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露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黄土高原陆面辐射分量及其年际变化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和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陆面辐射收支分量对气候波动的响应,并且研究了地表反照率年际变化,讨论了各陆面过程参数对黄土高原气温、降水年...
- 夏露张强岳平
- 关键词:气候波动
- 文献传递
- 黄土高原陆面辐射分量及其年际变化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和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陆面辐射收支分量对气候波动的响应,并且研究了地表反照率年际变化,讨论了各陆面过程参数对黄土高原气温、降水年...
- 夏露张强岳平
- 关键词:气候波动年际变化
- 文献传递
- 江苏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本文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引入了气候趋势系数,以计算出江苏地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气温、降水变化与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得到了从1960至2012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气候倾向趋势。得出该时间段内,江苏地区明显有...
- 夏露张强孙宁翟颖佳王世华
- 关键词:气候变化EOF
- 文献传递
- 陇中黄土高原陆面辐射分量年际变化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以及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陆面各辐射收支分量对于气候波动的响应,并且研究了地表反照率年际波动变化,讨论了各陆面过程参数对于黄土高原...
- 夏露张强岳平
- 关键词:气候波动气候响应
- 文献传递
- 黄土高原地表能量平衡分量年际变化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被引量:7
- 2014年
-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和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7年间榆中气温降水的气候变化背景,讨论了陆面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的年际变化,研究了波文比、能量闭合度的年际波动,探讨了地表能量平衡分量以及各陆面过程参数对黄土高原气温、降水年际波动的反馈.结果显示,地表各能量分量都对气候背景的波动做出响应,但敏感性各有不同,净辐射与气温相关性最强,感热潜热与降水相关性较好.分为冬夏半年讨论后得出,冬半年地表平衡分量与气候波动的相关性更好.冬半年中,各分量又与气温有着较高的相关,可见该地区地表能量各分量对冬半年气温波动的响应更为敏感.波文比的上升趋势与该地区降水量减少的背景响应,说明干旱程度的加深.能量闭合度的波动变化显示了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陆面能量不闭合程度的加深.
- 夏露张强
- 关键词:气候波动气候响应
- 黄土高原地表能量平衡分量年际变化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和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7年间榆中气温降水的气候变化背景,讨论了陆面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的年际变化,研究了波文比、能量闭合度的年际波动...
- 夏露张强
- 关键词:气候波动气候响应
- 文献传递
- 陇中黄土高原陆面辐射分量年际变化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被引量:6
- 2017年
-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以及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陆面各辐射收支分量对于气候波动的响应,并且研究了地表反照率年际波动变化,讨论了各陆面过程参数对于黄土高原气候背景年际波动的反馈。并且根据黄土高原降水类型将全年分为冬夏半年讨论,以得到更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结果显示,2006—2012年气温降水的趋势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暖干化总趋势相吻合。地表浅层土壤湿度和温度都与气温、降水呈现很好的响应。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地表反照率变化波动的原因。通过冬夏半年资料区分探究得到,长波辐射分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较短波辐射分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更强。但总体而言,陆面过程对于该地区气候背景波动的响应机制是较为复杂的。
- 夏露张强岳平刘君圣
- 关键词:气候波动气候响应
- 1960-2012年江苏省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15年
- 运用统计学方法,引入气候趋势系数,分析江苏地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气温、降水变化与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得到从1960-2012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气候倾向趋势.研究表明,该时间段内,江苏地区有明显增暖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也与年代呈正相关,但是两者系数的地区分布却存在不同.以长江为界区分,江南较江北更加暖湿,且江南经济发达地区此现象更为明显.深层探究江苏地区升温的原因是最低温度的升高,而江南比江北温度升高的原因则是江南最高气温的升高.通过四季对比研究得出,该地区春季升温最为明显,其中以最低温度的升高最为显著.春季及秋季降水都呈现减少趋势,江南地区秋季降水减少最明显,夏秋季降水增加,其中江南地区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对于气温、降水的EOF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增温增湿的总体趋势.进一步讨论得出,江苏地区江南江北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程度的不同,随着江南江北经济差距的缩小,此差距预计将减少.
- 夏露张强孙宁翟颖佳王世华
- 关键词:气候变化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