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俊良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淤积
  • 3篇溶解态
  • 3篇水体
  • 3篇泥沙
  • 3篇泥沙淤积
  • 3篇结合相
  • 3篇采样效率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三维荧光
  • 2篇三维荧光光谱
  • 2篇粒径分级
  • 2篇扩散
  • 2篇激素
  • 2篇胶体
  • 2篇光谱
  • 1篇雄激素
  • 1篇盐度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有效

机构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周俊良
  • 7篇杨毅
  • 3篇刘敏
  • 3篇赵恒
  • 3篇李道季
  • 3篇战毅
  • 3篇于鹏
  • 3篇邢丛丛
  • 3篇晏彩霞
  • 2篇徐江
  • 2篇刘敏
  • 1篇陈飞
  • 1篇侯立军
  • 1篇郑艳玲
  • 1篇尹国宇
  • 1篇聂明华
  • 1篇顾丽军
  • 1篇黄民生
  • 1篇林贤彪
  • 1篇高娟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环境中典型纳米颗粒对菲的吸附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以典型三环多环芳烃菲为代表,选取11种典型纳米颗粒对水中不同浓度的菲进行吸附实验,探究水体中的纳米颗粒对菲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对所有样品的拟合结果最好.logKFr值显示,有机膨润土及3种炭黑对菲的吸附作用最强,且远远大于其他纳米颗粒.有机膨润土对菲的吸附表现为线性吸附(n=1.08),而3种炭黑均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n<0.5),且非线性特征随吸附能力的增强而增强,其他几种纳米颗粒均表现出非线性吸附特征(n<0.9).水中所有的纳米颗粒在与菲作用的过程中,吸附的强弱与颗粒表面电位、粒径及比表面积均无显著相关性,即对于所有纳米颗粒来说,这几种性质并不是决定吸附作用的最主要因素,而吸附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性可能是引起吸附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
付佳露杨毅刘敏晏彩霞顾丽军周俊良
关键词:水环境
用于水体溶解态物质监测的被动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体溶解态物质监测的被动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二维扩散模型,所述二维扩散模型包括:结合相(1)、扩散层(2);所述扩散层(2)包覆住结合相(1),水体中溶解态物质通过扩散层(2)或者先经扩散区包裹...
赵恒栾华龙于鹏战毅邢丛丛周俊良杨毅李道季
崇明典型水生生物中雌激素含量和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UHPLC-MS2)检测崇明岛9种典型水生生物体中5种典型雌激素的含量,包括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炔雌醇(EE2)和双酚A(BPA).并探讨其分布特征,进行初步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9种典型水生生物中雌激素总量(以dw计)为1.1~7.38 ng·g-1,平均为4.25 ng·g-1.雌激素脂肪含量(以lw计)在5.01~83.41 ng·g-1之间,平均值为40.75 ng·g-1,雌激素脂肪含量水平表现为鱼类>虾类>蟹类.鱼类和蟹类,虾类之间雌激素脂肪含量差异性显著,蟹类和虾类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从检出率和检出含量看,甾醇类雌激素(E1、E2、E3和EE2)的残留明显低于酚类雌激素(BPA).E1、E2、E3和EE2的检出率小于66.67%,平均干重含量为0.17~0.69ng·g-1,而BPA的检出率高达100%,检出的平均干重含量为2.60 ng·g-1.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崇明岛水产品中雌激素对健康影响不大.
耿婧婧叶爱丽杨毅刘敏张婧周俊良
关键词:水生生物雌激素健康风险评估
Tidal pumping facilitates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 in intertidal marshes
Intertidal marshes are exposed and submerged alternately due to periodic ebb and flood tides,and the tidal cyc...
郑艳玲侯立军刘敏李小飞林贤彪尹国宇高娟陈飞姜晓芬周俊良
关键词:ANAEROBICINTERTIDALMARSHESTIDALESTUARY
利用PARAFAC及SOM研究不同来源及粒径胶体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SOM),解析了不同来源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的荧光特性,同时与挑峰法进行比较,以期寻找一种更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基于PARAFAC模型,研究区水体中不同粒径胶体共解析出2个类腐殖质荧光峰(C1和C3)及3个类蛋白荧光峰(C2、C4和C5).其中,300 k Da^1μm分级胶体荧光强度最高,C1、C2、C3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增强,C4、C5组分的荧光强度随粒径增大而减弱.不同来源胶体(生活污水:进水和出水;农业污水:大盈和天恩桥;天然水体:吴淞口)的荧光强度变化大致规律为:吴淞口>进水>大盈>天恩桥>出水.SOM分析结果与PARAFAC一致,且可视化程度更高,但EEM-SOM模型存在输入变量多、兼具挑峰法缺点的问题.而PARAFAC-SOM模型不仅兼具了前两者的优点,还具有输入变量少、运行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该模型还成功应用于胶体其他理化参数的分析(Parameters-SOM模型),使得前期工作结果系统性更强、更直观.因此,PARAFAC-SOM模型是相对较好的分析天然胶体来源、粒径、荧光特性间关系的方法.
