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新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入路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本科采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并通过随访比较患侧、健侧的腕关节活动度以及最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肌腱损伤及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其中50例患者随访(12.96±1.09)个月。术后12周测量患侧与健侧腕关节活动度,两侧在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和尺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所有的骨折均在8个月达到骨愈合,桡骨远端无畸形,桡骨的高度和宽度无继发改变,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下尺桡关节匹配良好。末次随访时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临床评定标准,优37例,良11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可以更早、更好地恢复,临床疗效好。
- 廖明新曾卡斌陈小杰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旋前方肌锁定钢板
-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12例报告
- 目的:介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12 年09月-2013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性损伤12 例,其中男10例,女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4例,机器伤3例。
- 廖明新连伟飞林华斌
-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
- 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足部骨折患者中筛选出60例病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骨折愈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足部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固定,促进骨折良好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应用。
- 林伟明叶剑廖明新
- 关键词:足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并发症骨折愈合
-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12例报告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介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前足脱套伤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性损伤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4例,机器伤3例。致伤部位包括:跖跗关节以远7例,跖骨中段以远5例,其中9例合并有跖骨和/或趾骨骨折。患足在清除坏死皮肤软组织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外露,软组织缺损区域包括前足负重区,软组织缺损面积范围10cm×5cm^25cm×10cm。所有创面均使用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切取皮瓣大小为12cm×7cm^27cm×12cm。结果本组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术后10位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皮瓣生长良好,前足功能恢复理想,可负重行走,足底无溃疡形成。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8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2,4例皮瓣恢复到S3。结论股前外侧中、下段皮瓣厚度与足底软组织厚度相近,阔筋膜坚韧而致密,类似足底组织结构,可很好的恢复足底耐磨、耐压、缓冲震荡的功能。游离此部位的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脱套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廖明新连伟飞林华斌
-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软组织缺损
- 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PKP术治疗82例(9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9岁。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Cobb角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82例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均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7±0.83)分改善至术后1周(3.7±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Cobb角术前为(22.81±11.75)°,术后1周(12.11±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本组有18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13例渗漏到椎体旁,未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相邻椎体骨折4例,伤椎再骨折5例。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迅速,并发症少。
- 曾卡斌叶宏廖明新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静脉端侧吻合法在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当供、受区血管口径不匹配或受区无合适静脉行端端吻合时,有必要采取端侧吻合。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应用静脉端侧吻合血管移植组织瓣73例,取得了满意结果。
- 冒海军王爱国廖明新
- 关键词:组织瓣移植静脉游离皮瓣移植软组织缺损
-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在所有的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发病率为7%~44%[1-3]。临床上单独后踝骨折并不常见,往往伴有内、外踝骨折和(或)下胫腓联合损伤[4-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对后踝骨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后踝骨折的CT分型、手术治疗指征、固定方式及预后。后踝骨折形态多样,目前治疗方案存在较多争议,预后差异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既往后踝骨折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结果,围绕后踝骨折的形态学特点与分型、手术相关因素、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预后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后踝骨折的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 廖明新王岩
- 关键词:后踝骨折治疗指征下胫腓联合损伤形态学特点内固定方式CT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