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青峻

作品数:33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胸腔
  • 18篇胸腔镜
  • 17篇切除
  • 13篇手术
  • 13篇切除术
  • 7篇胸腔镜手术
  • 7篇胸腺
  • 7篇腔镜手术
  • 7篇肺癌
  • 6篇动脉
  • 6篇术后
  • 6篇肿瘤
  • 6篇重症肌无力
  • 6篇无力
  • 6篇肌无力
  • 6篇肺叶
  • 6篇肺叶切除
  • 5篇电视胸腔镜
  • 5篇老年
  • 5篇冠状

机构

  • 32篇北京医院
  • 2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33篇吴青峻
  • 32篇佟宏峰
  • 28篇孙耀光
  • 25篇田文鑫
  • 24篇马超
  • 24篇焦鹏
  • 9篇黄文
  • 8篇王永忠
  • 6篇甄文俊
  • 6篇马玉健
  • 5篇谭洁
  • 5篇王怀斌
  • 3篇李简
  • 3篇欧阳小康
  • 2篇马超
  • 2篇焦鹏
  • 1篇李新
  • 1篇罗文琦
  • 1篇艾斌
  • 1篇邹丽辉

传媒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6篇中国肺癌杂志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北京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大医生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0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的疗效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停跳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OP—CAB)在80岁及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CABG)8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143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2.6±2.7)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OP—CAB组5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N—CAB)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移植桥血管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P—CAB组患者的术后24h引流量、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神经系统并发症、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0d死亡率和术后输血量分别为(325.6±85.3)ml、1.72%(1例)、15.52%(9例)、5.17%(3例)、1.72%(1例)、3.45%(2例),1.72%(1例)和(1.90±0.78)U,与ON—cAB组患者的(645.8±65.5)ml、3.53%(3例)、29.41%(25例)、8.24%(7例)、3.53%(3例)、7.05%(6例),4.71%(4例)和(4.58±0.56)U比较,均明显减少;且OP—CAB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84.5±45.4)min、(2.54±0.55)d、(8.45±0.56)d,较ON—CAB组患者(315.2±68.3)rain、(4.32±0.60)d、(13.29±0.64)d,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P-CAB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血管重建手术方法。
孙耀光佟宏峰欧阳小康焦鹏吴青峻马超田文鑫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COVID-19康复期患者行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评价
2024年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期患者行肺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2月于北京医院胸外科COVID-19康复期患者行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时期无COVID-19行肺切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最终纳入103例COVID-19康复期患者,其中男44例、女59例、平均年龄(62.2±12.1)岁。所有患者均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肺叶切除53例(51.5%)、肺段切除30例(29.1%)、肺楔形切除20例(19.4%)。患者确诊COVID-19距离手术间隔时间≤1个月32例(31.1%),>1个月71例(68.9%)。所有患者术前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3例(12.6%)患者术前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为阳性,100例(97.1%)患者IgG抗体为阳性。共20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肺漏气13例(12.6%)、乳糜胸3例、心房颤动2例、严重肺部并发症2例,其中1例死亡。将上述患者与同时期无COVID-19史的肺切除手术患者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COVID-19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gM抗体阳性[OR=7.319,95%CI(1.669,32.103),P=0.008]以及手术时间[OR=1.016,95%CI(1.003,1.028),P=0.013]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患者在症状消退及核酸转阴后行肺切除手术并未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不过术前COVID-19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是COVID-19后肺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田文鑫孙耀光吴青峻马超焦鹏于瀚博黄川李东航田毅佟宏峰
关键词:肺切除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
