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宁

作品数:17 被引量:270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降水
  • 4篇水汽
  • 4篇水汽来源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4篇黑河流域
  • 3篇蒸散
  • 3篇蒸散量
  • 3篇同位素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订正
  • 2篇短时强降水
  • 2篇植被
  • 2篇同位素特征
  • 2篇潜在蒸散
  • 2篇潜在蒸散量
  • 2篇强降水
  • 2篇作物
  • 2篇夏季

机构

  • 17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7篇张亚宁
  • 7篇张勃
  • 6篇张明军
  • 6篇王圣杰
  • 5篇王强
  • 3篇赵一飞
  • 3篇卓玛兰草
  • 3篇马中华
  • 3篇邹悦
  • 2篇戴声佩
  • 2篇尹海霞
  • 2篇王亚敏
  • 2篇邱雪
  • 2篇马荣
  • 1篇刘普幸
  • 1篇何旭强
  • 1篇曹立国
  • 1篇王兴梅
  • 1篇王雯
  • 1篇王洪岩

传媒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冰川冻土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比湿订正拉格朗日模型的新疆短时强降水水汽来源分析
本文基于中国地面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GDAS气象数据及2016-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拉格朗日后向轨迹模型,结合比湿变化对新疆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对水汽来源后向轨迹进行订正以及对各气...
张亚宁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水汽来源
基于比湿订正拉格朗日模型的新疆短时强降水的水汽来源被引量:7
2019年
基于中国地面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GDAS气象数据及2016—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拉格朗日后向轨迹模型,结合比湿变化对新疆短时强降水的水汽来源进行订正。结果表明:(1)新疆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包括里海、黑海、地中海、大西洋、北冰洋和附近的内陆地区;新疆常年受西风影响,偏南西风影响较大;(2)阿尔泰-塔城森林草原自然区和准噶尔盆地荒漠自然区水汽路径总体偏北,伊犁-巴音布鲁克(中天山)自然区和哈密-吐鲁番荒漠自然区受陆地水汽源的影响更大,而塔里木盆地极端干旱荒漠自然区水汽路径总体偏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阿尔泰-塔城森林草原自然区的水汽来自于欧洲,准噶尔盆地荒漠自然区的水汽主要来自于中亚、里海和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极端干旱荒漠自然区水汽主要来自塔里木盆地、西亚、中亚和黑海;(3)经过比湿判断水汽补给情况后,气团回溯路径普遍变短,水汽主要来自中亚、黑海、里海和附近的陆地;从主要水汽源地的传输水汽平均需要3. 5 d左右,季节上表现为夏季的水汽源地最近,秋季的水汽源地较远,区域上阿尔泰-塔城森林草原自然区水汽源地最远,哈密-吐鲁番荒漠自然区水汽源地最近;(4)新疆各起始高度上的降水主要受偏北和偏南的西向气流影响,且从对水汽的贡献来看,偏北的西向气流大于偏南的。
张亚宁张明军王圣杰杜铭霞马荣周苏娥孟鸿飞余秀秀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水汽来源
基于Stewart模型改进方案的新疆降水同位素的云下蒸发效应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能力大,雨滴在云下易发生蒸发现象并改变其同位素比率,明确雨滴降落过程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变化在同位素水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Stewart模型常被用于评估雨滴中同位素比率的变化,云下雨滴降落过程中的气温、相对湿度等是模型输入的关键参数。目前广泛采用的大气均质假设往往与自然条件有差异,这种均质假设对模拟结果产生的影响有待明确。基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新疆66个地面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与8个探空站的高空定时观测资料,通过三种Stewart模型算法方案(方案①以地面气象资料代替大气气象参数,方案②假设地面气象资料与预测的云底气象参数均匀变化,以其平均值代入模型,方案③根据高空探测资料,分层计算大气参数)的对比,深入研究新疆降水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结果表明:(1)三种方案计算的新疆各分区云下二次蒸发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蒸发剩余比(f)均呈现出秋冬较大、春夏较小的趋势,各分区的ΔδD、Δδ18O和Δd均为春夏较大、秋冬较小。(2)从空间来看,Δd均值在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塔里木盆地东侧北缘较小。对于蒸发剩余比(f)均值、ΔδD均值、Δδ18O均值和Δd均值来说,三种方案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塔里木盆地。(3)蒸发剩余比(f)与d-excess的变化量存在相关性,整体来看,三种方案的斜率均表现为塔里木盆地>阿尔泰山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山地。无论是新疆各分区(除天山山地方案②)还是新疆全境,三种方案的f与Δd的线性关系均>1.0‰/%,最为干旱的塔里木盆地方案③的斜率高达1.496‰/%,这可能与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有关。毋庸置疑方案③是后续云下二次蒸发效应研究的方向。
周苏娥张明军王圣杰孟鸿飞张亚宁张亚宁
关键词:降水稳定同位素
1960-2008年黑河流域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1960-2008年黑河流域1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流域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在此基础上运用IDW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对黑河流域ET0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ET0变化的主导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黑河流域ET0南部山区低于中、北部地区,中、南部表现为从南到北的增加趋势,北部表现为从西到东的增加趋势;ET0主要集中在夏季和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少;ET0的变化速率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ET0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1967年之前呈减小趋势,之后呈增加趋势1,974年之后又呈减小趋势,1993年之后又呈增加趋势;除冬季ET0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外,其他季节的ET0均呈减小趋势;风速是影响黑河流域ET0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影响冬季ET0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张亚宁张勃王亚敏卓玛兰草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PENMAN-MONTEITH公式黑河流域
黑河流域1960年至2009年水分盈亏量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水是干旱、半干旱区最活跃的生态因子,也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成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水分盈亏量从水分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好坏,较为真实地反映气候条件对农作物水分盈亏状态的影响程度,是气候...
