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亮
- 作品数:23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穿孔的应用
-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6年7 月我院内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发现11例各种消化道穿孔患者,采用 Olyrnpus HX-600-135型金属钛夹,进行内镜下穿孔部位...
- 王文星薛战雄夏宣平林李淼陈浩蒋益张定亮
- 文献传递
- 免疫抑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5年
- 蒋益郑君杰张定亮夏宣平夏冰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异常克罗恩病IBD
- 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对大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肿瘤中p53和nm23基因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大肠癌及57例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p53基因在大肠癌中高表达,而在大肠腺瘤中低表达;腺瘤伴低或中级别上皮内瘤变组p53的表达阳性率25.93%(7/27)与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65.22%(15/2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5);腺癌伴转移组nm23表达阳性率31.25%(5/16)与腺癌无转移组(包括腺瘤体高级男性皮内瘤变和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在DukeC期为70.00%(15/20),与A、B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结论p53和nm23基因表达可能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对大肠癌临床分级、分期有辅助意义;p53检测有助于大肠肿瘤早期诊断;nm23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 王文星夏宣平薛战雄郑志强谢丽微陈浩林李淼张定亮
- 关键词:大肠肿瘤大肠癌P53NM23
- 胶囊内镜检查小肠出血的病因和预后的价值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分析并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在确定小肠出血的病因和预测再次出血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分析52例考虑小肠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并根据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分为两组,A组出血72h内检查,B组出血停止72h后检查。结果:检出病变37例,阳性率为71/(37/52),其中A组阳性率为90/(19/21),B组阳性率为58/(18/31),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平均随访6个月,26例胶囊内镜阳性未行特殊处理者患者再次出血率为38/,检查阴性者为8/。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成功率87/,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出血早期检查阳性率高,并能预测再次出血率,应作为首选检查。
- 张定亮夏宣平薛战雄
- 关键词:胃肠出血腹腔镜检查预后
- 溃疡性结肠炎易感性与谷胱甘肽转硫酶P1基因型的关系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P1基因型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76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40例健康人群的GSTP1基因型,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GSTP1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GSTP1基因VaL/VaL基因型频率在UC组中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48.7%vs34.3%,P=0.039);根据临床特征对UC组和进行分层分析,发现VaL/VaL基因型在远端UC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广泛结肠UC(P=0.017)。结论GSTP1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群UC的易感性相关。
- 张定亮闵小彦林李淼陈浩王建嶂裴继华林秀清
- 关键词:基因型溃疡性结肠炎易感性
- 谷胱甘肽转硫酶M1基因型与汉族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谷胱甘肽转硫酶(GST)能促进毒性物质从机体排出,其基因多态性与人体对毒性物质的解毒能力相关,因此影响个体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易感性。本研究通过探索谷胱甘肽转硫酶M1基因型(GSTM1)在正常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及散发性大肠癌(SCRAC)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旨在阐明UC和SCRAC的遗传易感性。
- 夏宣平王文星蒋益林李淼陈浩张定亮
-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硫酶溃疡性结肠炎散发性大肠癌癌易感性汉族人群毒性物质
- 超声内镜辅助下钩刀剥离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初探
- 2008年
- 目的:采用超声内镜辅助下钩刀剥离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超声内镜诊断的9例胃和结肠黏膜下病变,病变直径1.5~3.1cm,予以黏膜下注射后,超声内镜判断分离程度,予以钩刀剥离。结果:其中8例成功,1例剥离不完全。4例创面出血,3例经电灼后止,1例钛夹止血。未发生穿孔。所有病例4~8周后复查胃肠镜和超声内镜,未见复发或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内镜辅助下钩刀剥离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林李淼陈浩王文星张定亮郑波林秀清
-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超声内镜黏膜下病变钩刀
- 经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穿孔11例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6年7月我院内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发现11例各种消化道穿孔患者,采用OlympusHX-600-135型金属钛夹,进行内镜下穿孔部位闭合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无明显并发症,治愈出院,成功率达91%。1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内镜下金属钛夹闭合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或内镜诊治过程中出现的消化道小穿孔安全、简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文星薛战雄夏宣平林李淼陈浩蒋益张定亮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内窥镜检查金属钛夹
- Toll样受体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腺癌被引量:5
- 2006年
-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有癌变的可能,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大肠癌的发生也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而环境因素致癌最终取决于个人对肿瘤的易感性。Toll样受体(TLR)4通过其亮氨酸重复序列区域识别并结合细菌脂多糖(LPS),活化NF—κB及炎症因子转录,产生炎症。TLR4基因突变使肠黏膜先天性免疫细胞和肠上皮TLR4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免疫系统失常,导致机体处理肠腔内大量细菌和LPS等病原分子的能力下降,进而使肠黏膜在长期刺激下产生感染、炎症、过敏、易激乃至癌变。我们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探讨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UC及大肠腺癌的关系,以阐明疾病的遗传易感性。
- 蒋益闵小彦张定亮王文星夏宣平林李淼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遗传易感性慢性非特异性结肠黏膜
- N-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多态性与浙江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浙江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型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在101例UC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者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NAT2野生型等位基因(NAT2*4)和3种突变型等位基因(NAT2*5B、*6A和*7B)频率。结果UC组中,NAT2*4、NAT2*5B、NAT2*6A和NAT2*7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55.4%、6.4%、23.8%和14.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将NAT2基因型分为快型、中间型和慢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将UC组进行分层,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T2基因型多态性与UC无显著相关性。
- 林李淼陈浩陈碧红张定亮王建嶂郑波林秀清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