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锋

作品数:1,092 被引量:2,401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4篇专利
  • 398篇期刊文章
  • 91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9篇电气工程
  • 136篇理学
  • 7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4篇化学工程
  • 2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机械工程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冶金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65篇电池
  • 362篇离子
  • 283篇离子电池
  • 230篇正极
  • 218篇锂离子
  • 199篇锂离子电池
  • 193篇正极材料
  • 141篇负极
  • 131篇电化学
  • 130篇电解质
  • 102篇电极
  • 97篇二次电池
  • 97篇放电
  • 94篇负极材料
  • 86篇钠离子
  • 82篇钠离子电池
  • 72篇
  • 70篇金属
  • 63篇纳米
  • 53篇电解液

机构

  • 1,036篇北京理工大学
  • 136篇国家高技术绿...
  • 31篇南开大学
  • 18篇河南师范大学
  • 15篇清华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防化研究院
  • 7篇中国北方车辆...
  • 6篇天津大学
  • 6篇北京理工大学...
  • 6篇国家高技术新...
  • 5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国家电网公司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山...
  • 3篇中国电力科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北京矿冶研究...

作者

  • 1,086篇吴锋
  • 345篇陈实
  • 270篇陈人杰
  • 227篇吴川
  • 204篇白莹
  • 163篇苏岳锋
  • 156篇李丽
  • 102篇王敬
  • 101篇包丽颖
  • 90篇王国庆
  • 84篇吴伯荣
  • 69篇卢赟
  • 67篇穆道斌
  • 50篇李丽
  • 40篇张存中
  • 39篇杨凯
  • 39篇谭国强
  • 34篇李宁
  • 31篇王芳
  • 28篇李月姣

传媒

  • 43篇功能材料
  • 24篇电池
  • 23篇物理化学学报
  • 2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9篇现代化工
  • 19篇北京理工大学...
  • 17篇电源技术
  • 17篇材料导报
  • 13篇电化学
  • 12篇无机化学学报
  • 12篇化学进展
  • 10篇化学学报
  • 9篇新型炭材料
  • 9篇中国电池工业...
  • 8篇科学通报
  • 8篇矿冶工程
  • 8篇储能科学与技...
  • 7篇稀有金属材料...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化工新型材料

