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中 作品数:233 被引量:1,087 H指数:1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艾灸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艾灸与卡泊三醇软膏的疗效。方法:将80例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医用凡士林外用润肤基础治疗。观察组于阿是穴(靶皮损局部)、足三里、血海、气海穴艾灸,每次30min,每周治疗3次。对照组于靶皮损局部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每次0.25 g,早晚各1次)。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6个月随访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3、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整体和靶皮损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及随访3、6个月时,两组患者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3、6个月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整体总有效率和靶皮损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整体复发率和靶皮损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和卡泊三醇软膏均对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艾灸在降低银屑病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陈朝霞 李萍 张广中 李博 胡晶 冯硕 李伯华 吕景晶 郭昕炜 赵京霞 底婷婷 冯放 王燕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 血瘀证 艾灸 卡泊三醇软膏 随机对照试验 中药注射剂致皮肤过敏反应概述 被引量:4 2008年 查阅近10余年来相关文献中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病例的报道,从引起皮肤过敏反应这一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并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发现中药注射剂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的时间无一定规律性,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加强其合理应用,从多方面避免和减少皮肤过敏事件的发生。一旦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应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给予有效的处理。 李敏 蔡念宁 张广中 周守红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皮肤过敏反应 经方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9 2017年 经方是中医学的重要术语,产生历史久远,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多种不同的认识,共有12种定义。经方的内涵即中医学术语,属于方剂学范畴,特指发展到汉代成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创制的经实践验证确有效验的方剂;经方的外延包括《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十一家经方、未被《汉书·艺文志》选录而同于其水平的同时代方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辅行诀》方及后世流传的尚待发掘的录自《汉书·艺文志》十一家经方的方子。经方具有用药精当、剂量准确、组方严谨、配伍巧妙、剂型丰富、煎服有法、加减灵活及功效卓著等特点。 李笑宇 郝万山 张广中关键词:经方 逻辑 中医学 黑色拔膏棍治疗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本文通过增生性皮肤病的诊断标准,选取84例患者,通过黑色拔膏棍治疗,并根据指定的疗效判断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同时分析了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徐佳 姜希 陈维文 王萍 周冬梅 张广中 蓝海冰 杨岚 张苍 孙丽蕴 陶洋 姜春燕关键词:增生性皮肤病 中医药治疗 药理作用 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抗光敏合剂治疗光敏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抗光敏合剂治疗光敏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对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皮疹颜色、形态及面积的变化、皮疹的瘙痒程度、伴随症状、安全性观察指标等进行评定。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愈显率71.1%,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愈显率45.5%,总有效率81.8%,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光敏合剂治疗光敏感性皮肤病疗效较好,适合临床应用。 孙丽蕴 张广中 王萍 杨博华 王兢 娄卫海 陈维文 徐旭英皮肤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现状 被引量:2 2008年 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文章从皮肤红斑狼疮的分型、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几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狼疮的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化、经验方药总结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中医药治疗皮肤红斑狼疮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范丽英 张广中 王萍关键词:皮肤红斑狼疮 中医药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毛囊炎一例 被引量:1 2019年 此患者为中年男性,慢性毛囊炎病史 10 余年,头面及胸背多发皮疹伴瘙痒,结合症状辨证为三阳合病夹瘀,方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服此方 40 余剂,皮损消退,诸症改善,随访半年未复发.本例患者不仅皮损反复多年,瘙痒难忍,且伴随汗出不畅、口干等诸多不适,治疗上以六经辨证为指导,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方证对应,不仅皮损消退、未再发作,且诸多不适症状均明显改善,故详细分析此案,以飨读者. 季云润 肖士菊 张广中关键词:大柴胡汤 桂枝茯苓丸 六经辨证 柴胡类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述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制方药少而精,其方剂在历代中医研究探索的著作中常被论述,临床应用颇为广泛,远超原著的主治范围,其中柴胡类经方应用灵活,随证加减可治疗多种临床疾病.文章简要的论述了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 孟旭 张广中关键词:皮肤病 柴胡类方 药理机制 文献传递 养血解毒药对组合治疗银屑病的分子机制预测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养血解毒药对组合干预银屑病的作用靶点及分子网络机制。方法参考《中药大辞典(第2版)》找到当归、鸡血藤、槐花、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应用Pub Chem数据库检索这些成分对应的靶蛋白;以"Psoriasis"为关键词,在Pub Med gene数据库中检索银屑病的相关基因;然后将上述数据集导入分子网络分析平台,分别构建中药靶蛋白和银屑病相关基因的分子网络及生物学通路;再通过网络映射、比较,可视化呈现养血药对、解毒药对及它们的组合干预银屑病的作用靶点和分子网络机制。结果养血解毒药对组合针对核因子-κ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泛素和26s蛋白酶体分子靶点,以及通过调控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雄激素信号通路、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银屑病发挥协同效应。结论分子网络分析技术是探索中药治疗疾病靶点及机制的有效方法。 姜春燕 王莒生 杨静 李元文 周冬梅 张苍 孙丽蕴 张广中关键词:银屑病 分子机制 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生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初探 目的:为提高中医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本院教育处进行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初步探索,促进中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1级中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采用多站式技能考评方法... 张琳 徐春军 王蕾 张广中 双利华 万通 王玉涛 崔瑾 柴钊 盛巡关键词:中医专业 多站式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