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丽

作品数:8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进化
  • 3篇赤潮
  • 2篇序列测定与分...
  • 2篇基因间隔区
  • 2篇分类学
  • 2篇分子进化
  • 2篇RDNA
  • 1篇银杏
  • 1篇植物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锥状斯氏藻
  • 1篇微囊藻
  • 1篇系统学
  • 1篇蓝藻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分
  • 1篇基因分析
  • 1篇甲藻
  • 1篇分类学意义
  • 1篇分子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8篇庄丽
  • 7篇陈月琴
  • 6篇屈良鹄
  • 1篇曾陇梅
  • 1篇王大志
  • 1篇郑天凌
  • 1篇王艳丽
  • 1篇周惠
  • 1篇唐绍清
  • 1篇何家菀
  • 1篇李钦亮
  • 1篇何家莞
  • 1篇张宏达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赤潮叉角藻18SrDNA和ITS区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40
2001年
采用PCR及克隆测序的方法 ,对 1 998年引发渤海赤潮的叉角藻 1 8SrRNA基因及rDNAITS区 (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Regions)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并通过因特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库中获取甲藻另外 1 5个种的 1 8SrDNA序列 ,以Tetrahymenacorlissi作为外类群 ,分别采用Neighbor Joining和Fitch方法构建了甲藻较为一致和可靠的进化树图 ,探讨具有高度多样性和在分类上争议较多的甲藻各类群之间的形态与分子进化关系。结果表明 ,Prorocentrum(有 2个简单的壳板 )出现得较早 ,而大多数多甲藻目 (覆盖着多个壳板 )、裸甲藻目 (大多数不具壳板 )和膝沟藻目的成员较晚出现。另外 ,对叉角藻ITS区的分析表明 ,ITS区为高变区 ,是良好的分子标记 。
庄丽陈月琴李钦亮屈良鹄
关键词:ITS区分子进化赤潮浮游植物
蓝藻Oscilatoriaceae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的序列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6
1999年
采用末端终止法对蓝藻类颤藻科Oscilatoriasp.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了序列测定,获得了Oscilatoriasp.rDNA基因间隔区427个核苷酸,其中包含1个异亮氨酸tRNA基因(tRNAIle)。并通过计算机联网从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弹库中获取颤藻科其它种的rDNA基因间隔区序列,通过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对颤藻科Oscilatoriaceae属间的某些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序列中核苷酸差异值探讨了颤藻科属间界定的分子标准。提出了rDNA基因间隔区是良好的分子标记,可用于“赤潮”或“水华”
陈月琴唐绍清何家莞何家莞庄丽
关键词:颤藻科分类学意义
赤潮铜绿微囊藻rDNA基因间隔区的序列分析以及与淡水微囊藻的比较被引量:6
1999年
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的方法,对在厦门西港海域采集的赤潮铜绿微囊藻16S和 235rDNA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ISR)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并通过与两 种淡水微囊藻的比较,找出了其特征性核苷酸作为专一性分子探针设计的靶序列,为该藻 种以及微囊藻属的快速鉴定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
陈月琴庄丽屈良鹄郑天凌王大志王艳丽
赤潮甲藻锥状斯氏藻rDNAITS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锥状斯氏藻是赤潮甲藻的主要类群之一,其孢囊在我国南海大鹏湾底泥中占明显优势,是我国沿海增养殖区的潜在危害.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的方法,对其rDNAInternalTran-scribedSequence(ITS)区进行了序列测定。
陈月琴屈良鹄周惠庄丽曾陇梅
关键词:赤潮甲藻锥状斯氏藻
二种淡水微囊藻rDNA16S-235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8
1999年
本研究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的方法,对我国淡水铜绿微囊藻有毒株(M8641)和另一低毒的种类惠氏微囊藻(M574)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了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可以作为一个精细且稳定的指标,用于微囊藻的分类和鉴定。并从分子水平提出了铜绿微囊藻与惠氏微囊藻在种系发生上有较近缘的关系。本文首次对微囊藻属Microcystis rDNA基因间隔区全序列作了报道,为微囊藻属的鉴定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
陈月琴何家菀庄丽曾陇梅屈良鹄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RDNA基因间隔区
赤潮生物的基因分析与分子识别
该研究采用PCR及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近年来引发中国海域赤潮的甲藻锥状斯氏藻、 铜绿微囊藻、 叉甲藻及水华颤藻等赤潮生物的18S rDNA或rDNA ITS区或ISR区进行了序列测定.并通过Internet从国际分子生物学...
庄丽
关键词:赤潮生物RDNA基因分析分子识别
文献传递
“活化石”植物银杏形态与分子进化(Ⅰ)被引量:19
1999年
测定了银杏雌株核糖体rRNA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区全序列共1172碱基对,其中ITS1长788碱基对,ITS2226碱基对,58SrRNA基因158碱基对.采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所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形态上仅有很少变化的银杏,其个体之间有明显的分子差异,不同产地栽培株rDNAITS区序列的核苷酸差异值高达25%,这一差异远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种间的距离,表明了该类植物形态上的变化与分子进化的不一致.造成形态与分子进化不一致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陈月琴庄丽屈良鹄张宏达
关键词:银杏分子进化
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1999年
综述蓝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包括①目前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种类以及这些基因进化的结构规律,PCIGS,16SrRNA和ISR序列分析在蓝藻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结果;②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③有毒微囊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庄丽陈月琴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蓝藻分类学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