胞毒性
抗白血病患者IgM同种型和独特型McAb识别抗原表位的分析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应用间接ELISA试验,混合ELISA夹心试验,ELISA抑制试验对抗B-CLL患者血清IgM同种型和独特型McAb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LISA双抗体相加试验,检测了McAb识别抗原的表位。试验结果表明,14株McAb中10株为抗独特型McAb,4株为抗同种型McAb。对ELISA双抗体相加试验测得结果经微机集群处理分析,可将4株抗同种型McAb分成2组,10株抗独特型McAb分成4组。ELISA相加试验结果与间接混合ELISA抑制试验结果一致。结果提示,14株McAb至少可以识别6个不同的抗原表位。
沈关心苏娜王晓林朱慧芬孙蓓张悦秦立轩
关键词:抗原表位B-CLL白血病免疫球蛋白M
抗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IgM单抗相对亲和力的分析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11株抗B-CLL患者IgM腹水和杂交瘤上清McAb的相对亲和力。结果提示,各株McAb结合抗原的相对亲和力不同。根据50%最大结合浓度分为两组。其中4株杂交瘤上清McAb与纯化腹水McAb测得结果基本吻合。实验结果为合理地选用这些单抗提供了重要依据。
沈关心苏娜王晓林朱慧芬张悦刘少祥
关键词:ELISA单克隆抗体
骨髓瘤蛋白(IgDλ)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6
1990年
本文用从1例骨髓瘤患者(IgDλ)尿中提取的λ链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两次融合,分别经3~4次克隆后获得86株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经鉴定其中15株为抗独特型McAb。其中12株仅与同源性λ链和IgD反应,不与正常人λ链,k链,IgG、IgA、IgM、IgD、IgE及白蛋白(HSA)和一系列副球蛋白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抗独特型McAb与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阳性率高达23%,不与正常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反应,其中部分McAb与实验室培养的浆细胞瘤株呈现阳性反应.
沈关心朱慧芬王晓林孙蓓苏娜张悦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抗CD_4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克隆及测序
2000年
目的 获取抗CD4 单克隆抗体 (McAb)可变区基因 ,为构建抗CD4 嵌合抗体打下基础。方法 从分泌抗人CD4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中提取总RNA ,用家族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分别扩增出重链可变区 (VH)基因及轻链可变区 (VL)基因。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 -T载体 ,然后转化JM10 9细菌。并用全自动DNA序列分析仪对VH及VL基因序列进行测定。结果 VH基因为 3 5 1bp ,编码 117aa残基 ;VL基因为 3 3 3bp ,编码 111aa残基。根据Kabat分类体系 ,VH隶属小鼠免疫球蛋白 (Ig)重链Ⅱ (A)亚组 ,VL隶属小鼠Igκ链Ⅲ亚组。结论 从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证实 ,所获取的VH和VL序列均符合小鼠Ig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特征。
朱志刚沈关心朱惠芬王晓林张悦龚非力毛平
关键词:可变区基因克隆
白血病、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骨髓细胞CD_(38)抗原的表达
1992年
本文应用WuT_(10)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骨髓瘤、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新鲜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WM刺激培养后的单个核细胞和骨髓细胞CD_(38)抗原的表达频率。结果表明,骨髓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骨髓细胞的CD_(38)表达频率显著增高,骨髓中的骨髓瘤细胞的百分率与CD_(38)抗原的表达频率呈高度相关性,PWM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_(38)表达频率增高,体外培养的骨髓瘤细胞系CD_(38)抗原全阳性。提示WuT_(10)单抗可能对浆细胞异常增生具有诊断价值。
沈关心朱慧芬王晓林苏娜张悦黄兰青张东华唐锦治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瘤单核细胞抗原
PHA、抗CD_3单抗、IL-2诱导脾细胞增殖及其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1994年
本文应用PHA、抗CD_3单抗、IL-2体外诱导正常人脾细胞增殖,并探讨了在不同条件的诱导下脾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抗肿瘤效应,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抗CD_3单抗、PHA不仅可增强IL-2诱导脾细胞的增殖作用,且两者合用有协同增强效应.PHA、抗CD_3单抗还可增强体外扩增细胞CD_4和Tas受体的表达.LAK细胞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提示,PHA有直接和间接增强LA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作用,抗CD_3单抗则可通过增加细胞增殖作用,间接地增强LA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王晓林朱慧芬张悦邵静芳苏娜沈关心
关键词:CD3单抗淋巴因子杀伤细胞肿瘤
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SACI-Ig花环法测定了小儿急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OKT8^+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OKT4^+/OKT8^+比值显著降低,但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这提示,抑制性T细胞(OKT8^+)的增多可能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或发展有关。
李品兰袁岳沙沈关心邵静芳张悦刘恭植
关键词:白血病T-细胞贫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