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辉
- 作品数:48 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小麦TaGRAS34-5A的克隆及耐热功能研究
- 2025年
- 【目的】GRAS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GRAS家族基因在小麦耐热性中的作用,可为小麦耐热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方法】基于TAM107和中国春苗期高温转录组筛选到一个潜在的热胁迫响应转录因子基因TaGRAS34-5A;对TaGRAS34-5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明确其分子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TaGRAS34-5A在高温、脱落酸(ABA)、乙烯利(ETH)、水杨酸(S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利用小麦原生质体瞬时表达技术明确TaGRAS34-5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利用酿酒酵母异源表达系统及BSMV:VIGS沉默技术对TaGRAS34-5A的耐热功能进行验证;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TaGRAS34-5A潜在的互作蛋白,解析其耐热机理。【结果】TaGRAS34-5A含有一个典型的GRAS结构域,属于GRAS转录因子家族,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GRAS34-5A启动子中含有大量的激素响应元件和光响应元件,与TaSCL14、OsGRAS23、AtSCL14在亲缘关系上最近,暗示其潜在的应对氧化应激功能。在高温、ETH、ABA、SA处理下,TaGRAS34-5A均上调表达,分别在4、6、0.5和12 h后达到表达峰值,其中,受热胁迫和SA的诱导最强烈。酿酒酵母的耐热功能试验表明,TaGRAS34-5A的异源表达能够提高酿酒酵母的耐热性。BSMV:VIGS瞬时沉默试验结果显示,42℃高温处理后,TaGRAS34-5A沉默植株相较于对照,叶绿素含量下降、POD酶活降低、细胞过氧化程度增加、耐热性降低。初步耐热机理研究表明,TaGRAS34-5A具有强烈的转录自激活活性,TaGRAS34-5A可能通过与bZIP家族HBP-1b转录因子、E3泛素蛋白连接酶hel2等蛋白的相互作用,协同调控小麦的耐热能力。【结论】TaGRAS34-5A受热、ABA、ETH、SA诱导表达,编码的蛋白位于细胞核和胞质中,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异源表达TaGRAS34-5A能够提高�
- 刁邓超李云丽孟祥宇季颂涵孙玉晨马学红李杰冯永佳李春莲吴建辉吴建辉曾庆东韩德俊王长发
- 关键词:小麦热胁迫基因沉默
- 远缘杂交后代转育的小麦抗源材料抗病及抗旱性研究
- 2014年
- 郑麦9023和豫麦66分别与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杂交和回交,经过7代筛选、鉴定,获得了20个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的高代系。在陕西杨凌设置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病圃,在甘肃天水设置自然发病圃对筛选的小麦高代系进行异地抗病性鉴定,同时对其进行分小种CYR32、CYR33、CYR31和CH42苗期鉴定;分别选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和Yr26等7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检测;对高代系进行萌发干旱胁迫试验,从而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并调查其农艺性状并进行评价。抗病、抗旱和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参试的20个高代系中,符合抗病耐旱且农艺性状较好,可用于作为抗源亲本的高代系有8个分别是郑野-2、郑野-3、郑野-6、豫野-1、豫野-2、豫野-4、豫野-5、豫野-6。研究结果表明,在抗病、耐旱综合性状优良育种目标指导下,将郑麦9023和豫麦66作为基因累加的库容,利用系谱选择法,结合育种分子标记检测辅助选择,可不断对品种郑麦9023和豫麦66进行改良与创新;并且可依次对其抗病性、抗旱性、成熟期等农艺性状基因及来源不同的优良基因进行累加转育。
- 许鑫袁凤平穆京妹薛文波王琪琳吴建辉黄丽丽康振生韩德俊
- 关键词:小麦远缘杂交抗条锈性抗旱性
- 重庆麦区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评价与基因分析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重庆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中重要冬繁区,准确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系)对当前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的抗性和了解抗条锈基因在该区的分布状况,为小麦安全生产、品种合理布局及小麦抗条锈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该区征集了18份当地主栽品种和89份高代品系材料,应用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条中32(CYR32)、条中33(CYR33)、V26/G22-9和V26/CM42,在杨凌进行苗期分小种(CYR32、CYR33、V26/G22-9和V26/CM42)温室抗病性鉴定、并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分别进行杨凌成株期条锈菌混合小种(CYR32、CYR33)人工接种病圃和天水自然诱发条锈菌病圃鉴定,根据苗期和田间成株期的抗病性鉴定结果对其进行抗病类型分类和评价;结合抗谱分析、参照单基因系材料的感病结果,及以Yr5、Yr9、Yr10、Yr15、Yr17、Yr18和Yr26等7个已知抗条锈基因的标记分别进行的分子检测分析,推测小麦材料可能携带抗病基因。【结果】在107份参鉴材料中,苗期对CYR32与CYR33均表现免疫或者近免疫的品种(系)有57份,占53.27%;对CYR32、CYR33和V26/CM42均表现免疫或者近免疫的品种(系)只有11份,占10.28%;对CYR32、CYR33和V26/G22-9均表现免疫或者近免疫的品种(系)只有9份,占8.41%。综合评价,全生育期抗性的材料仅有8份,占7.48%;成株期抗病材料仅有9份,占8.41%;感病材料90份,占84.11%。分子检测表明,供试材料中21份可能含有Yr9,39份可能含有Yr26,17份可能含有Yr17,3份可能含有Yr18。其他材料中未检测到上述Yr基因(分子标记)的存在,其中没有发现可能含Yr5、Yr10和Yr15的材料。8份具有全生育期抗性的材料,未检测到上述Yr基因(分子标记)的存在,可能含有未检测到的其他抗病基因。【结论】重庆地区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条锈菌当前流行小种的抗性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含Yr26的材料在育种中被广泛而单一地利用。建议利�
- 李北徐琪杨宇衡王琪琳曾庆东吴建辉穆京妹黄丽丽康振生韩德俊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
