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恩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急性
  • 2篇血管
  • 2篇依达拉奉
  • 2篇针刺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梗死
  • 2篇放血
  • 2篇出血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联合
  • 1篇动静脉联合溶...
  • 1篇血管功能

机构

  • 10篇开封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张德恩
  • 7篇王丽萍
  • 4篇胡洋
  • 4篇高西平
  • 2篇李蕾
  • 2篇祁相焕
  • 1篇王哲新
  • 1篇李桃英
  • 1篇方玲

传媒

  • 3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国医论坛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6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口服,每日一次,非索非那定片30 mg口服,每日两次。外用医学护肤品薇诺娜舒敏保湿霜,每日2次,观察组同时给予自制药物面膜,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普通针刺每周两次,放血每周两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1月分别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整个疗程。观察组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治愈率6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0%(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好、安全。
祁相焕张德恩王哲新
关键词:激素依赖性皮炎中药面膜刺络放血普通针刺
三焦辨证结合循经取穴针刺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临床常见头面部颅神经损害、脊髓节段性损害包括颈部、胸部、腰骶部。另外,可见脑膜炎、脊髓炎和眼部带状疱疹伴迟发性对侧偏瘫等损伤。带状疱疹愈后极少复发,但是如不及时正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祁相焕张德恩
关键词:针刺带状疱疹三焦辨证经络辨证放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轻中度血管性痴呆4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脑益智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MMSE评分、BBS评分、血浆Ach、NO水平、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ES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BBS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 <0.05),Ach水平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Lηb、Mηb、Hη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2.92%(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效果较好,患者MMSE、BBS评分、血浆Ach、NO水平、血液流变学改善较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张德恩王丽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ACH血液流变学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7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糖尿病与脑梗死的相互关系备受人们重视。我们对2008-05—2011-12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ACI)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与同期住院的175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NDACI)患者作比较分析,以了解DACI的易患因素,以便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DACI的发病率。
胡洋王丽萍高西平张德恩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通窍醒神汤联合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引流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醒神汤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醒神汤联合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改善较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德恩王丽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疗效
奥美拉唑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无法进食经鼻饲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后胃液pH值、胃腔细菌定植情况以及对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依据奥美拉唑应用时间随机分为三组,每8小时抽取胃液,测pH值及潜血试验。留取胃液、深部痰行细菌培养。结果三组胃液pH值、各组S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例患者中31例发生胃腔细菌定植,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腔细菌定植患者pH值与无细菌定植患者胃液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胃腔细菌定植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17例SAP患者痰细菌培养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17例SAP患者pH值与非SAP患者胃液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卒中鼻饲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时间延长,胃液pH增加,胃腔细菌定植增多,SAP发生率增加,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下降。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应选择应用奥美拉唑时间,需监测胃液pH值,使胃液pH值保持适当范围。
李桃英王丽萍高西平胡洋李蕾张德恩方玲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液PH值卒中相关性肺炎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7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对2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2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9.4%,明显高于对照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而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临床效果,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洋王丽萍高西平张德恩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对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期间60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DR及m RS评分均显著降低,vmean、qmean及SSS评分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降低及增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能有效的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脑血管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高西平王丽萍胡洋张德恩
关键词:高压氧依达拉奉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功能
自拟定颤汤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自拟定颤汤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定颤汤,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认知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震颤、颈背僵直、肢体拘挛、表情呆板、言语謇涩、步态拖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定颤汤可提高常规西药对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认知功能。
张德恩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美多芭临床疗效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5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按照溶栓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以及治疗后24 h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6.47%)高于对照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4 h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好转率(94.12%)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李蕾张德恩王丽萍
关键词:动静脉联合溶栓静脉溶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