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禄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荷载hTERT基因double-shRNA溶瘤腺病毒对人前列腺癌DUl45细胞的杀伤效果
- 2018年
- 目的 构建荷载hTERT基因double-shRNA溶瘤腺病毒ZD55-double-hTERT,研究其对前列腺癌DUl45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hTERT基因的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前列腺癌细胞hTERT、病毒E1A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33342染色了解不同处理组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 成功包装病毒ZD55-double-hTERT;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D55-double-hTERT组hTERT表达量明显减少,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包装的病毒可以表达E1A蛋白.MTT结果显示:20MOI的各组病毒感染DUl45细胞72 h后,ZD55-double-hTERT组细胞存活率为(45.13±3.41)%,显著低于Blank组(81.60±3.31)%、ZD55-hTERT1组(70.51±4.69)%和ZD55-hTERT2组(76.93±1.63)%(P<0.05).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ZD55-double-hTERT(57.29±4.19)%与Blank(3.29±1.73)%、ZD55-hTERT1(23.14±3.56)%、ZD55-hTERT2(33.38±3.55)%相比,DU14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荷载hTERT基因double-shRNA溶瘤腺病毒ZD55-double-hTERT与单靶点溶瘤腺病毒比较,对前列腺癌DUl45细胞hTERT基因的沉默作用增强,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进一步提高.
- 孙方浩郑骏年魏晋刘星徐觉剑陈伟娄禄张义静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溶瘤病毒微RNAS基因
- 荷载hTERT基因double—shRNA溶瘤腺病毒对裸鼠人前列腺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2017年
- 目的探讨荷载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2个不同位点的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double-hTERT对裸鼠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移植瘤模型,瘤体内分别注射ZD55-double-hTERT、ZD55-hTERT1(荷载hTERT基因单个位点的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hTERT2(荷载hTERT基因单个不同位点的shRNA的溶瘤腺病毒)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定期测量肿瘤体积,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hTERT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7周后各组肿瘤平均体积为:PBS组(1841.5±182.3)mm3,ZD55-hTERT1组(689.0±93.5)mm3,ZD55-hTERT2组(669.2±84.3)mm3,而ZD55-double-hTERT组仅为(237.5±26.2)mm3。ZD55-double-hTERT组与ZD55-hTERT1组、ZD55-hTERT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ZD55-double-hTERT对hTERT基因的沉默效果明显提高,hTERT蛋白检测荧光强弱依次为:ZD55-double-hTERT组<ZD55-hTERT2组<ZD55-hTERT1组<PBS组。Western blot表明:ZD55-double-hTERT组、ZD55-hTERT1、ZD55-hTERT2和PBS中hTERT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2±0.02、0.84±0.05、0.79±0.04和1.25±0.07,ZD55-double-hTERT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结果显示:ZD55-double-hTERT处理组凋亡阳性率为(43.5±6.4)%,与ZD55-hTERT1组(24.2±3.1)%、ZD55-hTERT2组(28.8±3.0)%及PBS组(2.8±2.4)%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D55-double-hTERT能有效抑制裸鼠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为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新的平台。
- 孙方浩郑骏年魏晋刘星徐觉剑陈伟娄禄张义静
- 关键词: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溶瘤腺病毒前列腺癌
- 荷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基因的溶瘤腺病毒联合吉西他滨对裸鼠人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观察荷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对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T24细胞以2×10^6个(0.2 ml)接种于裸鼠右腋皮下,建立裸鼠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ZD55-TRAIL[转染倍数(MOI)=10]联合Gemcitabine(4.0g/L)、ZD55-TRAIL(MOI=10)、Gemcitabine(4.0 g/L)、磷酸盐缓冲液(PBS)各10μl连续瘤体内注射3d.每周测量裸鼠肿瘤生长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24细胞移植瘤组织TRAIL、早期区1A基因(E1A)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结果 ZD55-TRAIL联合Gemcitabine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干预9周后ZD55-TRAIL联合Gemcitabine、ZD55-TRAIL、Gemcitabine、PBS处理组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29.0±8.3)、(1760.6±83.3)、(1 129.3±73.2)、(2 501.0±221.8) mm3,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表明,ZD55-TRAIL联合Gemcitabine高效表达TRAIL、E1A蛋白.TUNEL表明:ZD55-TRAIL联合Gemcitabine、ZD55-TRAIL、Gemcitabine、PBS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5.8±5.6)%、(61.4±3.8)%、(44.0±3.8)%、(15.8±3.2)%,表明ZD55-TRAIL联合Gemcitabine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ZD55-TRAIL联合Gemcitabine可协同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 孙方浩毛立军魏晋陈伟娄禄陈家存
- 关键词:溶瘤腺病毒吉西他滨膀胱癌
- 海博刀经尿道内镜黏膜下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应用海博刀经尿道内镜黏膜下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8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BT组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每组各64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ERBT组患者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URBT组(均P<0.05)。ERBT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率均低于TURBT组(均P<0.05)。ERBT组的逼尿肌检出率为98.4%(63/64),TURBT组的逼尿肌检出率为62.5%(40/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ERBT组术后6个月、6~12个月、12~18个月的复发率低于T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BT组患者的总复发率为6.3%(4/64),TURBT组的总复发率为21.9%(14/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海博刀经尿道内镜黏膜下ERBT治疗NMIBC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伟曹希亮魏晋娄禄孙方浩
