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焱磊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鸡西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厄贝沙坦加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加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6)与对照组(n=26)。观察组口服厄贝沙坦75mg蛐d~300mg蛐d,氢氯噻嗪l2.5mg蛐d~25mg蛐d。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10mg蛐d~20mg蛐d,氢氯噻嗪25mg蛐d~50mg蛐d,记录用药前、后1周~4周血压、心率、血生化检查及临床表现,数据用(x±s)表示,组间均数差别用t检验。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逐渐提高,第l周有效率61.5%,第4周有效率达88.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及血生化检查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加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建议做一线用药。
- 张忠杰司琨孟焱磊程群孙秀香
-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高血压
- 观察对比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12月鸡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及调脂、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华法林)与研究组(常规治疗+利伐沙班),各31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炎症介质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较治疗前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华法林,应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改善老年NVAF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下调炎症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孟焱磊张佳茵
-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利伐沙班华法林炎症介质
- 57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胸痛者32例,不典型胸痛者18例,无明显胸痛者7例。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大44例,13例无明显颈静脉怒张。梗死部位包括下壁梗死+右室梗死15例,下壁+正后壁+右室梗死33例,前壁+下壁+右室梗死9例。经综合治疗后,治愈出院51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心室纤颤2例,泵衰竭4例。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情复杂,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右心衰竭症状时应该考虑本病的可能。只有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早给予正确的积极治疗才能提高患者梗死后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 孟焱磊李淼金学静
- 关键词: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
- 应用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关系密切,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纤溶酶注射液是从长白山眉腹蛇蛇毒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其具有抗凝、降纤、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调节纤溶的作用,已成功用于脑梗死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但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报道较少,根据纤溶酶的药理作用及基础研究结果,
- 司琨孙秀香孟焱磊
-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综合征纤溶酶抑制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 丹参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丹参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选用丹参粉针8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输注,每天1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43例,仅予常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缓解心绞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心肌缺血改善后心电图评定:治疗组为80.4%,对照组为5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肯定。
- 李淼孟焱磊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丹参粉针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