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鸿
-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康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区域性 现代性 学术性——从《丙戌文存》看安康地域文化研究
- 2007年
- 本文从《丙戌文存》透视安康地域文化研究,提出突出区域性、现代性、学术性是安康地域文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 冯丰收孙鸿
- 关键词:地域文化学术视野
- 收藏 保护 研究 传承——评《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匾联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它承载的是千百年来中华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文化的精品。《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一书以陈列、欣赏、研究的形式,对安康百匾堂的百余方匾额进行赏析和研究,通过宣传、品鉴、研究、传播而达成的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孙鸿
- 关键词:匾联收藏赏析
- 论张虹近十年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
- 2010年
- 对于作家而言,年龄是一种写作资源。步入中年以后的张虹看世界的目光中少了几分纯净、诗意与唯美,多了几分冷静、沉重与无奈。从《都市洪荒》中我们不难发现,张虹小说创作的情感波澜被孤独情结、权力意识等因素所推动,这些因素同时也构成了张虹近十年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
- 冯丰收孙鸿
- 关键词:生活阅历孤独情结权力意识心理动因
- 《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多维立体构架被引量:2
- 2013年
-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提出了构建《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多维立体构架"的观点,并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多维立体构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 孙鸿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 能力培养目标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
- 2012年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古代文学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等方面。本文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能力培养目标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 孙鸿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 “文以气为主”——论曹丕“文气”说的美学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曹丕“文气”说的提出,既昭示了魏晋个体意识的觉醒,又昭示着魏晋审美意识的自觉。本文从历史文化渊源和现实文化基础等方面探讨文气说产生的背景,并以此进一步探讨文气说的美学内涵。
- 孙鸿
- 关键词:文气建安审美意识
- 收藏文化历史 留住文化根脉——从百匾堂看安康民间收藏的地方文化保护传承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本文以安康百匾堂为切入点,认为民间收藏的形式和渠道暗合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民众立场,是对国家收藏的"拾遗补缺",政府应加以合理引导使其成为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路径。
- 孙鸿
- 关键词:民间收藏地方文化传承
- 试谈宋代伤别词中的柳意象被引量:2
- 2006年
- 意象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柳是宋代伤别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柳意象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二种,即以柳衬情、以柳喻情和以柳拟情,在宋代词人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柳意象使宋词的别离主题得到了新的升华,呈现出极其绚丽多姿的景观,使伤别在词人笔下被表现得更加深刻与透彻。
- 孙鸿
- 关键词:意象情感内涵
- 论《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定位及实施策略
- 改革意味着对改革对象的重新审视和定位。本文结合《中国国古代文学》的课程特点、高校培养目标以及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从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定位,并论述了实现这一目标定位的具体实施策略。
- 孙鸿
- 关键词:知识性
- 文献传递
- 圆融对接:大我与小我 政治与诗性——从《朗诵安康》看周长圆诗歌的自我定位
- 2013年
- 周长圆的《朗诵安康》是一部朗诵诗集。朗诵诗的题材、主题的预定性,决定了它必须鲜明地体现社会性、时代性。《朗诵安康》达成了"小我"的个人角色和"大我"的社会角色的完美融合,实现了诗歌社会使命与美学使命的完美统一。
- 孙鸿
- 关键词:人文关怀社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