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时期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后节球内异物的疗效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比较急诊一期行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术(A组)和一期球内异物磁吸术+二期玻璃体切割术(B组)治疗球内异物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3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经巩膜穿通口球内异物患者32例。其中一期采用急诊行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术15例;一期球内异物磁吸术+二期玻璃体切割术17例。结果:A组患者(15眼)中术前6例并发玻璃体积血,5例并发视网膜裂孔,手术取出异物并均成功保住眼球,A组患者均无因并发症需二期手术。术后14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眼下降,术后视力提高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17眼)手术取出异物17眼,成功保住眼球16眼,1眼最终行眼球摘除术。其中1例并发外伤性白内障,9例并发玻璃体积血,4例继发视网膜脱离,3例继发眼内炎。二期行玻璃体切割术后,13眼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一眼眼球丧失,3眼视力下降,术后视力同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急诊行玻璃体切割+球内异物取出术较一期球内异物磁吸术+二期玻璃体切割术,术后效果良好,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更佳。
- 姜伟吴祥红张剑任永波齐艳秀
- 关键词:球内异物玻璃体切割术
- 白细胞介素-17在卵清蛋白诱导的大鼠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在鸡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大鼠过敏性结膜炎(A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30只Brown Norway大鼠随机分对照组(NC组)和AC组。应用OVA诱导大鼠AC模型。观察两组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情况并做评分。对两组眼球和上下眼睑进行病理学分析,计数穹隆部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AC组体征评分明显高于NC组(P<0.01)。AC组眼结膜穹隆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NC组明显升高(P<0.01)。AC组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均P<0.01),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IL-17增高、Th1/Th2失衡是大鼠AC发病的重要原因,降低IL-17、恢复Th1/Th2失衡可能成为AC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 张剑王玉清宿星杰刘宏伟
-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T细胞白细胞介素-17
- 葛根素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DM)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M组和葛根素治疗(PT)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以复制DM性白内障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对照组和DM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T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分别于治疗后4、8和12 w考察3组晶状体透明度及检测晶状体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后4、8和12 w,对照组晶状体透明度显著高于DM组和PT组(P<0.01);实验后8 w和12 w,DM组晶状体透明度显著低于PT组(P<0.05)。实验后12 w,与对照组比较,DM组和PT组晶状体MDA含量显著增高,SOD和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DM组比较,PT组晶状体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和GSH-PX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葛根素可经抗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对DM性白内障的治疗发挥作用。
- 张剑赵燕
- 关键词:葛根素糖尿病性白内障氧化应激
- 葛根素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病情进展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研究葛根素调控凋亡进而影响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进程及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其中模型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葛根素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葛根素,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实验后测量各组体重、血糖及应用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晶状体前囊膜中肿瘤蛋白53(P53)水平。结果实验后4、8和12 w,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葛根素治疗组体重显著降低,血糖显著升高(P<0.01);实验后8和12 w,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体重显著升高,血糖显著降低(P<0.05);实验后12 w,对照组P53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葛根素治疗组(P<0.01),模型组P53表达显著高于葛根素治疗组(P<0.01)。结论葛根素可经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调P53蛋白水平而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发挥治疗作用。
- 张剑韩方菊
- 关键词:葛根素糖尿病性白内障
- NGF联合抗VEGF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氧化应激和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和VEGF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GF组和NGF+抗VEGF组。利用高脂高糖饮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在大鼠饲养至16 W出现视网膜病变后,给予NGF组和NGF+抗VEGF组大鼠肌肉注射NGF,NGF+抗VEGF组同时给予眼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比较各组房水中VEGF含量和空腹血糖水平;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视网膜暗反应(ERG)变化;比色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VEGF蛋白水平。结果各组注射3 w后,与模型组相比,NGF组和NGF+抗VEGF组血糖值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NGF组和NGF+抗VEGF组视网膜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减少(P<0.05),CAT和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VEGF在NGF组和NGF+抗VEGF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且NGF+抗VEGF组减少更显著(P<0.05)。结论NGF和NGF+抗VEGF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无影响;NGF和NGF+抗VEGF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MDA水平,上调CAT和SOD水平;NGF和NGF+抗VEGF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蛋白水平,且NGF+抗VEGF联合后效果更佳。