张亚宁
关键词:黑河流域潜在蒸散量
文献传递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近43年来农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0
2012年
根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7年-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引起作物需水量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分型理论的R/S方法对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43年来,中游地区春小麦和玉米ETc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小麦下降斜率为6mm/10a,玉米下降斜率为8mm/10a;其中,民乐和甘州站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他站点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均呈下降趋势,且部分站点下降趋势显著。春小麦和玉米ETc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中游地区各站点春小麦和玉米需水量Hurst指数H均大于0.5,同时分维数D均小于1.5,因此未来一段时间ETc仍然保持与过去相一致的变化趋势。
尹海霞张勃王亚敏张亚宁王强赵一飞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R/S分析法
近50a甘肃省夏季日极端降水频数与强度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12年
基于甘肃省近50 a夏季日降水量数据,借助ArcGIS 9.2和Matlab 7.0数据软件平台,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甘肃省夏季日极端降水频数和强度的周期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极端降水频数主要存在19 a和8 a周期,极端降水强度主要存在11 a和19 a周期;②夏季极端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在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③极端降水频数呈减少趋势,而极端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
马中华张勃王兴梅邹悦张亚宁
关键词:极端降水频数小波分析突变检验
黑河上游降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加深对黑河上游水循环过程的理解,以研究区5个站点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降水同位素实测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除对降水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外,主要利用TrajStat软件中的后向轨迹计算模块与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方法,对研究区降水的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水汽通量等方法进行了补充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同位素呈夏高冬低趋势,大气水线斜率(8.02)和截距(11.02)均高于全球大气水线的斜率(8.00)和截距(10.00),存在温度效应(δ18O=0.43x-10.82,r=0.54,P<0.0001),不存在降水量效应(δ18O=-0.05x-7.81,r=0.03,P<0.0001);研究区降水受多种水汽影响,西风水汽影响最大。夏季除受西风水汽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水汽影响显著且水汽来源复杂;研究区夏季的潜在蒸发源地集中在一些相对湿度和蒸发量较大的地区,如祁连山区、河西地区、柴达木盆地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及酒泉地区西南部等;当降水量小、温度高时,持续性降水的大气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较小,暴雨稳定同位素值较贫化,受东南季风水汽影响最大,其次是北方和西风水汽,多种水汽辐合是暴雨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孟鸿飞张明军王圣杰邱雪邱雪张亚宁张亚宁王雯
关键词:水汽来源
近50a来黑河流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1960~2009年间黑河流域及其周围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观测数据,运用多年趋势线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黑河流域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黑河流域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β值为0.027℃/a),线性增长率为0.28℃/10a,相当于50年中气温升高了1.4℃,其中20世纪70~80年代气温上升缓慢,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温显著上升;空间分布上,年均气温变化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增温的趋势,其中流域中上游东部和下游地区气温升温幅度较大,以中游民乐和下游额济纳旗最为显著;流域年均气温变化存在着10~15年左右的主振荡周期和6年左右的次振荡周期,其中以1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最强;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突变,之后进入偏暖期;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使流域农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赵一飞张勃张亚宁王强何旭强尹海霞
关键词:黑河流域气候变化农业生产
甘肃黄土高原区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与成因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区12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了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a来,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和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的潜在蒸散量均呈上升趋势。在四季中,潜在蒸散量的值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显著,潜在蒸散量的值表现为自北向南递减,其中最大值在景泰为1 105.82mm,最小值在岷县为772.31mm。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年均潜在蒸散量所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为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而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为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辐射项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影响,动力项主要受风速影响,辐射项的值都远大于动力项。不同气候区辐射项均呈上升趋势,但动力项有所不同,在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呈下降趋势,斜率为-0.631mm/a,在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呈上升趋势,斜率为0.415mm/a。
卓玛兰草刘普幸张亚宁王洪岩曹立国
关键词:气候变化潜在蒸散量黄土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