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莹
- 作品数:62 被引量:3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以心力衰竭起病的大动脉炎误诊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例被引量:1
- 2019年
- 1 临床资料女性 23岁,因"血压升高 1 年、胸闷憋气 2 个月余"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血压升高,未诊治,2个月前患者怀孕37周开始间断出现胸闷憋气,有时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62 mm,左心室射血分数 31%,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收当地医院治疗,抗心力衰竭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故于妊娠38周行剖宫产术.
- 樊家俐周月张慧敏马文君娄莹赵青蔡军宋雷周宪梁蒋雄京吴海英
- 关键词: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
- 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协会华法林剂量预测公式对中国汉族人群的预测价值研究
- 娄莹韩璐璐谢爽高小晶管晓媛段兵黄一玲刘红李一石
- 静脉应用胺碘酮致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致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10日至2012年5月10日北京市5家三级以上医院1919例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情况,根据用药后是否出现肝功能损伤将患者分为肝功能损伤组(185例)和肝功能正常组(1734例),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功能、饮酒史、肝病史,以及应用胺碘酮的溶媒、负荷量、首个24h静脉用药总量、给药原因、用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用药后其他不良反应等可能危险因素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胺碘酮致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19例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患者,用药后发生经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延长370例(19.3%),肝功能损伤185例(9.6%),严重血压下降42例(2.2%),心动过缓30例(1.6%),静脉炎14例(0.7%)。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静脉应用胺碘酮致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805,95%置信区间:1.152—2.829,P=0.010),而采用标准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则具有保护作用(比值比=0.594,95%置信区间:0.393—0.898,P=0.013)。结论肝功能损伤及QTc间期延长是静脉应用胺碘酮后主要不良反应,男性是胺碘酮致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是肝功能的保护因素。
- 姚鑫宝林阳张晓星高绪霞刘玉清周洋方振威石秀锦娄莹田蕾
- 关键词:肝功能损伤胺碘酮
- 静脉用胺碘酮后QT间期延长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用胺碘酮不良反应QT间期延长的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好发挥胺碘酮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10日至2012年5月10日期间静脉用胺碘酮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我院静脉用胺碘酮患者的不良反应,然后根据是否用药后出现经心率校正的QT(QTc)间期延长将患者分为两组,QTc间期延长组(L-QTc)和QTc间期非延长组(N-QTc),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用药后出现长QTc间期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静脉使用胺碘酮患者共计534例,其中419例为心脏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去除胺碘酮应用后缺乏心电图的病例,最终纳入病例243例,应用胺碘酮后发生肝功能损害18例(7.4%),严重血压降低5例(2.1%),QTc间期延长62例(25.5%),静脉炎2例(0.8%),无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是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静脉用胺碘酮主要用于心脏手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较高,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是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 姚鑫宝林阳张晓星高绪霞周洋方振威石秀锦刘玉清娄莹田蕾
- 关键词:静脉用胺碘酮QTC间期延长急性肾损伤
- 奥美沙坦酯与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酯与缬沙坦(均为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入选2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奥美沙坦酯20~40mg·d-1或缬沙坦80~160mg·d-1治疗,共8周。结果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与缬沙坦组SeDBP平均下降(10.58±6.82)mmHg及(9.38±7.16)mmHg;奥美沙坦组与缬沙坦组分别有60%及61.74%患者剂量加倍,加量有效率分别为52.22%及51.85%。治疗8周后,2组SeDBP平均下降(15.72±6.03)mmHg及(14.12±6.79)mmHg。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与缬沙坦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及7.5%(P>0.05)。结论每日1次口服奥美沙坦酯胶囊20~40mg·d-1,能24h平稳降压,其8周总有效率79.65%;与缬沙坦80~160mg.d-1的降压疗效相近。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 谢爽明广华蒋文朱兴雷黎莉郝玉明华潞娄莹陈国良刘立伟李一石
- 关键词:高血压奥美沙坦酯
-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计划书被引量:49
- 2022年
- 为全面提升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筛查及诊断与治疗水平,实现高血压临床实践标准化,提高中国高血压防控水平,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制定《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循证评价与指南研究创新单元、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GRADE兰州大学中心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 娄莹马文君王子君杨楠孙雅佳刘云兰雷若冰赵俊贤罗旭飞王璐陈耀龙韩雅玲孙英贤李玉明蔡军
- 关键词:高血压
- 0.9%生理盐水作为胺碘酮注射液的溶媒与5%葡萄糖溶液相比更易导致肝功能异常
- 目的:评价分别采用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媒的胺碘酮注射液对住院患者肝功能不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研究纳入2011-05至2012-07间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以及1家二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
- 张晓星张黎明郑青敏纪立伟刘宪军丁庆明刘玉清娄莹李一石
- 主动脉狭窄鉴别诊断的临床病例分析
- 赵青马文君娄莹蔡军吴海英宋雷周宪梁张慧敏
- 病例36:60岁男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肺水肿被引量:1
- 2004年
- 孙明胡大一何秉贤朱剑秋李俭春李建军娄莹本刊编辑部
- 关键词:肺水肿利尿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二尖瓣返流EF
- 非标化状态下醛固酮/肾素值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并初步探讨非标化状态下醛固酮/肾素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住院怀疑PA的高血压患者60例(均参照美国2016年PA诊断指南及我国2016年PA诊断专家共识进行标准的PA诊断流程),其中PA组患者23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患者37例。测定并比较患者停用对醛固酮肾素检测有影响的降压药物(标化)前后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肾素浓度(PRC)及ARR变化。结果(:1)与EH组比较,PA组患者标化前后的PAC水平[标化前(:209.4±114.2)pg/ml vs.(150.9±67.5)pg/ml,标化后:(245.1±100.2)pg/ml vs.(164.9±75.8)pg/ml]、ARR水平[单位:(pg/ml)/(μIU/ml),标化前:(122.2±128.9)vs.(9.3±10.3),标化后:(163.4±203.7)vs.(14.2±13.9)]均高于EH组患者,而标化前后的PRC水平均低于EH组[标化前:(3.6±3.1)μIU/ml vs.(91.0±154.8)μIU/ml,标化后:(3.6±4.0)μIU/ml vs.(32.9±82.7)μIU/ml],P均<0.05。(2)组内比较,EH组患者标化后较标化前PRC水平降低,AR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组患者标化前后PAC、PRC及AR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组患者有19例标化前ARR水平已经>37(pg/ml)/(μIU/ml),只有4例患者标化前ARR<37(pg/ml)/(μIU/ml)经标化后复查ARR并行确诊试验,最终均诊断PA。(3)非标化ARR≥21.6(pg/ml)/(μIU/ml)与标化ARR≥37(pg/ml)/(μIU/ml)对筛查PA的一致性为90%。结论:怀疑PA的患者非标化立位ARR≥21.6(pg/ml)/(μIU/ml)与标化立位ARR≥37(pg/ml)/(μIU/ml)对筛查PA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可能简化诊断流程,但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予以验证。
- 孔剑琼娄莹田小园金光临李楠衣晨邓茜匀吴志业苏荣琴
-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肾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