年份

  • 6篇2025
  • 55篇2024
  • 46篇2023
  • 69篇2022
  • 60篇2021
  • 53篇2020
  • 69篇2019
  • 36篇2018
  • 44篇2017
  • 58篇2016
  • 18篇2015
  • 25篇2014
  • 35篇2013
  • 27篇2012
  • 28篇2011
  • 27篇2010
  • 62篇2009
  • 37篇2008
  • 61篇2007
  • 55篇2006
1,0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铝二次电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二次电池,所述铝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所述正极为生长在集流体上的钒氧化物与集流体的结合体,所述正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钒化合物溶解,得到钒离子溶液;(2)将钒离子溶液和集流体...
白莹吴锋吴川陈实王华丽吴伯荣
镍氢电池掺钴镍正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对镍氢电池的镍正极覆钴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归纳了添加剂Co、CoO、Co(OH)2、CoOOH对电池镍正极性能的改善及覆钴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覆钴工艺的前景提出了新的展望。
唐金红陈实王芳吴锋
关键词:NI(OH)2改性
CeO_2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1/3)Co_(1/3)Ni_(1/3)O_2的包覆改性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LiMn1/3Co1/3Ni1/3O2表面包覆了1.0wt%的CeO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对包覆和未包覆的LiMn1/3Co1/3Ni1/3O2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分析.研究显示,CeO2并没有改变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仅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包覆1.0wt%CeO2后的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均明显优于未包覆的材料.在20mA·g-1的电流密度下,包覆1.0wt%CeO2后的材料的放电容量为182.5mAh·g-1而未包覆的材料仅为165.8mAh·g-1.包覆1.0wt%CeO2后的材料在3.0C下循环12周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3.2%,而未包覆的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仅为86.6%.CV测试表明,CeO2包覆层可以有效的防止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了材料结构的转变或抑制了与电解液的副反应,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王萌吴锋苏岳锋陈实
关键词:CEO2包覆锂离子电池
生物还原-化学沉淀耦合反应制备纳米硫化镉和硫化铅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应用生物还原.化学沉淀耦合反应成功制备了高纯纳米硫化镉和硫化铅,EDTA(Ethylell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的加入为高浓度金属离子条件下的生物制备提供了保证。研究表明.在0.0125~O.0375mol·L^-1的较低浓度范围内镉浓度增加促进了硫酸根的生物还原和硫化镉的生物制备:但0.05mol·L^-1的高浓度镉则抑制了SRB的生物活性并降低了硫化镉的生成量。随着厌氧还原反应的进行,微溶的白色硫酸铅沉淀逐渐转化为不溶的黑色硫化铅沉淀,导致纳米硫化铅的生成。硫化镉微球的一次粒子约为10-20nm.二次粒子平均粒径400nm,PAM(polyacrylamidel的加入使得二次粒子分布更为均匀。硫化铅微粒二次粒子约为40nm,PAM的加入没有改变粒子大小.但使得粒子形态由球形变为方形。生物还原一化学沉淀耦合反应对于金属硫化物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而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辛宝平魏军郭磊陈岗刘羽陈实吴锋
关键词:PBS生物还原纳米微粒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极材料的组成为(yNaFe<Sub>1/2</Sub>Ni<Sub>1/2</Sub>O<Sub>2</Sub>-(1-y)Na<Sub>2</...
吴锋谢嫚王晓明陈人杰陈实李丽
文献传递
电压敏感性聚三苯胺修饰隔膜用于锂硫电池过充保护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以三苯胺为原料,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了具有电压敏感性的聚三苯胺(PTPAn)并将其成功应用到锂硫电池隔膜上。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PTPAn/聚丙烯(PP)隔膜的离子电导率达1.56 mS·cm^(−1);循环伏安(CV)测试结果表明,PTPAn/PP隔膜在3.5–4.2 V内具有氧化还原峰。在0.1C倍率下,采用PTPAn/PP隔膜和空白PP隔膜的锂硫电池在经20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424.8和407.2 mAh·g^(−1),库伦效率分别为99.38%和98.59%,倍率测试表明(0.1C、0.2C、0.5C、1C),采用PTPAn/PP隔膜的锂硫电池在不同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均高于采用空白PP隔膜的锂硫电池。与此同时,对采用PTPAn/PP隔膜的锂硫电池进行过充实验,在第4周过充时,充电比容量为843.1 mAh·g^(−1),放电比容量为839.8 mAh·g^(−1);第10周过充时,充电比容量为690.2 mAh·g^(−1),放电比容量为669.2 mAh·g^(−1)。第16周过充时,电池的充电比容量为538.7 mAh·g^(−1),放电比容量为512.9 mAh·g^(−1)。倍率过充测试表明,经过不同倍率过充实验后,采用PTPAn/PP隔膜的锂硫电池仍能正常工作,在1C倍率下过充,电池电压稳定保持在3.9 V,充电比容量为349.8 mAh·g^(−1),放电比容量为328.7 mAh·g^(−1)。
张楠祥魏壮壮冯涛吴锋赵腾陈人杰
关键词:锂硫电池过充保护安全性
一种Sc掺杂改性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Sc掺杂改性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材料通过将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钪源和LiOH·H<Sub>2</Sub>O的混合物研磨混合均匀,得到固体粉末,然后将固体粉末在氧气氛围下进行煅烧,...
苏岳锋李聪杨永清陈来陈刚卢赟包丽颖谭国强王敬黄擎陈实吴锋
文献传递
水系锂离子电池用水-酰胺类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酰胺类混合电解液用于水系锂离子电池,属于锂二次电池技术领域。所述电解液是由锂盐、水以及酰胺类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水和酰胺有机溶剂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调节锂离子溶剂化结构的协同作用机制...
陈人杰尚妍欣李胜昔陈楠李丽吴锋
一种共溶性磷系阻燃电解液研究
2016年
选用含1 mol/L LiPF_6/EC+DEC(质量比1∶1)传统二元电解液作为标准电解液,与具有较优性质的磷系阻燃添加剂磷酸三甲酯(TMP)按照不同比例共混,合成制备系列阻燃电解液新体系。对该系列阻燃电解液新体系进行自熄时间、热力学稳定性、离子电导率等测试,得到兼具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的最优体系1 mol/L Li PF6/EC+DEC(质量比1∶1)/35%TMP(质量分数)。对该体系进行了电化学稳定窗口测试,并且匹配LiNi_(1/3)Mn_(1/3)Co_(1/3)O_2正极材料、Li_4Ti_5O_(12)负极材料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与标准电解液相比,1mol/L LiPF_6/EC+DEC(质量比1∶1)/35%TMP(质量分数)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同时,匹配正负极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楠刘凡朱奇珍刘曙光金翼官亦标陈人杰吴锋
关键词:安全工程阻燃剂
新型亚硫酸丁烯酯有机溶剂电解液的电化学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合成制备了一种新的环状亚硫酸酯———亚硫酸丁烯酯(BS),对添加不同锂盐以BS为基电解液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测试表明其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电导率高等特点。将1mol/L LiClO4/BS电解液应用到活性炭双电层电容器中,研究显示模拟电容表现出典型的电容特性,并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和循环特性。
李丽吴锋陈人杰李月娇
关键词:有机溶剂电解液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共10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