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T ~1H-MRS联合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技术定量分析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在3.0T MRI上联合运用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技术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例26例,于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行1次磁共振化学位移抑脂成像(梯度回波T1WI同/去相位双回波)和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测得同/去相位序列的信号强度值(SIIP和SIOP),计算双回波脂变指数(FI)。测得1 H-MRS的水峰峰值(Pwater)和脂肪峰峰值(Plipid)、水峰峰下面积(Awater)、脂肪峰峰下面积(Alipid),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1(RLC1)及相对脂肪含量2(RLC2)。同期测量患者的血脂、谷氨酰转肽酶、腹围及身高体重指数(BMI),将其拟合成临床脂肪肝指数(FLI)。以FLI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间点MRI所测得肝脏脂肪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I、RLC1、RLC2与FLI进行秩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性(r>0,P<0.05)。干预治疗前后对照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FI、RLC1、RLC2、FLI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时间(time)变化趋势的对比Polynomial检验显示time*type有统计学意义(P=0.000),提示FI、RLC1、RLC2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变化是有差异的。可靠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组的FI和治疗前组的RLC1、RLC2的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CC≥0.75。结论:1H-MRS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脂肪肝进行定量测定,可作为脂肪肝动态监测、疗效评估和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 张羲娥黄子星袁放宋彬刘曦娇张威
-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 3.0 T ~1H-MRS定量分析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3.0 T MRI中运用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技术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并治疗的脂肪肝患者2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各行1次1 H-MRS检查,测得1 H-MRS的水峰峰值和脂肪峰峰值、水峰峰下面积和脂肪峰峰下面积,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1(RLC1)及相对脂肪含量2(RLC2);同期测量患者的甘油三酯、γ-谷氨酰转肽酶、腹围及体重指数,将其拟合成临床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以FLI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间点1 H-MRS所测得肝脏脂肪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配伍设计的方差分析,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的RLC1、RLC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SNK法做两两检验,治疗前RLC1、RLC2值均分别明显高于治疗后3个月或治疗后6个月的RLC1、RLC2值(P<0.05)。RLC1、RLC2与FLI进行秩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性(r=0.476,P<0.001;r=0.475,P<0.001)。可靠性分析显示,治疗前的组内相关系数均≥0.75,可重复性好。结论 1 H-MRS定量分析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具有可行性,并且是一种无创的定量监测方法。
- 张羲娥刘曦娇黄子星袁放宋彬张威
- 关键词:脂肪肝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 胰腺体尾部癌的影像学表现
- 2011年
- 目的总结胰腺体尾部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胰腺体尾部癌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强化方式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中5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18例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 23例患者中,病灶位于体部5例,尾部7例,体尾部11例。CT表现为胰腺体尾部实质内不规则肿块,密度稍低,混杂不均;MRI肿块表现为T1WI略低或低信号,T2WI为略高或混杂信号。19例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增强后强化不明显。5例边界清晰,18例边界模糊。16例出现周围淋巴结转移,8例周围血管受累。3例出现脏器及骨转移。结论胰腺体尾部癌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I扫描可以充分反映肿块的形态、血供特点及周围蔓延情况。
- 张威刘曦娇张羲娥宋彬黄子星吴苾
- 关键词:胰腺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双源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探讨双源CT在活体肾移植术前供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收集55例肾移植供体候选者(男35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岁)行双源CT扫描。采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的三相扫描方案,扫描范围从胸11水平至髂嵴水平。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图像,分析肾血管、肾实质及集合系统的解剖结构、有无变异及病变。55例供体均顺利完成检查且图像符合诊断要求。46例双肾血管无变异,6例有副肾动脉,2例肾动脉提前分支,1例肾静脉变异;2例有错构瘤,5例有肾囊肿;无集合系统先天变异和病变。与手术结果对照,CT显示肾血管的准确率为100%。结果证明双源CT能准确显示肾移植供体的肾血管系统、肾实质和集合系统,为活体肾移植供体的筛选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张威陈光文宋彬
- 关键词: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
- 胆囊动脉的解剖及CT血管重建被引量:2
- 2012年
- 胆囊三角的分离是胆囊切除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此区域解剖空间狭小,毗邻结构紧密,并且胆囊动脉存在较多的解剖变异,所以术中常发生动脉损伤出血。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常规手段,基本代替了开放胆囊切除术。因其手术视野较开放手术更为狭小,
- 李莉黄子星李真林刘曦娇张威宋彬
- 关键词:胆囊动脉血管重建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