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力
- 作品数:16 被引量:140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拇指畸形治疗中骨关节的处理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报告复拇指畸形治疗中骨关节的处理疗效。方法对52例65指复拇指畸形的患者,针对不同类型,采用截骨关节矫形、侧副韧带肌腱修复重建和指套状瓣修复存留指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拇指关节外形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到38例47指,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9年,其中4例4指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经过2次手术后,得到良好矫正。其余43指,术后拇指外形和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1.5%。结论复拇指畸形治疗中,关节的处理是矫形手术的关键,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术后继发性畸形。
- 姜浩力庄永青傅小宽熊洪涛付强常丽鹏
- 关键词:外科手术外科皮瓣复拇指畸形
- 医源性动脉损伤的诊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总结医源性动脉损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例医源性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动脉损伤3例,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腘动脉损伤各2例,锁骨下动脉、尺动脉、桡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损伤各1例。手术方法:动脉修补术4例、动脉吻合术2例、自体静脉移植术4例及人工血管移植术6例。结果所有患者的肢体未出现缺血症状或者截肢、内脏重要器官未出现坏死;随访1~5年,治疗效果满意,未见肢体缺血或局部血管瘤形成。结论医源性动脉损伤应及早发现,准确诊断,治疗及时,可挽救肢体及器官,减低致残率。
- 方锡池庄永青姜浩力熊洪涛熊洪涛汤银魁
- 关键词:医源性动脉损伤外科手术
- 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合并跟腱区皮肤缺损的跟腱及皮瓣修复的治疗。方法对跟腱断裂及跟腱断裂合并感染、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共52例行跟腱修复合并皮肤缺损皮瓣修复,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1个月至5年,平均(2±0.6)年。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14例,差6例。结论跟腱断裂修复及皮肤缺损局部筋膜蒂皮瓣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汤银魁庄永青姜浩力姜浩力付强熊洪涛
- 关键词:转移皮瓣跟腱断裂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7
- 2004年
- 目的 报道远端蒂及近端蒂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近端蒂及远端蒂、带腓肠神经或不带腓肠神经的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2 5例小腿胫前近、中、远段和踝周、足背及足跟皮肤缺损 ,皮瓣最小面积为 5cm× 4cm ,最大面积为10cm× 15cm。 结果 2 5例中远端蒂皮瓣 2 2例 ,近端蒂 3例 ,不带腓肠神经的皮瓣 3例 ,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质地优良 ,外观及功能满意。 结论 该皮瓣可行近、远端蒂转移 ,皮瓣可带或不带腓肠神经 ,均有足够的血运。本皮瓣成活率高 ,操作简便 ,不牺牲主干血管 ,是修复小腿胫前、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傅小宽庄永青林博文李小军杜冬童静刘效民陈振鹤姜浩力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血管蒂
- 手术治疗Ⅱ级急性下肢动脉缺血42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开放性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在Ⅱ级急性下肢缺血(ALI)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外科手术联合抗凝治疗的42例Ⅱ级AL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成功、血运通畅、病死率、截肢率、肢体保全生存率、踝肱指数(ABI)等指标评估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8例(90%)患者血栓被取出,阻塞部位血流再通,仅行切开球囊导管取栓术的影像学成功28例(67%)。但动脉狭窄、闭塞并伴急性血栓形成的14例(33%)ALI患者,则需增加球囊扩张、血管移植转流、内膜剥脱等其他术式。术后影像学成功38例(90%);临床成功,+3级21例(50%),+2级8例(19%),+1级5例(12%),0级(没有改善)8例(19%),无0级以下病例。术后平均ABI增加0.71±0.3。术后1、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75%和71%,肢体保全生存率分别为84%和76%,截肢率分别为11.9%和14.2%,病死率分别为12%和14%,ABI值分别为0.81±0.1和0.90±0.2。结论开放性周围血管手术在ALI的治疗中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根据病情及术中动脉通畅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 高庆鹏庄永青姜浩力姜浩力方锡池
