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乾龙
- 作品数:89 被引量:253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罪刑法定视野下刑法的扩张与克制——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修正案")废除9个罪名死刑,并细化现有部分刑法条文,彰显了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与人道性精神。"修正案"通过增设罪名与修改现有罪名构成要件方式对现有刑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扩张,同时"修正案"借助"从宽处理规定"及"较低的法定刑配置"保持刑法的克制。但总体上,"修正案"克制途径单一,扩张趋势明显。未来立法有必要在无被害人犯罪及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强化刑法克制情绪,提高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在刑法发展中的比例。
- 庄乾龙
- 关键词:罪刑法定补充性原则
- 论虚拟空间刑事法网之扩张与克制——以《网络诽谤解释》为背景的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中国自1994年正式接人国际互联网,在短短的19年时间里,中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2]但随之而来的网络犯罪充斥着整个虚拟空间,并呈逐年增长趋势。[3]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犯罪,司法实践却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立法者对虚拟世界的立法关注不足。
- 庄乾龙
- 关键词:网络诽谤传播淫秽物品法益帮助犯实行犯
- 卧底警察陷害教唆可罚性探讨
- 2007年
- 为了破获案件卧底警察实施陷害教唆,包括唆使他人实施未遂的犯罪,唆使既遂但尚未完成的犯罪,唆使犯罪既遂且完成的犯罪.卧底警察实施不同的陷害教唆诱使他人犯罪,由于其行为不符合教唆犯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不具有可罚性,不能构成刑法上的教唆犯.
- 庄乾龙
- 关键词:卧底警察陷害教唆可罚性
- 李庄案的证据学拷问被引量:1
- 2011年
- 李庄案凸显出的证据学问题值得拷问。本案中证人不出庭接受质证难以形成以证人证言为核心的证据锁链;而品格证据的不规范运用,不但不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还徒增了司法的不严肃性;司法主体对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不恰当理解,以"武断"式的刑事证明标准表现出来。构建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与品格证据规则,以实用主义的态度赋予辩方制约法官自由心证的权利,方能有望贯彻落实刑事证明标准与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制度,以期真正实现刑事审判解决纠纷的功能,树立刑事司法权威。
- 庄乾龙
- 关键词:李庄案证人不出庭品格证据刑事证明标准刑事证明责任分配
- “网络诽谤解释”之刑法解释论剖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网络诽谤解释"以实质解释论为立场,扩张了诽谤、寻衅滋事等罪的成立范围。特别是"网络诽谤解释"借助"累积犯"理论解释诽谤罪的"严重情节",本质上创制了一种新型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而网络诽谤公诉情形的增加为公权力介入言论自由打开了缺口。形式解释论以法律条文为中心,禁止司法机关的入罪解释,但不排斥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坚持形式解释论可防止传统犯罪网络入罪的异化,平衡名誉权与言论自由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彰显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保障精神。
- 庄乾龙朱志炜
- 论夜间禁止搜查原则之例外情形被引量:1
- 2006年
- 夜间禁止搜查原则之例外情形的规定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与侦查效率而存在的,文章在分析了设置例外情形必要性基础之上,解析了夜间禁止搜查原则之例外的内涵,并对许可搜查、急迫情形、特殊场地等例外情形逐一作了分析评断。
- 庄乾龙
- 刑事诉讼近亲属拒证权构建基础与路径研究
- 2024年
- 刑事诉讼近亲属拒证权作为一项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尚付阙如,蕴含亲属拒证权内核的亲亲相隐制度随着国家本位主义观念的盛行而遭到废除,有碍家庭关系的维系及质证权的全面行使。事实上,该制度于人伦精神之丰富、社会关系之构建、服刑结束人员之关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近亲属拒证权的构建不仅能够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和证人出庭制度,而且可以加快我国人权主流化的进程,回应我国对于刑事诉讼法多元化司法的要求,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究其构建的具体路径,应当注重多种价值的选择与平衡,设立合理的边界以免造成价值失衡,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危害公共卫生罪及亲属间的犯罪作为近亲属拒证权的例外情形,以相应机关的告知义务和审查义务为视角完善该制度的适用程序,探究申诉与审查并重的救济途径以保障权利的良好行使。
- 魏昊然庄乾龙
- 关键词:人权保障拒证权
- 刑罚目的观视野下的未成年犯矫正被引量:1
- 2024年
-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目的在于教育而非惩罚,矫正措施的选择只能受是否有利于教育未成年犯这一条件制约。犯罪的严重危害性程度并不影响矫正行为的严厉性,而犯罪数量的上升更与矫正措施的严厉性无关。与传统矫正方法相比,未成年犯矫正项目更为有效,具有矫治措施微观化、系统化、融合化等积极功能。项目矫正是循证矫正方法论的具体化运用,项目矫正是教育矫正未成年犯的核心,采用何种项目更为有效既与未成年人本身有关又与其家庭、生活环境等有着紧密联系。
- 庄乾龙安文霞
- 关键词:未成年犯刑罚目的
- 论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的证据属性
- 2024年
- 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与立法未将其纳入法定证据种类之间的矛盾,导致理论与实务人员对其定性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先后涌现出司法鉴定说、书证说、证人证言说、电子数据说及新型证据说等观点,也有人认为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只能作为查办案件的线索,不能将其视为证据。从司法实践应用情况、法律规定及其证明价值看,大数据分析报告具有证据属性。但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等科技手段尚未成熟的影响,对刑事案件大数据分析报告定性宜将其区分为办案参考材料、鉴定意见与新型证据种类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稳妥地推进大数据分析报告取证、质证、认证程序制度建设。
- 庄乾龙
- 关键词:刑事案件
- 司法审查视野中的刑事搜查制度构建被引量:2
- 2014年
- 刑事搜查作为一项强制侦查措施,因立法文本的粗疏,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权力监督制约,易侵害被搜查人员的合法权益。现行刑事搜查监督手段过于软弱,监督效果较差。未来立法有必要以改革搜查令状审批主体为中心,通过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无证搜查备案审查制度与搜查实时监督制度、健全相关辅助措施等方法构建司法化的刑事搜查制度,实现刑事搜查由单一惩罚犯罪功能向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双重功能并重的转变。
- 庄乾龙
- 关键词:刑事搜查检察监督司法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