-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查膀胱切除术
- 局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25例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局麻下输尿管镜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麻下输尿管镜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25例,其中早孕、中孕、晚孕分别为4、14、7例,平均妊娠期为25周.所有患者均有轻中度肾积水,单侧输尿管结石21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4例,合并输尿管末端狭窄1例.结果 2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症状明显缓解,无手术并发症,均顺利生产.结论 局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娄禄刘星徐觉剑孙方浩陈伟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
- SRPK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丝氨酸/精氨酸蛋白特异性激酶1(SRPK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癌症数据库分析SRPK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构建SRPK1特异的慢病毒干扰质粒(sh1和sh2)和阴性对照质粒(NC),包装慢病毒颗粒,分别感染T24细胞和5637细胞。设空白对照组(T24和5637)、阴性对照组(T24/NC和5637/NC)、干扰组1(T24/sh1和5637/sh1)和干扰组2(T24/sh2和5637/sh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RPK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Oncomine癌症数据库中SRPK1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01)。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后的细胞SPRK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在慢病毒感染后的T24细胞中,第3~5天干扰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慢病毒感染后的5637细胞中,第2~5天干扰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的迁移和侵袭的膀胱癌细胞数目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的E-cadherin表达量增加,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减少,同时AKT通路蛋白p-AKT及p-GSK3β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RPK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下调SRPK1的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 苗龙曹希亮刘万启高超孙方浩娄禄魏晋
- 关键词:细胞运动
- 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一次性输尿管软镜(single-use digital flexible ureteroscope,SDFU)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与研究组(n=42)。对照组采用mPCNL,研究组采用SDFU。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4周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前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survey-36,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L-6、CRP、PCT、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IL-6、CRP、PCT、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研究组认知、躯体、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PCNL治疗肾下盏结石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并缩短手术时间,SDFU能够降低血红蛋白下降值,消除炎性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 娄禄徐觉剑徐觉剑曹希亮陈伟
- 关键词:肾下盏结石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21例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1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3.52±38.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6.74±37.02)ml,术后平均(2.12±0.43)d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7.12±1.03)d,未见明显的外科并发症。患者出院时尿液均清亮,尿乳糜试验全部阴性。随访2~24个月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疗效可靠,具有微创、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淋巴管结扎更加完全。
- 娄禄陈仁富朱海涛孙晓青
- 关键词:乳糜尿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 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1例
- 2024年
- 患者男,67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4 d,于2021年12月10日就诊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患者平素无腰痛不适,无血尿,无尿急、尿频、尿痛,无明显排尿费力。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6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85 mmHg(1 mmHg=0.133 kPa)。双肾区无隆起,叩击痛(-),双侧输尿管体表走行区无压痛。入院后CT示左肾下极背侧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肿瘤境界尚清晰,大小约3.1 cm×2.7 cm×2.3 cm,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呈快进快出趋势。患者于2021年12月17日经全身麻醉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左肾下极呈结节状,最长径约3.0 cm,部分凸向肾轮廓外,与周围分界清楚,未侵犯肾周脂肪。大体标本检查:灰红色不规则肾组织1块,大小约4.3 cm×3.7 cm×1.3 cm,被膜表面灰红色光滑,局部稍凸起,剖开见肿物大小约2.3 cm×1.8 cm×1.5 cm,呈结节样,与周围分界清楚,切面灰黄灰褐色,局部似呈微囊样,质地中等,可见出血区。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肿瘤境界清楚,局部有假纤维包膜形成(肿瘤长期挤压周围正常肾组织使其纤维化),低倍视野下肿瘤由大小不等的滤泡样结构组成,滤泡样结构分为实性区和疏松区:实性区分为大滤泡区和小滤泡区,大滤泡区滤泡腔内多可见均质红染物及泡沫细胞聚集并伴出血(图1);小滤泡区滤泡排列较紧密,部分滤泡腔内可见成团肿瘤细胞,局部可见致密细胞区,此时滤泡腔变小甚至消失;疏松区肿瘤呈小腺管样或小巢状分布,间质疏松水肿,小血管丰富。高倍视野下,肿瘤细胞大小不等,细胞呈立方形至高柱状,胞浆明显嗜酸性,细胞核类圆形,未见明显毛玻璃样核及核沟,细胞核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1级,全片未见肿瘤性坏死及核分裂。局部可见肿瘤与周围肾脏移行区,该区域呈萎缩性改变。免�
- 刘冰刘霞魏瑜韩正杰刘捷娄禄高立永
- 关键词:肾细胞癌肾部分切除术滤泡性大体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