-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抗凝切开取栓
- 内窥镜下微创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相关解剖学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为内窥镜下进行肘管尺神经减压并前移术提供临床应用解剖基础。方法 10例新鲜尸体标本、20例临床病例传统手术中尺神经在臂部、前臂游离长度,尺神经第1肌支距离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尺神经前移距离。在4例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结果此术式尺神经前臂、臂部游离距离为(3.90±0.145)cm(3.64~4.23 cm)、(4.21±0.18)cm(3.80~4.53 cm),前移距离(1.49±0.05)cm(1.39~1.57cm),尺神经第1肌支距离肱骨内上髁距离(2.18±0.38)cm(1.13~2.72cm)。此术式入路点、轴线、层面: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长约2 cm纵行切口;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中点与豌豆骨连线上约7cm长的轴线,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中点与肱二头肌内侧肌间隔中点连线上长8cm的轴线;奥本斯韧带、前臂尺侧腕屈肌之间纤维弓形组织表面,臂部深筋膜表面。模拟手术成功。结论研究证实此术式可行,达预期效果。
- 郭泉庄永青魏瑞鸿熊洪涛姜浩力张轩
- 关键词:内窥镜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移
- 兔肌肉移位中张力调节与功能恢复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肌肉移位术中肌肉张力大小与术后肌肉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并确定肌小节长度是表达肌肉张力可靠指标,为临床肌肉移位术中通过调节肌张力以优化术后肌肉功能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家兔趾长屈肌移位缝合于胫骨前肌腱远端建立肌肉转位模型,于术后3个月活体取下趾长屈肌测量肌肉收缩能力、肌湿重维持率等与未改变长度和张力的正常状态组进行对比研究,并与对照侧对比观察肌纤维微观形态。结果术后3个月的肌肉收缩能力、肌肉湿重恢复率均随着术中肌小节长度及肌肉长度相对变化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肌小节长度随着肌肉变化相对比增加而增加,肌小节长度与肌肉张力变化相对比呈正相关。结论家兔肌肉移位术中,随肌肉张力逐渐增加术后肌肉功能呈现先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最佳的术中肌肉张力不是在固定在休息位或更低肌肉长度和张力时,而是在相当于休息位肌肉长度的104%~105%;肌小节长度可作为体现肌肉张力、优化肌肉功能的可靠指标。
- 熊洪涛庄永青高庆鹏谭周勇姜浩力魏瑞鸿
-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神经解剖学研究
- 常丽鹏庄永青熊洪涛付强姜浩力方锡池
- 游离组织瓣移植与外固定器固定对创伤性下肢组织缺损的修复被引量:30
- 2004年
- 目的 报道游离组织瓣移植在下肢修复中手术联合应用外固定器固定骨及关节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下肢由于创伤造成骨、关节合并软组织、皮肤缺损等 18例患者 ,应用有血运的组织瓣移植 ,包括骨皮瓣、肌皮瓣、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复合组织缺损。同时采用A O管状外固定支架或单侧多功能支架行骨外固定 ,以保持非损伤关节的活动 ,加速骨质愈合。 结果 18例患者 ,下肢骨缺损愈合良好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 6~ 8个月拆除外固定器 ,下肢功能恢复满意 ,无畸形及骨不连接。 结论 应用有血运组织移植及外固定技术对下肢复合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及重建 ,具有骨折固定可靠 ,内固定简单 ,移植骨质髓腔损伤小 ,下肢功能得以早期训练的优点。
- 庄永青傅小宽杜冬温桂芬陈振鹤童静姜浩力杨怿健
- 关键词:游离组织瓣移植外固定器创伤下肢功能
- 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7例上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术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血管病变部位、范围、侧支形成情况,采用腋及上臂部人工血管移植手术3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肘动脉4例。结果 7例患者经6个月的随诊,移植血管通畅,手部血运改善,其中2例手部慢性溃疡病变自行愈合。结论针对腋-上臂部肱动脉狭窄性闭塞,采用人工血管移植修复;针对肘动脉及腕部桡动脉闭塞,采用自体静脉移植术均可获得满意效果。术前DSA检查对确认病变部位选择手术方式起重要作用。
- 魏瑞鸿庄永青熊洪涛姜浩力姜浩力童静
- 关键词: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