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宏飞

作品数:105 被引量:2,062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地球化
  • 39篇地球化学
  • 34篇同位素
  • 31篇花岗岩
  • 27篇锆石
  • 24篇岩石
  • 16篇岩类
  • 16篇造山带
  • 14篇岩石成因
  • 13篇同位素组成
  • 13篇花岗岩类
  • 13篇变质
  • 11篇地质
  • 10篇地壳
  • 9篇山带
  • 9篇年代学
  • 8篇地球化学特征
  • 8篇定年
  • 8篇碎屑
  • 7篇岩浆

机构

  • 10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3篇西北大学
  • 6篇西安地质矿产...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青岛化工学院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伯克利加利福...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5篇张宏飞
  • 36篇张本仁
  • 17篇徐旺春
  • 15篇陈岳龙
  • 14篇张利
  • 13篇骆庭川
  • 13篇赵志丹
  • 13篇钟增球
  • 12篇高山
  • 10篇郭亮
  • 9篇凌文黎
  • 8篇何世平
  • 8篇蔡宏明
  • 7篇袁洪林
  • 7篇侯青叶
  • 7篇刘飞
  • 5篇韩吟文
  • 5篇王洪亮
  • 5篇索书田
  • 5篇任光明

传媒

  • 21篇地球科学(中...
  • 11篇岩石学报
  • 8篇中国科学(D...
  • 5篇科学通报
  • 4篇矿物岩石
  • 4篇地学前缘
  • 3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球化学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地球科学
  • 3篇2013年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沉积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2006年全...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14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秦岭灰池子花岗岩基成岩物质来源探讨被引量:9
1994年
本文主要通过Nd,Sr和O同位素示踪研究,分析了灰池子花岗岩基的成岩物质来源,初步查明该岩体的岩浆源区由69%的地幔物质和31%的陆壳物质混合而成,属壳幔型花岗岩。
张宏飞骆庭川张本仁
关键词:花岗岩同位素岩基
西秦岭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组成对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的限制被引量:138
2005年
对西秦岭印支期5个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据此限定西秦岭的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 结果表明, 西秦岭花岗岩类总体化学成分偏基性, 岩石主要属于准铝质的高钾-钾玄质系列, A/CNK=0.90~1.05 (绝大多数样品<1.0), K2O/Na2O=1.04~1.86. 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成模式, (La/Yb)N= 7.49~ 28.79, Eu*/Eu=0.39~0.76. 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 西秦岭花岗岩显示一定程度的不均一性, ISr= 0.70682~0.70845, εNd(t)=-4.85~-9.17, TDM=1.26~1.66 Ga. 西秦岭花岗岩类以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 其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 206Pb/204Pb=17.996~18.468, 207Pb/204Pb=15.565~15.677, 208Pb/204Pb=38.082~38.587. 根据西秦岭花岗岩类的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 揭示了它们的岩浆源区均来自于地壳中高K(Rb)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源区物质形成时代可能在900~1400 Ma之间, 由此反映在西秦岭沉积盖层之下含有大量的中、新元古代的高K (Rb)玄武质岩层. 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与东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对比, 指示西秦岭和东秦岭地壳具有不同的基底组成, 两者的分界线大至位于近南北向的宝成铁路线. 西秦岭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西秦岭地壳基底具有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张宏飞靳兰兰张利Nigel Harris周炼胡圣虹张本仁
关键词:西秦岭花岗岩地球化学微量元素
北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变质作用被引量:11
2009年
对北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变质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418.7±3.2Ma的谐和年龄。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表明,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遭受过较强的部份熔融,其变质峰期温压条件为~845℃,~0.85GPa。根据zr的溶解度模型进行部分熔融模拟计算,发现在峰期变质条件下,熔体中zr不饱和,在冷却到750~800℃时zr才达到饱和;同时锆石Ti含量温度计也给出了750℃左右的结晶温度。这些表明418.7Ma记录的并不是麻粒岩峰期变质年龄,而是峰期后冷却到750~800℃左右的年龄,麻粒岩的峰期变质年龄可能为430~445Ma左右。部分锆石边部具明显增生边,相对核部的变质锆石区域CL发光性强,且普通Pb含量高,U-Pb定年结果为404.7±6.5Ma,该年龄反映了404Ma左右的一次退变质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沿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次十分强烈的加里东期板块构造事件,期间的大陆俯冲碰撞或岛弧-大陆碰撞导致大陆壳充分加厚,北桐柏地区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很可能发生在碰撞加厚的地壳基底。
