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铮云
- 作品数:102 被引量:509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二至丸防治肿瘤的免疫学视角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二至丸作为平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之一,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然其作用机制不明。众多研究表明,二至丸可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个角度调节免疫状态防治肿瘤,为二至丸从调节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编辑等角度防治肿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 周步高刘端勇左铮云
- 关键词:二至丸免疫肿瘤
- 葛根素对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的肝保护作用评价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索葛根素对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的防治效果。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预防组、葛根素治疗组、雷帕霉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复合模型,预防组术前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d,葛根素治疗组术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d后处死。分离肝脏,计算肝重指数,制作病理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并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结果:病理形态学表明,给药后肝细胞排列紧密,中央静脉正常、或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少量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两个葛根素用药组血清白蛋白水平、AKP含量则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而γ-GT活性、AST、ALT则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TGF-β1、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葛根素对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周步高邹勇王馨赵海梅左铮云刘端勇
- 关键词:葛根素肝损伤肝功能疗效
- 二至丸防治肿瘤的免疫学视角分析
- 丸作为平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之一,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然其作用机制不明.众多研究表明,二至丸可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个角度调节免疫状态防治肿...
- 周步高刘端勇左铮云
- 关键词:肿瘤学二至丸免疫学
- 试论“科学”视域下中医的科学内涵——关于自然之于生命的思考(一)
- 2013年
- 在科学探索日益向难以直观的渺观、微观、宇观等领域迈进的今天,理论解释框架作用日益显现。本研究基于东西方思维模式与方法论的比较,从物质的根本特性出发,运用现代科研成果,在对天人寒热合一生态幅穷源尽委的阐释中,揭示了气体与人体关联的客观实在性,证实了中医科学内涵的本质特征,指出了当下"科学"定义的历史局限性,论证了钱学森关于"中医是人体医学方向"之论断的正确性,显示了提高中医卫生资源在医疗结构中所占比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世界性难题、提高健康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杨春琳左铮云
- 二至丸有效成分对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 目的:探索二至丸有效成分对损伤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齐墩果酸+红景天苷组、雷帕霉素组),除正常组仅行肝部分切除术(PH...
- 周步高左铮云赵海梅王馨邹勇徐荣岳海洋刘端勇
- 关键词:二至丸胆红素细胞凋亡实验药理
- 文献传递
- 加味温胆汤及其拆方“配伍药组”对雌性营养性肥胖大鼠LEP、MCA、CPT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及其拆方抗雌性营养性肥胖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加味温胆汤组,祛痰药组,理气活血药组,益气健脾药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乳剂+碳酸饮料+普通饲料"混合喂养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ig给药,连续5周;各组动物末次给药50min后,取相同部位的肝脏及下丘脑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下丘脑瘦素(LEP)mRNA、丙二酸单酰辅酶A(MCA)mRNA和肝组织丙二酸辅酶A(MCA)mRNA、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可明显降低大鼠下丘脑LEPmRNA、MCAmRNA和肝脏MCAmRNA、CPT1mRNA的表达水平(P<0.01);益气健脾药组可降低大鼠下丘脑LEPmRNA的表达水平(P<0.05);理气活血药组可降低肝脏CPT1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抗雌性大鼠营养性肥胖的作用机制与干预大鼠LEP抵抗、降低下丘脑MCAmRNA表达及肝脏MCA、CPT1mRNA表达有关,且其作用是通过祛痰、理气活血、益气健脾等"药组"的配伍综合实现的。
- 叶潇左铮云王炳志刘超刘春花姚凤云
- 关键词:加味温胆汤营养性肥胖
- 公共管理视野中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被引量:2
- 2012年
-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须医方、患方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全民人文素养,提高自我约束力,以诚信为杠杆,以人文为基石,为实现理想的医患关系而努力。
