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山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疫苗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融合蛋白
  • 2篇融合蛋白疫苗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瘤病毒
  • 2篇化学治疗
  • 2篇基因
  • 2篇病毒
  • 1篇血功能
  • 1篇抑制性
  • 1篇抑制性消减杂...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功能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5篇周小山
  • 5篇赵清正
  • 3篇李艳春
  • 3篇马业伟
  • 3篇千新来
  • 2篇王争
  • 2篇杨军
  • 1篇许春雷
  • 1篇陆元志
  • 1篇刘巧
  • 1篇刘玉英
  • 1篇章扬培
  • 1篇高新
  • 1篇梁利波
  • 1篇周兰萍
  • 1篇陆元志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改造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融合蛋白疫苗抗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 研究经改造的HPV16E6/E7蛋白质疫苗 (HPV 16mE6Δ/mE7)对表达HPV16E6和E7的小鼠肺癌细胞的体内生长抑制作用 ,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线索。方法 预防性实验 :对C5 7BL/6小鼠先进行免疫 ,然后接种表达HPV 16E6和E7癌蛋白的TC 1肿瘤细胞 ;第 3 3天 ,对未出瘤小鼠进行第二次大剂量肿瘤细胞攻击。治疗性实验 :C5 7BL/6小鼠先接种TC 1细胞 ,然后进行两次免疫治疗 ,再对未出瘤小鼠进行第二次大剂量TC 1细胞攻击实验。计算各组肿瘤发生率、肿瘤体积。采用MTT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预防性实验 :在 10 0天的观察时间内 ,免疫组小鼠可以有效抵抗第一、二次肿瘤细胞攻击 ,所有小鼠均未见肿瘤发生 ;而PBS组及单纯佐剂组小鼠在第一次肿瘤细胞接种后 6~ 12天内均有肿瘤形成 ,3 0天内因肿瘤负荷出现衰竭。在治疗性实验中 ,免疫组、PBS组、单纯佐剂组小鼠成瘤率分别为 2 0 %、90 %、60 % ;第二次攻击实验中 ,免疫组仍有 87.5 %的小鼠无肿瘤生长 ,而其他两组动物在 4~ 6天内均有肿瘤形成。MTT实验表明经mE6Δ/mE7免疫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经改造的HPV16型mE6Δ/mE7蛋白质疫苗对于实验动物肺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周小山赵清正千新来许春雷陆元志
关键词:HPV16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E1A药敏相关基因被引量:3
2004年
背景与目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腺病毒5型E1A基因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逆转其恶性表型,特别是能提高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射线也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但E1A基因通过哪些基因发挥作用还不知道。本研究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技术在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中分离差异表达的E1A药敏相关基因。方法:以E1A蛋白处理的人头颈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LN686为实验组,以亲本LN686细胞为对照组,提取mRNA,构建消减cDNA文库。随机挑取克隆,采用斑点杂交技术鉴定差异基因片段的表达水平,分析所获cDNA核苷酸序列,并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半定量RT-PCR鉴定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新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文库包含约7000个阳性克隆,随机挑取384个克隆进行PCR鉴定,其中362个有插入片段,通过斑点杂交技术,证实这些基因在实验组中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将这362个克隆进行测序并经过BLAST分析,表明10个为新基因,已在GenBank中登录。对其中7个新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证明经E1A蛋白处理的LN686细胞中,新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亲本LN686细胞,相差3~8倍。结论: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到10个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克隆其全长基因、研究其功能打下基础。
马业伟千新来赵清正周小山李艳春
关键词:肿瘤化学治疗耐药性抑制性消减杂交
改造的腺病毒5型E1A基因对TNF-α诱导的猪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活性的抑制作用
2003年
在延缓性免疫排斥反应(DXR)过程中, NF-κB发挥着关键作用. 如何恰到好处地抑制其活性是本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用改造的E1A基因(E1A)包括功能区(1 ~ 80氨基酸)和核定位区(139 ~ 243氨基酸), 删除其中可能对人体有害的CR2区, 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并转染猪血管内皮细胞(PAEC), 经G418筛选, 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 RT-PCR技术和细胞生长曲线分析, 证明E1AΔ基因能在PAEC中稳定表达, 且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 并能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 报告基因分析表明, E1A(能抑制由TNF-α诱导的NF-κB活性, 其抑制率为53%, 对NF-κB信号转导途径下游的一个重要炎症基因--E-选择素基因的表达抑制率达63%. 综上, E1AΔ基因的这些功能基本符合异种器官移植中克服DXR的要求, 为利用E1AΔ基因克服DXR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马业伟周小山赵清正杨军高新李艳春刘玉英王争
关键词:猪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抑制腺病毒TNF-Α
特异启动子调控的MDR1和MnSOD基因对骨髓的选择性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特异保护骨髓细胞免受抗癌药物及射线损害的新途径。方法 构建了由APN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耐药、耐辐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骨髓母细胞及癌细胞中,用细胞存活实验对耐药耐辐射性能进行观察。分离小鼠骨髓细胞,经转染基因后,再输回到预先用射线处理以破坏骨髓系统的同种受体小鼠体内。经化疗药物或射线处理后,不同时间采血,计算白细胞数,观察在药物或射线照射后导入耐药或耐辐射基因对造血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导入MDR1基因的KGla细胞对秋水仙素、足叶乙甙、长春新碱、阿霉素及紫杉醇与对照组相比,各提高了10.6,10.4,11.2,4.2和14.2倍。导入由APN启动子驱动的MnSOD基因,使KGla细胞比对照组对射线(10 Gy)的耐受性提高3.7倍。相反,导入以上两个基因后,肝癌细胞BEL7402的化、放疗耐受性未见明显变化。体内实验表明,转染了MDR1和MnSOD基因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外由APN骨髓启动子调控的MDR1和MnSOD基因能特异性地保护骨髓细胞,而对肿瘤细胞无明显影响。体内,在用药物或射线处理动物时能重建造血功能。此研究为肿瘤患者在接受化、放疗时特异性保护骨髓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梁利波马业伟周小山杨军李艳春王争周兰萍章扬培赵清正
关键词:化学治疗造血功能骨髓细胞MDRL基因
HPV16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宫颈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12Gy)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雌性C57BL/6小鼠右侧后肢接种肿瘤细胞后7d,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6);免疫组(IM,n=6);放疗组(RA,n=6);联合治疗组(IM+RA,n=6)。比较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及存活时间。采用TUNEL法对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IM+RA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较慢,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RA、IM及C组,IM组与C组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没有差异。TUNEL实验结果表明,IM+RA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HPV16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周小山千新来陆元志刘巧赵清正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6型免疫治疗放疗宫颈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