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来
- 作品数:7 被引量:107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与应用被引量:75
- 2010年
- 本文介绍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现状,从观测内容、技术水平、业务运行、数据共享、应用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国际和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状况,并且提出了我国为提高气象卫星应用水平应该做的工作。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展了风云一号、三号极轨和风云二号静止两个系列的气象卫星,并实现了业务化。从气象卫星获取的大气和地表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报、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农业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风云气象卫星不仅提供数据直接分发广播,而且通过Internet网络与用户广泛共享;不仅提供云图和观测数据,还提供大量的定量产品。但是风云气象卫星的定量产品精度不够高,影响了使用效果,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和产品进入数值预报模式的工作进展缓慢,基层台站预报人员对风云气象卫星云图的判读和应用水平不够高。提高卫星观测仪器的研发水平,做好数据预处理、处理、同化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数据应用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 许健民杨军张志清孙安来
- 关键词:气象卫星卫星应用数据共享
- 气象卫星数据收集平台地址生成方法被引量:1
- 2007年
- 结合静止气象卫星数据收集平台地址码生成及管理的具体应用,参考数据收集平台(DCP)国际地址码的约定,暂时制定了国内地址码的约定格式。通过了解21/31BCH的编码方法,确定了生成数据收集平台国内地址码的设计思想,采用“枚举法”软件实现数据收集平台国内地址码的生成方法。
- 刘爱民李希哲孙安来
- 关键词:DCP枚举法地址码BCH码
-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被引量:25
- 2012年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依托风云卫星工程,对多批次工程建设采取统一设计、滚动开发、分批扩展的方法,建成气象卫星数据存档与服务系统。系统架构于多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应用可配置的动态加载容器和多机作业负载均衡并发处理技术将集群构建为高扩展性、高可用、高效率的业务系统。对Internet的全集数据共享技术、分布式时空一体化数据库存储技术、基于WebGIS的全球卫星影像发布技术、可视化处理与显示技术、三维地球影像发布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为用户提供多种数据共享服务方式,提高了数据下载效率。目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存档国内外21颗气象卫星801类共1150 TB数据,为24258个注册用户提供各类数据共享服务,该系统亦可通过配置扩展,适应未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数据存档与服务的需求。
- 钱建梅孙安来徐喆咸迪高云罗敬宁郑旭东
- 关键词:数据共享WEBGIS负载均衡
- 数据收集系统的数据处理和运行监视被引量:5
- 2007年
- 数据收集系统(DCS:Data Collection System)中的数据处理和运行监视子系统主要是对指令数据接收站(CDAS:Commander Data Acquired System)通过高速网输入的经过打包的数据收集平台(DCP:Data Collection Platform)报文和平台状态信息进行解包处理和数据检验,形成DCP实时报文和DCP状态信息分类数据,并实现DCP运行状态监视,同时将各类数据入库管理,为数据服务系统向平台用户分发报文信息提供相关的数据。该系统采用软件工程方法研制,设计模块化。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与改进,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证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 刘爱民孙安来
- 关键词:DCS数据处理数据库
- 一种暴雨和强对流短时诊断预报小系统
- 1998年
- 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主,结合卫星资料,研制了全国分区的夏季暴雨和强对流6~12h诊断预报微机系统。这种系统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操作简便,诊断预报结果自动生成显示,适合于省、地(市)气象台预报员使用。
- 江吉喜孙安来
- 关键词:暴雨强对流
- 气象卫星数据标准展望
- 2008年
- 一、引言
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在“十五”期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完成了由试验业务型向应用服务型的转变,卫星资料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及国家安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的应用表明,气象卫星对减灾防灾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气象卫星不仅对于常见的气象灾害具有监测能力,还对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地震等也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国家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迫切需要有更高时间分辨率和更强机动能力的气象卫星观测来加强防灾救灾的应急响应能力,各种时空尺度的自然灾害要求更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数据和更强光谱识别能力的信息。建立气象卫星数据标准体系,是推广和提高气象卫星应用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手段。
- 孙安来
- 关键词:卫星应用
- 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标准化工作进展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
- 2008年
- 一、引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气象卫星与卫星气象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气象卫星已初步完成了由试验业务型向应用服务型的转变,从气象卫星获取的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也迅速开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张甲坤孙安来朱小祥乐贵明郎莉
- 关键词:监测预警化工气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