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锋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贝类
  • 3篇麻痹性贝类毒...
  • 3篇海域
  • 3篇腹泻性贝毒
  • 2篇珠江口
  • 2篇珠江口海域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状况
  • 2篇麻痹性贝毒
  • 1篇大亚湾海域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有害赤潮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经济
  • 1篇色谱
  • 1篇双壳贝类
  • 1篇塔玛亚历山大...
  • 1篇污染状况分析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7篇吴锋
  • 6篇江天久
  • 5篇江涛
  • 2篇张帆
  • 1篇李嘉雯
  • 1篇李支薇
  • 1篇雷芳
  • 1篇佟蒙蒙
  • 1篇包财

传媒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庆祝中国藻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有害赤潮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灾害经济损失评估被引量:4
2011年
以广东省珠海市2009年10—11月双胞旋沟藻赤潮期的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赤潮灾害发生期近岸捕捞及旅游观光业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并依据在该海域从事生产活动船只吨位的大小及经营的方式,分别构建了赤潮灾害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模式。评估结果显示,这次赤潮造成以近岸捕捞为主的小型船只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万元,以旅游观光兼捕捞的中型船只直接经济损失约101万元,以捕捞为主的大型船只直接经济损失约61万元,上述经济损失合计约216万元。本文建立的评估方法填补了我国在有害赤潮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灾害经济损失精确评估的空白,对近海其它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的评估也具有参考意义。
江天久李支薇江涛吴锋佟蒙蒙
关键词:有害赤潮
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污染状况及其监测和管理方案设计
珠江口海域是我国有毒赤潮高发区,近年来由于误食染毒贝类引起的中毒事件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珠江口海域已有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和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吴锋
关键词: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
文献传递
南麂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分布与产毒藻间关系的研究
于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南麂海域设置了三个采样点,进行水样和贝样采样调查,探索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染毒状况与水体中产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之间的关系,以期对该海域PSP的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浮游植物分...
吴锋江天久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塔玛亚历山大藻
文献传递
浙江南麂列岛海域贝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为弄清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在我国首个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海域的分布,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间,在该海域主要养殖区设立了6个采样点,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紫贻贝(M.edulis)、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ns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野生牡蛎(Ostreasp)为对象逐月采样,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麻痹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南麂海域PSP含量普遍较低,检出率为11.7%,检出值均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00 Mu/100g警戒值;PSP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其它季节没有检出;该毒素主要分布于大沙岙、马祖岙、火焜岙3个海区的湾内,有较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易受该毒素污染的贝类主要为人工养殖的虾夷扇贝、紫贻贝及野生的牡蛎。
吴锋江天久张帆江涛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贝类
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于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间,在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设16个采样点,每季度采样1次,共采集了19个贝类品种139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大亚湾春季的毒素阳性检出率最大,高达69.2%,珠江口仅为36%;就毒素超标率而言,大亚湾秋季最高,为66.7%,珠江口冬季最高,为36.8%;而夏季样品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均最低,大亚湾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44.4%和22.2%,珠江口为7.7%和3.8%.对样品毒力值而言,毒力值为0.05 Mu/g的样品,两个区域各个季节都有检出,大亚湾冬季和春季样品检出率最大,均为38.5%,珠江口冬季最大,为26.3%;毒力值为0.1 Mu/g时,大亚湾在秋季和春季检出,分别为8.3%和15.4%;珠江口在秋季和冬季有检出,分别为4.7%和10.5%.采自大亚湾样品的最大毒力值在秋季,高达0.2Mu/g,珠江口则未检出.贝类对DSP的积累存在种间差异,泥蚶,褶牡蛎的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相对较高,其他较低.
李嘉雯江涛吴锋江天久
关键词:珠江口海域腹泻性贝毒
广东东部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为了弄清广东东部沿海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主要成分及其藻类来源,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间在粤东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PSP的12种成分,各成分的检出率时空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其中N-磺酸氨甲酰基类毒素C1和氨基甲酸酯类毒素GTX1的检出率最高,均达78%以上;其次为GTX4,达71%。在毒素含量方面,C1普遍较低,春季含量较其他季节高,而在春秋两季贝类中,GTX1和GTX4含量普遍较高。总体上,麻痹性贝毒在粤东海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类种间差异。地域上以柘林湾污染较为严重,毒素成分最多,且含量较高;季节上春季为染毒高峰期,秋季次之;主要染毒贝类为牡蛎(Crassostrea spp.)、结蚶(Tegillarca nodifer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和蚶(Scapharca spp.),柘林湾2005年9月14日的结蚶毒性最高,其毒性当量值达到370μgSTX/100g。与其他贝类相比,蚶类对高毒力的GTX毒素有更强的积累能力。
江天久包财雷芳吴锋江涛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
浙江南麂海域双壳贝类的腹泻性贝毒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研究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在我国浙江南麂海域的分布,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在浙江南麂海域的主要水产养殖区设立了六个采样点,以厚壳贻贝、条纹隔贻贝、紫贻贝、虾夷扇贝、太平洋牡蛎、野生牡蛎为对象逐月采样,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南麂海域DSP检出率和超标率都较高,分别达到了63.3%和56.7%;DSP检出率和超标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DSP地理分布范围较广,几乎包括了整个南麂海域;易于积累DSP的主要贝类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紫贻贝,野生的牡蛎、条纹隔贻贝和厚壳贻贝。
吴锋江天久张帆江涛
关键词:腹泻性贝毒贝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