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博物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钱币考古 别开生面——读霍宏伟先生《古钱极品》
- 2018年
- 我认识霍宏伟,完全是由于对"孔方兄"的气味相投,我们都对中国历代货币和丝绸之路货币的研究感兴趣。当时他还在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工作,后来又到四川大学深造,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事馆刊的编辑与文物考古研究工作。国家博物馆藏品宏富,钱币收藏尤为系统完整,特别是历代古钱藏品独步海内。霍宏伟既有志于钱币研究,又依托如此丰厚的资源,更兼多年实地考古和专业修习的经验,在中国钱币的科研领域深耕细作,著述颇丰。
- 周祥
- 关键词:考古发现
- 重读《三年卫盉》、《亢鼎》铭文——兼论中国货币的产生被引量:1
- 2019年
- 关于中国最早的货币,史学界一般都根据《史记·平准书》的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认为海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因为这种认识已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所以,在考古界,大凡墓葬或遗址中有海贝出土,海贝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当做是一种货币。由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发现有海贝,有人便提出中国货币最早出现于此。
- 周祥
- 关键词:中国货币重读铭文齐家文化海贝农工商
- 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平板范分为石范、陶范和金属范。由于与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出土数量少,该方法不是汉代铸钱工艺中的主要方法,故目前还未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本工作对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进行了归类分析,表明该工艺不仅在西汉早期一直在使用着,到东汉时期,仍然被用于铸钱。通过模拟实验对汉代的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进行了研究,其工艺过程为:铸造金属制范模,在模上翻制陶范,陶范经阴干焙烧后铸造钱币。金属制范模的制作,提高了陶范制作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钱币在型腔尺寸和文字上的一致性。
- 廉海萍丁忠明周祥徐惠康
- 关键词:汉代铸钱工艺
- 汉代叠铸法铸钱工艺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叠铸工艺在汉初的半两钱、王莽时期和东汉的钱币铸造中得到应用,成为东汉至母钱翻砂法铸钱出现之前的一种主要铸钱方法。对叠铸法铸钱的相关遗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发现最多的是金属制范盒,其次是在烘范窑内出土的叠铸范。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9件汉代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进行了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为以铜、锡、铅三元素为主。锡含量集中在4%~6%之间,锡的成分是有固定的配比,表明王莽时期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的制作应该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铅的含量在6%~12%区间内。这种铜、锡、铅的成分配比保证了金属制范盒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并使文字和轮廓清晰。通过对叠铸法铸钱过程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叠铸法在西汉早期被用于铸钱后,却未能在西汉中晚期上林三官铸钱中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叠铸法的生产效率不能与金属范铸造相比,叠铸法不能满足中央政权统一大批量、快速、低成本铸钱的需求。叠铸法铸钱能够保证所铸造钱币的质量,王莽时期对钱币质量的要求是叠铸法在王莽时期重新得到应用和发展的原因。与平板范竖式浇铸铸钱工艺中陶范铸钱相比,叠铸法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 廉海萍丁忠明周祥徐惠康
- 关键词:汉代化学成分铸钱工艺
- 《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述评
- 2017年
- 前几年就听说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先生和他的助手在进行古代银锭相关课题的研究,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2016年年中去北京出差,顺道拜访中国钱币学会时就收到了周馆长赠送的由其本人与杨君、黄维合著的《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一书。周馆长的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古代银锭铸造技术的问题,而出版专著则并非将课题研究成果罗列出来那样简单,还必须解决古代白银使用、银锭出现和使用、古代银锭的保护和鉴定方法等诸多问题,要具备完整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所以,从课题研究到专著的呈现,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周卫荣等先生将古代银锭铸造的研究成果在较短时间里化作一本理论创新的专著,让人敬佩。
- 周祥
- 关键词:银锭
- 近代银元珍品举例
- 2005年
- 大致从明代中叶开始,随着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外国银元进入中国,起先并没有被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而是仅仅被作为银块,熔化之后再铸成银锭。因为当时中国实行的是银两制度,还没有实行银元制度。但外国银元计值和携带的方便、成色和重量的固定,很快地被中国人所接受,在东南沿海地区,外国银元的使用已经极其广泛,甚至出现了仿制的现象。道光年间,清政府曾发生过铸造银元的争论,在福建和台湾地区则出现了打制银饼。光绪年间,随着传统制钱制度的衰落,银元铸造和流通终于摆到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中。光绪十年(1884),吉林首先生产机制银元,开创了中国机制银元的先河。光绪十六年(1890),广东省率先引进外国铸元技术,开始机制以"光绪元宝"为名的银元,以后,清中央政府和各地也开始了机制银元的活动,中国近代银元制度得以建立。
- 周祥
- 关键词:流通货币对外贸易活动东南沿海
- 辛勤耕耘四十载终成大树惠后人——读《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一书
- 2022年
- 收到了好友于廷明先生《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一书。读后,深感钦佩。我与廷明先生虽然工作在不同的系统,但因为对历史货币研究的共同爱好,相识已经近三十年了。近三十年来,廷明先生每有新成果发表,我都会给予极大的关注。我们都出生于1962年,今年都到了法定退休的年龄。所以,收到廷明兄的大作,应允写下此文,也算纪念。
- 周祥
- 论东三省一分铜元
- 2022年
- 东三省一分铜元是现存民国铜元中比较珍贵的。就目前所知而言,以面值文字“一分”可分为两种版式,一种为大写版,另一种为小写版。大写版铜元的正面中央珠圈纹内为国民党党徽,上铸纪年“中华民国十八年”,下铸地名“东三省”,左右各有一宝花星;背面中央为直书的大写“壹分”两字,下饰一花结,两侧梅花环绕。
- 周祥
- 关键词:铜元直书中华民国东三省
- 中、中、交三行上海地名券上的暗记——兼述民国时期的银行领券制度
- 在近现代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上,纸币票面上除了加盖有与纸币发行单位有关的图章印记外,还加盖有各种记号。这些记号有的属于明记,有的则属于暗记。明记是指那些含义明白的记号。暗记则是指那些意义暗指的特定记号。在整理有关民国时期中...
- 周祥
- 关键词:民国时期
- 近代铜元三珍
- 2021年
- 开始于清代光绪年间机制的铜元,虽然存世只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却改变了流传两千余年中国以范铸技术铸造铜钱的历史,重塑了中国近现代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又充分显示了铜元在中国货币史上的地位。彼时在中国,铜元的铸造权并不统一,除了中央政府铸造外,各省地方政府也纷纷铸造自己的铜元。
- 周祥
- 关键词:铜元中国货币史光绪年间货币制度货币流通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