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寰
-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2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载荷(+Gz)作用及失重环境对飞行员腰椎退变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脊柱退行性病变是和平时期国内外空军飞行人员停飞停训和减员的主要病种,已成为国际国内航空航天医学高度关注的课题。研究认为,高载荷(+Gz)作用和失重环境可能是影响飞行员腰椎退变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对高载荷作用和失重环境与飞行员腰椎退变的相关研究加以综述,供科研工作者参考。
- 夏子寰郑超崔玉明黄蓉蓉伍骥
- 关键词:失重飞行员腰椎退变
- 模拟失重环境对腰椎间盘退变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研究显示,脊柱退变性病变在现役飞行员停飞原因中居第3位.病变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普遍认为失重环境和高载荷(+Gz)作用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占主要作用.国外相关研究显示,飞行人员在飞行后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较高[引.但目前对于其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我们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实验动物模型,就模拟失重环境对于腰椎退变的影响以及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研究.
- 夏子寰伍骥郑超黄蓉蓉崔玉明薛静初冬赵旭红尚咏范恒华虞攀峰李松林门鹏翔任力周汇
-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失重环境模拟失重分子生物学机制实验动物模型
- 精准减压和非融合技术与传统融合手术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的短期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后路腰椎管精准减压和脊柱非融合(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后短期临床效果及其与传统广泛减压融合手术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L4、5节段椎管狭窄症的46例老年患者,其中接受后路腰椎管精准减压和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的25例,后路椎管广泛减压和脊柱融合手术的21例。测量精确减压非融合组25例患者手术节段(L4、5)和邻近节段(L3、4、L5S1)椎间隙与椎间孔高度并自身比较。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时间并组间比较。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均在完成精准腰椎管减压后顺利置入Wallis系统实现脊柱非融合。术中、术后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术后3 d,术后1、6个月时ODI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广泛减压融合组相比,两组ODI评分及VAS评分改善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精确减压非融合组术后1、6个月邻近节段(L3、4、L5S1)椎间隙与椎间孔高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广泛减压融合手术相比,精确减压非融合手术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P<0.01)。[结论]腰椎管精准减压和脊柱非融合(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老年节段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 夏子寰伍骥郑超崔玉明黄蓉蓉
- 关键词:老年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邻近节段退变
- 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的短期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和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后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行后路椎管减压、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的25例腰4.5节段椎管狭窄症的老年患者。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岁。所有患者随访期均≥6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测量手术节段(腰4-5)和邻近节段(腰3-4、腰 5-骶1)椎间隙与椎间孔高度。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均在椎管减压后顺利置人Wallis系统。术中、术后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术后3天、1个月、6个月时ODI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6个月邻近节段(腰3-4、腰 5-骶1)椎间隙与椎间孔高度与术后3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和Wallis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老年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后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Wallis系统可有效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短期随访未发现引起邻近节段明显退变。
- 夏子寰伍骥郑超王增顺黄蓉蓉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邻近节段退变
- 猪囊尾蚴Ts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编码蛋白的结构预测
- 2010年
- 目的寻找猪囊尾蚴病诊断抗原候选分子基因。方法用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免疫筛选cDNA文库,用生物学软件EXPASY预测分析所获阳性蛋白基因(Ts3)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对Ts3基因进行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Ts3,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获得大小为531bp的含完整阅读框(ORF)DNA序列的基因Ts3(GenBank登录号为EU338456),预测分析该蛋白结构和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为非跨膜蛋白和含有较多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将Ts3基因克隆入载体pET28a(+)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21000蛋白,并能被囊尾蚴病患者血清识别。结论囊尾蚴Ts3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 郑胜生孙军民夏子寰叶伟杨景华汪学龙
- 关键词:猪囊尾蚴免疫学筛选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