向华张利钟增球张宏飞郑建平刘理
关键词:镁铁质麻粒岩锆石U-PB年龄变质作用
松潘造山带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3
2009年
松潘造山带广泛出露印支期后碰撞型花岗岩类,其中包括埃达克质花岗岩类、A型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但目前人们对该区印支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松潘造山带马尔康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0~1.20),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8±2Ma,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0±2Ma.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K2O/Na2O=1.13~1.75,富Rb、Th和U,贫Sr、Ba、Co和Ni等元素;稀土元素组成上显示存在强到中等的负Eu异常(Eu/Eu*=0.15~0.65);全岩初始87Sr/86Sr比值(ISr)为0.70712~0.71137,εNd(t)=-10.36~-8.43,锆石εHf(t)=-11.8~-1.1.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它们的岩浆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其中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源岩类型主要为地壳中的泥质岩类,而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源岩主要为地壳中的杂砂岩类.结合松潘带的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岩浆岩的组合分析,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可以用来解释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在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这不仅促使了加厚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如松潘带印支期埃达克质和I型花岗岩浆的形成,而且还诱发了中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如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这表明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已使地壳不同层次发生部分熔融作用.
时章亮张宏飞蔡宏明
关键词:强过铝质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岩石成因
南祁连东段化隆岩群形成时代的进一步限定被引量:36
2011年
作为南祁连造山带基底残块的化隆岩群,由于产出有与Cu-Ni(-PGE)矿紧密相关的基性-超基性岩而倍受关注。随着一些新元古代精细锆石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化隆岩群形成于太古-古元古代的传统认识发生了动摇。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青海省湟源县南日月乡一带化隆岩群条带状二云斜长片麻岩(副变质岩)最新的蚀源区年龄为891±7Ma,代表化隆岩群形成时代的下限;条带状黑云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中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884±9Ma,将化隆岩群的形成时代进一步限定为新元古代。认为化隆岩群火山-沉积作用应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在祁连造山带及其邻区前寒武纪占据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
何世平李荣社王超于浦生张宏飞辜平阳时超
关键词:新元古代
内蒙古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蛇绿岩的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对古亚洲洋东部地幔域特征的限制被引量:24
2006年
内蒙古中部发育的三条蛇绿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两个蛇绿岩带中变质玄武岩的元素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苏右旗温都尔庙碱性玄武岩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板内和大陆裂谷区玄武岩的特征,可能代表了600Ma 左右,温都尔庙地区开始发育的新洋盆。采自苏左旗的巴彦敖包-交其尔玄武岩分为两类,一类呈现轻稀土富集型,呈洋岛玄武岩特征;另一类具有明显的 Nb、Ta 负异常,显示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洋岛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曾经发育洋盆,大洋岛弧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内部有大洋岩石圈之间的俯冲。将本文的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提斯洋岛玄武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古亚洲洋的洋岛玄武岩显示高 U/Pb(HU)和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省的特征,而特提斯洋岛玄武岩属于印度洋省。这些说明古亚洲洋地幔域与特提斯地幔域是两个独立的构造域,它们代表了长期演化的两个不同的地幔地球化学域。
黄金香赵志丹张宏飞侯青叶陈岳龙张本仁DEPAOLO DJ
关键词: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岛弧
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古洋地幔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归属探讨被引量:12
2006年