肺切除术后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四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肺切除术后间质性肺病(ILD)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术期ILD急性加重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北京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例肺切除术后ILD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治要点。结果4例患者年龄为60~74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2例为特发性肺纤维化,2例为干燥综合征继发ILD。4例术前胸部CT均表现为双肺多发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网格影及索条影;4例均于术后2~3 d出现呼吸困难,其中2例行胸部CT表现为在原有肺纤维化基础上双肺新增大片状磨玻璃影、网格影及索条影,4例痰涂片、痰培养结果均未提示肺部感染。3例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早期、足量治疗成功,1例治疗后好转但减量后再次加重后死亡,2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肺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出现呼吸困难应警惕ILD急性加重,早行胸部CT和呼吸道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ILD急性加重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常需机械通气,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治疗期间应谨防病情反复。
黄川马超吴青峻焦鹏田文鑫孙耀光佟宏峰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切除术急性加重
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小切口与右侧胸腔入路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安全性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小切口与经右侧胸腔入路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的手术特点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实施的胸腔镜辅助胸腺扩大切除手术251例(包括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胸腺囊肿以及前纵隔占位病变),进行回顾性分组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入路(人工气胸组165例)和经右侧胸腔入路(右侧胸腔组86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均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右侧胸腔组相比,人工气胸组手术持续时间[(108.6±45.2)min和(127.6±42.1)min,t=-3.628,P=0.000],术中出血量[(37.9±131.7)ml和(107.4±284.8)ml,t=-8.215,P=0.000],术后引流量[(379.0±285.5)ml和(646.6±373.34)ml,t=-6.277,P=0.000]和引流管留置时间[(2.2±1.0)d和(3.1±1.0)d,t=-7.275,P=0.000]均明显减少,但在膈神经损伤(1/165例比0/86例,P=1.000),肌无力危象(3/89例比2/66例,χ^(2)=0.014,P=0.906),手术中转开胸(3/165例比2/86例,P=1.000)的发生率等方面,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手术显露好,安全性高。该术式具有创伤更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优点,更适用于不能双腔插管、不耐受单肺通气和肺功能不全的老年、女性患者。
孙耀光田文鑫于瀚博吴青峻焦鹏马超佟宏峰
关键词:胸腔镜胸腺切除术
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附45例报告被引量:3
2020年
背景与目的胸腺切除已成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胸腺扩大切除得到广泛应用。传统VATS术式多需3个经肋间切口,本研究改良了手术入路和操作方式,现总结单操作孔VATS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胸外科应用单操作孔VATS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45例MG患者资料,总结其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本组45例均顺利完成胸腺扩大切除,无中转开胸、增加切口和围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41.3±3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4.2±45.5)m L,中位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 d,平均胸腔引流量(890.4±439.1)m 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 d。围术期并发症13例(28.9%),其中肌无力危象5例(11.1%),肺部并发症6例(13.3%),切口愈合不良4例(8.9%),房颤4例(8.9%),迟发性心包积血1例(2.2%)。中位随访时间18.5个月,统计术后1年的疗效,药物缓解1例(2.2%),微小症状表现18例(40.0%),改善23例(51.1%),无变化1例(2.2%),加重2例(4.4%)。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良好,围术期应注意预防肌无力危象、肺部并发症和切口并发症。
黄川佟宏峰孙耀光吴青峻马超焦鹏田文鑫于瀚博黄文王永忠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电视胸腔镜
老年肺结节患者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近期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观察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肺结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年龄≥65岁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85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49例,平均(72.3±5.3)岁。术中确定靶肺段后游离段门结构,分别游离靶肺段肺动脉、段内静脉、支气管,并离断,尽量保留段间静脉。采用肺膨胀萎陷法或靶肺段支气管充气法确定段间平面。分析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及病理资料等。结果:1例患者因淋巴结与肺动脉、支气管粘连紧密中转开胸,余者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右肺肺段切除术48例,左肺肺段切除术37例。手术时间平均(155.5±51.8)min,术中出血量50(5,1600)mL,带管时间平均(4.6±2.9)d,术后平均住院(7.6±3.2)d。74例病理结果为原发肺癌,清扫淋巴结站数平均(4.6±1.7),清扫淋巴结(13.8±9.1)枚。14例(16.5%)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肺漏气发生率最高(9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老年肺结节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通过手术经验的积累及技术的改良,其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
