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Cs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复发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43例,分别检测并比较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及CTCs的含量水平和阳性检出率,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随访2年,比较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血清中肿瘤标记物及CTCs检出阳性率。结果: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及CTCs的含量水平、检出阳性率著高于早期患者(P<0.05),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肿瘤标记物的含量水平及CTCs的检出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随访两年期间有18例患者发生复发或转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中CEA、CA199及CTCs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患者(P<0.05);CTCs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高于肿瘤标记物单独的评估效能,CTCs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肿瘤标记物的联合评估效能。结论:CTCs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预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评估效能显著优于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验效能,为临床发现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复发或转移提供线索。
- 丁宁宋永波葛宁宋瑞叶剑强
- 香菇多糖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NP方案)在治疗中晚期(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香菇多糖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L)组和对照组即长春瑞滨和顺铂(NP)组。NP组: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d1、8,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4,21d为1周期,每例治疗2-6周期;NPL组在NP组基础上将香菇多糖1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d1~8。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变化、毒副反应等。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道及血液学Ⅲ+Ⅳ度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NP方案治疗相比疗效相近,但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 丁宁黄治虎张群赵璐宋永波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香菇多糖长春瑞宾药物疗效毒副反应
- 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中晚期NSCLC 3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组于化疗前1周开始服用回生口服液,连用3周。观察两组客观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变化(以Karnofsky评分评定)。结果两组有效率相似,但观察组Ⅲ+Ⅳ级乏力、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生口服液辅助治疗中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 丁宁宋永波张发良
- 关键词:回生口服液生活质量
- 胃癌骨髓转移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提高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npura,TTP)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胃癌骨髓转移并TTP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发热、贫血原因待查入院,入院后出现呕血,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病程中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血涂片可见裂片红细胞,确诊为胃癌骨髓转移并TTP。结论对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时,应注意合并TTP。
- 丁宁宋永波
- 关键词:肿瘤转移骨髓肿瘤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与化疗药物合用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水溶性维生素和化疗药物合用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应用水溶性维生素14 ml加入5%GS 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与化疗同步应用,共4~6周期;对照组只给予化疗。结果治疗组胃肠道毒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溶性维生素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疗效。
- 赵璐黄治虎张群丁宁宋永波张发良
- 关键词:水溶性维生素恶性肿瘤毒副反应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与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5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与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5(SENP5)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GEPIA数据库,对VEGFA、SENP5基因的相关性及与前列腺癌病人的生存期进行分析;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从转录、蛋白质翻译水平检测肿瘤细胞中VEGFA、SENP5的表达情况;收集前列腺癌病人组织标本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A、SENP5的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病人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使用STRING网站进行VEGFA、SENP5蛋白质互作网络图构建。结果:VEGFA与前列腺癌病人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SENP5与病人总生存时间、无病进展生存时间均相关(P<0.05);与正常细胞相比,VEGFA与SENP5在前列腺癌细胞中mRNA、蛋白质均高表达(P<0.05);VEGFA与SENP5蛋白在肿瘤病理组织中可见淡黄色或棕黄色染色,VEGFA主要于细胞质中表达,SENP5主要于细胞核中表达;VEGFA强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相关(P<0.05),SENP5强阳性表达与Gleason评分、有无远处转移相关(P<0.05);VEGFA与SENP5间显著相关(P<0.01);SENP5可能通过SUMO1-HSP90AA1轴与VEGFA相互作用。结论:VEGFA、SENP5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两者显著相关,且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有关,可能是前列腺癌病人治疗的潜在靶点。
- 宋永波赵璐胡梦雪朱根宝李亚芬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过程中癌胚抗原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免疫过程中癌胚抗原(CEA)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治疗的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6例)和生存组(52例)。每6个月随访1次,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肿瘤标志物阴性及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疾病控制者72例(81.82%)、进展者16例(18.18%)。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CEA、CA199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预测患者死亡时,CEA水平的敏感度最高(48.57%),而CA125的特异度最高(95.62%),但敏感度最低(25.7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阴性患者(P<0.05)。临床分期、血清CEA和CA199水平均为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EA(r=-0.512,P=0.005)、CA199(r=-0.467,P=0.011)升高倍数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均呈负相关。结论:经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后,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患者血清高CEA、CA199、CA125水平均可预测不良预后,临床分期、血清CEA和CA199水平均为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CEA、CA199升高倍数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
- 宋永波杜小明张艳苓赵璐
- 关键词:胃癌癌胚抗原预后
- 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6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观察TXELOX(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6例晚期胃癌(Ⅲ~Ⅳ期)使用TXELOX方案:多西紫杉醇(TAT 75 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使用TAT前用地塞米松预防过敏反应及体液潴留;奥沙利铂(OXA)135 mg/m2,静脉滴注2 h,第2天,用OXA前及当日忌食生冷及接触冷物体;卡培他滨(CAP)800 mg/m2,第1~14日口服,2次/d,该方案每3周为一周期,至少完成3个周期以上,最多6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9.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4个月;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及神经感觉异常,其次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TXELOX方案在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较好,该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黄治虎李小刚张群赵璐丁宁宋永波田庆
- 关键词:晚期胃癌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20例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及宿州市立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44例乳腺癌病人中20例口服阿帕替尼,24例行姑息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疗效及对口服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阿帕替尼组病人的中位总生存期(14个月)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个月)均长于姑息治疗组(6个月,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法,P<0.05);阿帕替尼组病人的疾病控制率(85%)远高于姑息治疗组(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4,P=0.003);口服阿帕替尼治疗中,不良反应多为1~2级,治疗过程中无因为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止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控制,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宋永波赵璐杜小明张长永曹玉文
-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子靶向治疗
- 洛铂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病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洛铂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药物毒副作用。方法对确诊为恶性胸腹腔积液的56例病人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洛铂(LBP)组和顺铂(DDP)组,每组28例,均采用腔内灌注,比较两组间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LBP组总有效率为75.0%,而DDP组总有效率为46.4%,LBP组明显高于DDP组(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胸腔积液中LBP组有效率(85.7%)明显优于DDP组(50.0%)(P<0.05),在腹腔积液中有效率(64.3%)也高于DDP组(4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P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DP组,且无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P<0.05)。LBP组与DDP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5.7%和60.7%,LBP组明显高于DDP组(P<0.05)。结论 LBP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近期疗效优于DDP,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璐宋永波任武张艳苓杜小明孔凤娇
- 关键词:洛铂恶性胸腹腔积液腔内灌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