西秦岭-松潘构造结是中国大陆中重要的构造转换域,为探讨不同陆块及古洋幔的构造归属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该构造结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变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源区不具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的特征;稀土元素(REE)及其它不活泼元素特征表明蛇绿岩形成于与岛弧无关的环境。变质玄武岩的 Sr 同位素组成受到海水热液蚀变或后期变质作用的影响而有所改变。Nd-Pb 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其地幔源区具有典型的印度洋MORB 型同位素组成特征(传统意义上的"Dupal"异常),从而说明其地幔源区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古洋幔构造归属的研究不仅为研究该构造结内各微陆块构造归属提供重要的约束,也为研究有关陆块间造山带的性质、发展与演化提供了动力学背景。
侯青叶赵志丹张宏飞张本仁张利陈岳龙
关键词:蛇绿岩特提斯地球化学
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08
2006年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35±2Ma,属印支早期,而温泉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18±2Ma,属印支晚期。这些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 SiO_2=63.34~68.06%,K_2O/Na_2O=0.82~1.36,岩石均为准铝质(A/CNK=0.9~1.0),并属中钾到高钾钙碱性岩系。它们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有着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_N 值主要介于10~15之间,存在微弱到中等程度的负 Eu 异常(Eu/Eu~*=0.5~0.8)。岩石初始 Sr 同位素比值 I_(Sr)=0.70701-0.70952,ε_(Nd)(t)=-3.8到-8.4,指示它们的岩浆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这些岩石以高放射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其全岩初始 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_t=18.068~18.748、(^(207)Pb/^(204)Pb)_t=15.591~15.649、(^(208)Pb/^(204)Pb)_t=38.167~38.55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原岩为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并且这类原岩可能派生于元古宙富集地幔,但在不同区段,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存在着一定程度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根据花岗岩类对深部地壳物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其区域对比,共和盆地周缘的西秦岭、柴达木(包括东昆仑)和欧龙布鲁克块体具有统一的地壳基底组成,并具有扬子型块体的构造属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早期花岗岩类(以黑马河岩体为代表)可能形成于俯冲陆壳断离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而印支晚期花岗岩类(以温泉岩体为代表)形成于中央造山带在地壳加厚作用后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张宏飞陈岳龙徐旺春刘荣袁洪林柳小明
关键词:花岗岩类岩石成因地球动力学共和盆地
北喜马拉雅萨迦穹窿中苦堆和萨迦淡色花岗岩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6
2004年
利用TIMS方法,对产于北喜马拉雅萨迦穹窿中的苦堆和萨迦淡色花岗岩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进行了U-Pb定年.结果表明,苦堆淡色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7.5±0.5Ma,而萨迦淡色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14.4±0.2Ma,因此将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时间跨度从原有的15~10Ma扩展到27.5~10Ma,并据此对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年代学制约,指出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有着多样的成因机制.
张宏飞N.HarrisR.Parrish张利赵志丹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U-PB年龄地质意义穹窿学制
北祁连东端陇山岩群斜长角闪岩锆石LA-ICP-M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2
2006年
本文根据地质—岩石学特征研究,从北祁连造山带东端角闪岩相变质的陇山岩群中解体出一套绿片岩相变质的火山岩系,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辉绿岩及少量酸性火山岩。利用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对其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定,获得452.8±1.7Ma和417±1.5Ma两个年龄值。锆石CL图像和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前者为岩浆结晶(成岩)年龄,后者为构造—热事件年龄。认为以斜长角闪岩为代表的这套变火山岩系形成于陇山地块加里东中期的大陆扩张环境,并受到加里东晚期构造—热事件的强烈改造。这一新认识,对深入研究华北板块、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三者关系以及陈家庙型铁铜矿形成地质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何世平王洪亮陈隽璐徐学义张宏飞任光明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代学晚奥陶世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