聂明华黄娴晏彩霞晏彩霞杨毅周俊良
关键词:胶体粒径分级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用于水体溶解态物质监测的被动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体溶解态物质监测的被动采样装置,采用二维扩散部件,所述二维扩散部件包括:结合相(1)、扩散层(2);所述扩散层(2)包覆住结合相(1),水体中溶解态物质通过扩散层(2)或者先经扩散区包裹层(6)...
赵恒徐江栾华龙于鹏战毅邢丛丛周俊良杨毅李道季
文献传递
黄浦江流域典型污水中不同粒径胶体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被引量:11
2017年
基于切向流超滤系统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黄浦江流域典型污水(即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中的胶体进行粒径分级及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水样的胶体质量浓度及胶体态有机碳质量浓度分别为9.60~32.50 mg·L^(-1)和0.03~6.25 mg·L^(-1),二者均随粒径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不同粒径分级胶体的三维荧光图谱表现为类蛋白荧光峰(峰D和峰T)及类腐殖质荧光峰(峰C和峰A)这4个荧光峰,其中类蛋白荧光峰主要存在于M_r1×10~3~5×10~3分级胶体中,类腐殖质荧光峰主要存在于M_r10×10~3~300×10~3分级胶体中.同时,通过表征胶体荧光光谱特性的荧光指数,包括FI值、腐殖化指数HIX及生源指数BIX,分析了所选胶体的来源及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小粒径胶体主要为陆源来源,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较高;而大粒径胶体自生源比重大,类蛋白物质是其主要成分.
聂明华晏彩霞杨毅周俊良刘敏
关键词:胶体粒径分级三维荧光光谱
用于水体溶解态物质监测的被动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体溶解态物质监测的被动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二维扩散模型,所述二维扩散模型包括:结合相(1)、扩散层(2);所述扩散层(2)包覆住结合相(1),水体中溶解态物质通过扩散层(2)或者先经扩散区包裹...
赵恒周俊良徐江栾华龙于鹏战毅邢丛丛杨毅李道季
文献传递
沉积物与盐度对罗红霉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2017年
在河口环境,沉积物与盐度对抗生素的生物有效性有重要影响。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单一和复合控制系统(水、水-沉积物、水-斑马鱼、水-沉积物-斑马鱼)中的各相态中的罗红霉素,以期量化各相态中罗红霉素的迁移、分布。随着暴露时间延长,水体中罗红霉素浓度不断减少,沉积物和斑马鱼体内罗红霉素不断蓄积。沉积物的存在会减少罗红霉素在斑马鱼中的生物有效性。在高盐度环境下,沉积物拥有更大的吸附效率,符合盐析效应,导致罗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及斑马鱼富集能力下降。水-沉积物-斑马鱼系统达平衡时,沉积物为罗红霉素的主要富集场所,可积累42.0%的罗红霉素。同时,斑马鱼可吸收和富集0.16%的罗红霉素。上述研究为研究抗生素环境行为和毒理提供了参考。
陈悦周俊良
关键词:罗红霉素斑马鱼生物有效性沉积物盐度
污水处理厂中雄激素分布及行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人类及生物体内在自然代谢及药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甾醇类激素如果在污水处理厂中未能完全去除或是未加处理直接排放,则会污染受纳水体,并对其中的鱼类等生物造成影响,其中人体内产生的雄激素翠酮的浓度比雌激素雌二醇要高1~3个数量级本文比较了当前各地污水处理厂中的雄激素分布,阐述了污水处理工艺对雄激素的去除效果;其中,格栅、初沉池等初级处理工艺基本不去除雄激素;厌氧-缺氧-好氧等二级处理工艺通过生物降解等作用可以有效去除80%~100%的雄激素;氯消毒、臭氧等三级处理工艺对雄激素的去除效率相差较大,在-66.7%~70%范围内波动;同时也对去除雄激素的新型材料研究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郑玥瑶周俊良黄民生
关键词:雄激素污水处理厂生物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