- 孙鹏孟岩张剑齐艳秀刘宏伟
- 关键词:氧化应激反应
- 干扰素-γ对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干扰素-γ对大鼠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给Brown Norway(BN)大鼠行球结膜下注射,24 h后采集眼结膜组织进行Giemsa染色观察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另选一组BN大鼠,观察球结膜下注射IL-4和IL-4+IFN-γ对大鼠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球结膜下注射IL-4能剂量依赖性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在眼结膜的浸润,其作用与Eotaxin相同。球结膜下注射IL-4+IFN-γ组较注射IL-4组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明显减少。结论球结膜下注射IFN-γ可抑制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张剑王玉清尉露露姜伟任永波齐艳秀
- 关键词:眼结膜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嗜酸性粒细胞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P5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白藜芦醇对STZ(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的凋亡及晶状体中P53表达的干预影响,以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大鼠LEC进行P53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计算P5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P53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几乎无蛋白表达,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中蛋白表达高于白藜芦醇治疗组,且白藜芦醇低剂量组中蛋白含量高于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结论:白藜芦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中P53的表达,抑制大鼠LEC凋亡,从而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进展。
- 帅天姣张剑张涤王冬兰
- 关键词:白藜芦醇糖尿病性白内障P53LEC
- 莱菔硫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rf2通路和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rf2通路和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组)、模型组(model group,M组)、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orl group,PC组)、SFN低剂量组(SFN low dose group,SLD组)和SFN高剂量组(SFN high dose group,SHD组)。M组、PC组、SLD组和SHD组采用高脂饲料联合STZ法造模,造模成功后,SLD组给予SFN 25mg/kg腹腔注射,SHD组给予SFN 50mg/kg腹腔注射,PC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溶液1.0/kg腹腔灌注,BC组和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干预6周。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炎性因子和氧化还原指标水平、Nrf2-2、HO-1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排列疏松,内外核层抛离紊乱,细胞水肿明显;PC组、SLD和SHD组视网膜结构较M组清晰,细胞水肿明显减少;SHD组改善较PC组和SLD组更为明显。M组MDA、IL-1β、TNF-α、NLRP3蛋白、ASC蛋白、caspase-1蛋白、TXNIP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C组(P<0.05),SOD、Nrf2mRNA、HO-1mRNA、Nrf2蛋白、HO-1蛋白水平低于BC组(P<0.05);PC组和SLD组MDA、IL-1β、TNF-α、NLRP3蛋白、ASC蛋白、caspase-1蛋白、TXNIP蛋白水平低于M组(P<0.05),SOD、Nrf2mRNA、HO-1mRNA、Nrf2蛋白、HO-1蛋白水平高于M组(P<0.05);SHD组MDA、IL-1β、TNF-α、NLRP3蛋白、ASC蛋白、caspase-1蛋白、TXNIP蛋白水平低于M组、PC组和SLD组(P<0.05),SOD、Nrf2mRNA、HO-1mRNA、Nrf2蛋白、HO-1蛋白水平高于M组、PC组和SLD组(P<0.05)。结论:SFN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降低氧化应激和TXNIP水平,从而降低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对DR产生保护作用。
- 王樱銮宿星杰张剑齐艳秀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莱菔硫烷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 雷帕霉素纳米粒滴眼液兔眼部药物分布研究
- 2012年
-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纳米粒滴眼液及其一般滴眼液滴眼后,在兔眼房水及角膜组织中药物分布。方法:将健康无眼疾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每眼结膜囊内单次给雷帕霉素纳米粒滴眼液及其一般滴眼液50μL。于滴眼后15、30、60、360和720min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兔眼不同时间房水及角膜组织中雷帕霉素浓度。结果:在用药后15~720min内实验组各时间点房水和角膜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内30~720min各时间点房水和角膜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雷帕霉素纳米粒滴眼液同一般滴眼液相比明显延长药物在眼部的停留时间,增加房水和角膜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且能够维持组织中药物浓度的平稳。
- 姜伟王玉清刘远光宿星杰齐艳秀张剑曹丽辉王冬兰
- 关键词:雷帕霉素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
- Th1/Th2/Th17细胞在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Th1/Th2/Th17细胞在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40只Brown Norway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鸡卵清蛋白(OVA)复制大鼠过敏性结膜炎模型。取3组大鼠眼球及上下眼睑进行病理学分析,计数穹隆部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g E、Ig G1、Ig G2a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IFN-γ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和脾脏Th17细胞。结果实验组大鼠穹隆部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升高(P<0.01)。实验组大鼠血清Ig E、Ig G1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升高(P<0.01),血清Ig G2a较空白组和对照组降低(P<0.01)。实验组大鼠血清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水平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升高(P<0.01),IFN-γ水平较空白组和对照组降低(P<0.01)。实验组大鼠外周血和脾脏Th17细胞均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Th1/Th2/Th17细胞平衡失衡是大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恢复Th1/Th2/Th17失衡可能成为过敏性结膜炎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 张剑王冬兰闫冬梅
-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