- 李旭东左铮云
- 关键词:和谐社会医患关系公共管理
- 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对低温环境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方法:将SPF级SD大鼠饲养于低温(4~6℃)环境,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桂枝甘草汤组、单味桂枝12 g组、单味甘草6 g组4组,每组20只。桂枝甘草汤组、单味桂枝12 g组、单味甘草6 g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给药剂量1.62,1.08,0.54 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分别于给药第15 d、30 d,每组各处理10只动物,分离血清,检测TC、TG、GLU、INS、GC、T3含量。结果:桂枝甘草汤对低温环境大鼠TC、TG、GLU、INS、GC、T3代谢有一定的干预作用,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能降低大鼠血清TC、TG、INS、T3水平,其中T3的下降最为显著(P〈0.01);可增高GLU、GC含量(P〈0.01,P〈0.05)。桂枝甘草汤对T3、GLU、GC的干预作用是通过桂枝、甘草配伍共同实现的。结论: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与干预低温环境下大鼠能量代谢,调节血清GLU、GC、T3含量随给药时间的增减有关。
- 姚凤云王炳志彭淑红王馨左铮云
- 关键词:桂枝甘草汤能量代谢
- 基于“去腐生肌”法探讨升白灵药纱条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升白灵药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夫诺尔组和升白灵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用粪菌液造肛周脓肿模型,给药至大鼠创面完全愈合。观察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第5天、10天、15天的闭合指数,创面第3天和第15天的白细胞水平,创面VEGF、b-FGF表达水平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升白灵药组和雷夫诺尔组大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显著缩短(P<0.01),且升白灵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短于雷夫诺尔组(P<0.01);升白灵药组和雷夫诺尔组大鼠创面第5天、10天、15天的闭合指数大于模型组(P<0.01),升白灵药组大鼠创面第5天、10天、15天的闭合指数均大于雷夫诺尔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3个造模组第3天白细胞计数均上升(P<0.01),与其余两组相比,升白灵药组白细胞上升更加显著(P<0.01);第15天雷夫诺尔组和升白灵药组大鼠白细胞计数低于模型组(P<0.01),与雷夫诺尔组相比,升白灵药组白细胞下降更加明显(P<0.01);升白灵药组大鼠背部创面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和雷夫诺尔组(P<0.01);升白灵药组、雷夫诺尔组大鼠背部创面组织b-FGF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1);升白灵药组b-FGF的表达水平较雷夫诺尔组升高(P<0.01);升白灵药组、雷夫诺尔组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升白灵药组大鼠背部创面组织促炎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较之雷夫诺尔组降低(P<0.01)。结论 以“去腐生肌”为遣方原则的升白灵药纱条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上调VEGF、b-FGF表达促进肛周脓肿创面愈合。
- 廖武葛巍陈光华张磊昌左铮云
- 关键词:肛周脓肿去腐生肌
- 甘草附子汤抗化疗诱导的小鼠周围神经病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究甘草附子汤对顺铂诱导的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模型小鼠神经痛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附子汤高(14.3 g·kg^(-1))、中(7.15 g·kg^(-1))、低(3.575 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0.026 g·kg^(-1))。每日腹腔注射顺铂(3 mg·kg^(-1))制备CIPN模型,连续5 d;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12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和行为学表现;末次给药后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足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ELISA检测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体温、机械性痛阈值、热痛觉阈值显著降低(P<0.01),小鼠足掌部皮肤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血清SOD、NO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H_(2)O_(2)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附子汤显著改善小鼠体质量、体温、机械性痛阈值、热痛觉阈值(P<0.01),明显改善小鼠足掌部皮肤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升高血清SOD和NO水平(P<0.05),显著降低血清H_(2)O_(2)和MDA水平(P<0.05),明显降低肾脏组织TNF-α、IL-6及IL-1β水平(P<0.01)。结论 甘草附子汤能够改善顺铂诱导的CIPN模型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小鼠的疼痛阈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及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相关。
- 姚凤云刘蕊黄艳美左铮云王琳李永鑫崔言坤
- 关键词:甘草附子汤顺铂氧化应激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