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明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EPOCH方案治疗39例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20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观察(R)-EPOCH方案治疗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2004年2月至2009年4月39例采用(R)-EPOCH方案治疗的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52岁(16-85岁),Ann-Arbor分期为Ⅰ期/Ⅱ期24例,为Ⅲ期/Ⅳ期15例,其中Ann-Arbor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接受4-6个疗程(R)-EPOCH方案,Ⅲ/Ⅳ期患者接受6-8个疗程(R)-EPOCH方案治疗,对于伴巨大肿块的患者化疗后再行局部放射治疗。结果表明,39例患者共接受209个疗程化疗,中位疗程数为6个(2-8个)。全部均可以评价疗效,39例患者中28例(71.8%)完全缓解,6例(15.4%)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87.2%。中位随访时间57.7个月,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1.8%、70.9%、58.8%。化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副反应,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9.2%,Ⅲ-Ⅳ度贫血的发生率为14.4%,其他不良反应轻微或少见,无化疗相关死亡。截止最终随访时间,无继发性肿瘤的发生。结论:(R)-EPOCH方案对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 杨小燕翟勇平刘海宁于亚平李锋宋萍周小钢安志明王利平
- 关键词: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不全麻痹的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免疫不全麻痹在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预后价值.方法:对84例获得PR以上疗效的初治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根据起病时免疫不全麻痹发生的程度以及治疗后改善程度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生存差异.结果:84例入...
- 周小钢安志明宋萍王利平李锋赵茜翟勇平
- 血清游离轻链的检测及其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检测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ight chain multiple myeloma,LCM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7例初诊LCMM患者(κ型17例,λ型20例),留取初诊及化疗后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FLC,同期测定患者24 h尿轻链,分析sFLC水平与24 h尿轻链的相关性,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初诊时sFLC水平均明显升高,κ型和λ型的中位值分别为105.44 mg/L和146.39mg/L。在诊断时和治疗后,血sFLC水平与尿轻链水平均无相关性。12例治疗后24 h尿轻链水平正常患者中,8例血清游离轻链仍高于正常。应用ROC分析评价初诊时轻链类型和水平与肾功能损害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尿λ轻链与肾功能损害发生相关,曲线下面积为0.792(P=0.031)。结论:所有初诊LCMM患者的sFLC均明显增高。sFLC用于治疗反应的监测较尿轻链更加敏感。
- 宋萍安志明周小钢李锋王利平赵茜于亚平翟勇平
- 关键词:血清游离轻链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 增强Hyper-CVA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 目的:研究增强Hyper-CVAD方案在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ALL/LBL)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增强Hyper-CVAD方案治疗3例复发难治性ALL/LBL.增强Hyper-CVAD方案为...
- 于亚平宋萍史平翟勇平刘海宁李锋周小钢安志明唐玉梅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G70.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肾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
- 李锋翟勇平唐玉梅于亚平刘海宁史平宋萍周小钢安志明
- 文献传递
- 组织因子与肿瘤
- 2007年
- 近年来认为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与凝血高度相关,其中一个关键蛋白就是组织因子(TF)。TF可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介质,改变基因表达形式和细胞行为,明确参与肿瘤相关性血管生成,其表达量与多种肿瘤转移相关。抗血管生成和TF靶向治疗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 安志明王杰军
-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
- 低分子尿蛋白在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评估低分子尿蛋白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意义。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5月初诊的278例MM患者临床资料,按肾脏损害分为3组:肾小球损害组(血肌酐Scr≥2mg/dl)143例;肾小管损害组(Scr<2 mg/d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0.5 mg/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N-acetyl-β-D-aminoglucoamidase,NAG)≥17.8 U/g.cr)114例;无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的正常组21例。对3组间性别、年龄、分型、分期、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尿RBP及尿NAG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所有患者尿RBP、尿NAG与血尿素氮(BUN)、血Scr、血胱抑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24 h尿轻链的相关性;并分析61例行肾脏活检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与低分子尿蛋白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比较尿RBP和尿NAG对MM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效果。结果表明,肾小球损害组尿RBP显著高于肾小管损害组,而尿NAG显著低于肾小管损害组,两组尿RBP和尿NAG显著高于正常组;尿RBP与血Scr、血BUN、血Cys-C、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而尿NAG与24 h尿蛋白、Ccr呈正相关,与血Cys-C呈负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尿RBP显著相关,与尿NAG相关性较弱。结论:尿RBP与肾小管损害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尿NAG相比能更好地反映肾损伤的程度,并且特异性更高。
- 刘诗静翟勇平于亚平刘海宁李锋宋萍周小刚安志明邵靓婧杨小燕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脏损害
- 比阿培南在恶性血液病中重度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
- 目的:分析比阿培南在恶性血液病中重度感染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1 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共计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6至78岁,中位年龄42岁.所有患...
- 安志明翟勇平于亚平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期并发脑梗塞:一例报告和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时并发广泛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一例以阴道出血和重度贫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对神经系统异常进行脑MRI检查。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APL。ATRA治疗后第三天,患者突然出现失语、意识不清和右侧肢体瘫痪。MRI检查示左侧额、顶、颞和枕叶广泛脑梗塞。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示心肌缺血。经亚砷酸和去甲氧柔红素联合诱导治疗及神经营养等支持治疗后,患者APL获完全缓解。意识恢复正常,失语明显改善,但右侧肢体瘫痪未恢复。结论:APL诱导治疗过程中可合并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血栓并发症,需提高认识。
- 于亚平安志明宋萍王利平周晓刚李峰唐玉梅翟勇平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栓脑梗塞全反式维A酸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5年
- 1病例报告患者男,62岁。因"咳嗽、发热、皮肤结节和瘀斑3个月"于2012-05-19入我院。患者于2012-02初受凉后咳嗽、发热、体温38.5~39℃,伴颈部和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当地诊所予抗感染治疗,4d后体温恢复正常,肿大淋巴结缩小,咳嗽症状好转,但出现前胸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瘀斑,并逐渐加重,躯干及四肢皮肤逐渐出现大面积瘀斑,其间散在结节,无疼痛和搔痒,无破溃和渗出。
- 于亚平宋萍梅建刚安志明周晓刚李峰王利平唐玉梅翟勇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皮肤病变免疫组织化学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