田文鑫佟宏峰孙耀光吴青峻马超焦鹏于瀚博黄川
关键词:肺结节胸腔镜检查肺段切除术老年人
老年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3年以上的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价≥65岁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安全性,以及术后3年到10年肿瘤和重症肌无力症状(如果合并)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胸腺瘤的患者228例,将胸腺瘤患者以65岁为界分为两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带引流管天数、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直径、病理分型、TNM及Masaoka-Koga分期、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并发症等指标。并且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追踪患者胸腺瘤有无复发、生存状态、重症肌无力改善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病理分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P=0.002);≥65岁患者术后带引流管天数长于<65岁患者[4(2~17)d和3(1~9)d,Z=2.316,P=0.021];胸腺萎缩在≥65岁患者中比<65岁患者中更常见(10.2%和1.7%,χ^(2)=5.937,P=0.015);<65岁患胸腺瘤的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者(68.2%和40.8%,χ^(2)=12.240,P<0.001)和胸腺增生(58.1%和38.8%,χ^(2)=2.316,P=0.016)高于≥65岁患者;胸腺瘤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而Masaoka-Koga分期为Ⅲ和Ⅳ、TNM分期为Ⅲ和Ⅳ为胸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65岁胸腺上皮肿瘤患者行胸腺切除手术安全有效,且可能远期预后更好。
焦鹏孙耀光吴凡隽田文鑫于瀚博黄川吴青峻马超佟宏峰
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预后
高级别胎儿型肺腺癌1例被引量:1
2019年
胎儿型肺腺癌属极其罕见的肺恶性肿瘤,2011年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共同制定的国际多学科肺腺癌新分类将胎儿型肺腺癌归为浸润性腺癌的变异型,并将其分为低级别、高级别两类,二者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本文报道高级别胎儿型肺腺癌1例,并结合文献总结胎儿型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黄川马超吴青峻王征孙耀光焦鹏田文鑫于瀚博佟宏峰
关键词:肺肿瘤预后
两孔、三孔胸腔镜与开放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分析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科单一术者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47例(两孔组),同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61例(三孔组),以及2007~2010年传统开胸手术49例(开放组)的资料。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站数、术后前3天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两孔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需副操作孔或中转开胸。两孔组与三孔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开放组比较,两孔组术中出血少[(154.0±107.5)ml vs.(254.7±192.2)ml,P=0.007],术后住院时间短[(8.5±1.9)d vs.(10.9±2.4)d,P=0.000],输血患者比例小(1/47 vs.8/49,P=0.017)。3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和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站数、病理阳性淋巴结数目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能够达到三孔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且能避免多余切口对胸壁肌肉、肋间神经或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是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之一。
田文鑫佟宏峰孙耀光吴青峻马超焦鹏于瀚博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肺癌
电视胸腔镜和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疗效和手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5-12期间北京医院胸外科实施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的MG患者680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电视胸腔镜经右侧胸腔入路(胸腔镜组;348例)和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胸骨切口组,3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胸腔镜胸腔入路组手术持续时间长于胸骨切口组〔(135.34±30.55)min vs.(115.25±28.50)min,t=3.421,P=0.001〕,术中出血量〔(85.34±28.12)mL vs.(158.35±25.64)mL,t=5.364,P=0.009)〕、术后引流量〔(238.24±68.48)mL vs.(476.38±85.56)mL,t=3.250,P=0.003)〕、术后ICU监护时间〔(2.36±1.20)d vs.(3.44±2.36)d,t=1.128,P=0.001〕和平均住院时间〔(7.45±2.47)d vs.(10.23±3.65)d,t=2.725,P=0.015〕均明显少于胸骨切口入路组,但两组患者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8.52%vs.10.64%,χ~2=0.504,P=0.458)和术后总有效率(85.60%vs.83.05%,χ~2=0.596,P=0.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MG的安全性和有效率较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迅速,是治疗重症肌无力最重要的手术方式之一。
孙耀光佟宏峰焦鹏田文鑫马超吴青峻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电视胸腔镜胸骨正中切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