- 结合0.1K前景和16K背景芯片快速解析小麦新品系的基因组结构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
- 2025年
- 为探索并建立基于小麦0.1K前景和16K背景芯片快速解析基因组结构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的方法,对小麦新品系西农302及其亲本西农865和百农矮抗58分别进行苗期分小种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分析西农302及其亲本的抗条锈病特征,并利用小麦16K背景芯片对西农302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分型,根据亲本间16K芯片基因型的差异SNP位点,分别统计西农302来自双亲的基因组区段,确定西农302的基因组结构;利用小麦0.1K前景芯片对西农302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分型,确定西农302所含有的抗条锈病性基因/QTL位点,明确西农302的抗条锈病遗传基础,同时分析西农302所含有的其他重要性状相关优异等位基因/QTL。结果表明,西农302在苗期对中国流行的条锈病生理小种CYR32和CYR34均表现出微弱的抗性(IT=6),但在田间条件下表现出高水平成株期抗条锈性(IT=1,DS<5);西农865和百农矮抗58对西农302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4.28%和30.22%;西农302聚合了双亲的多个优异基因/QTL位点,同时含有多抗基因Lr27/Yr30/Sr2/Pbc1及其上位性互作基因YrFDC12/PbcFDC12、抗条锈病位点QYrak58.nwafu-7BL和QYrqin.nwafu-2AL、抗赤霉病位点QFhb.hbaas-5AS和QFhb.hbaas-5AL、矮秆基因Rht-2、Rht-8和QPht/Sl.cau-2D.1以及千粒重位点QGl-4A等重要性状相关基因/QTL。这说明0.1K前景选择和16K背景选择SNP芯片可以应用于小麦新品种(系)的基因组结构和重要性状遗传基础的解析;西农865和百农矮抗58对西农302的遗传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西农865的遗传贡献率约为百农矮抗58的2倍;西农302聚合了双亲的抗条锈病、抗赤霉病、矮秆和千粒重等多个重要性状相关优异基因/QTL。
- 李笑笑相明杰刘胜杰王晓婷李杰郑炜君吴建辉曾庆东康振生张传量王长发韩德俊
-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SNP芯片
-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抗条锈水平与抗病基因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了解黄淮麦区近几年小麦育成品种(系)对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的抗性表现及其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状况,利用当前流行的条锈菌小种条中32、条中33和条中34,对近年参加审定的15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分小种鉴定,同时分别在杨凌设置人工接种病圃,在天水和江油设置自然诱发病圃,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并结合Yr5、Yr7、Yr9、Yr10、Yr17、Yr18、Yr26和YrSP等8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150份材料中,47份表现为成株期抗性(占31.3%),31份表现为慢锈性(占20.7%),未发现具有全生育期抗锈病材料,其余材料均表现感病;11份材料检测含有Yr7(占7.3%),104份检测含有Yr9(占69.3%);13份检测含有Yr17(占8.7%);10份同时检测到含有Yr9和Yr17(占6.7%);3份同时检测到含有Yr9和Yr18(占2%);2份同时检测到含有Yr9、Yr17和Yr18(占1.3%),含有Yr7和Yr17,Yr7和Yr9,Yr9和YrSP的材料各1份(占0.7%),未检测到含有Yr5、Yr10和Yr26的材料,可能个别品种携带抗条锈病新基因。以上结果说明,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综合抗性较10年前已获得大幅度提高,其抗性主要来自于基因组合,如Yr17、Yr18与其他基因组合会增强小麦抗性。部分具有良好抗性的材料的抗性基因有待进一步遗传解析。
- 蔚睿金彦刚吴舒舒吴建辉吴建辉曾庆东王琪琳夏中华曾庆东康振生韩德俊
- 关键词:黄淮麦区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
- 用于快速鉴定小麦主效抗病害基因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鉴定小麦主效抗病害基因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利用小麦苗期分小种鉴定和抗病基因分子检测筛查抗病基因的存在性;2)在步骤1的基础上,结合小麦成株期抗病表型进行对比验证。本发明公开的鉴定方法将小麦品...
- 韩德俊康振生薛文波王琪琳吴建辉许鑫穆京妹詹刚明王保通黄丽丽
- 文献传递
- ICARDA小麦种质抗条锈资源筛选和抗病基因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为给中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筛选有效抗源,对203份来自ICARDA的小麦种质,利用杨凌人工病圃和天水、江油自然诱发病圃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利用条锈菌当前流行小种条中32(CYR32)和条中34(CYR34)在温室进行苗期分小种鉴定,利用 Yr5、 Yr9、 Yr10、 Yr15、 Yr17、 Yr18、 Yr26等抗条锈病基因已开发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表明,203份材料中107份具有稳定的成株期抗性,31份苗期表现为专化抗性。从这些具有稳定抗病性的材料中,检测到抗条锈病基因 Yr9(51份)、 Yr10(2份)、 Yr17(30份)和 Yr18(56份),未检测到 Yr5、 Yr15、 Yr26;有12份抗条锈表现良好的材料未检测到任何基因,推测其可能携带未开发分子标记的已知基因或新基因。因此,这107份具有稳定抗性的材料可用于中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其中12份可能含有未知基因的材料有待进一步的遗传研究。
- 戴妙飞穆京妹王晓婷王琪琳王琪琳黄硕余世洲吴建辉刘胜杰曾庆东康振生吴建辉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
- 一种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该标记位于小麦1B染色体第326913074‑326914227位,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所示,该...
- 曾庆东吴建辉刘胜杰王琪琳韩德俊康振生
- 文献传递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AK58功能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AK58功能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为Ta4417,该分子标记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AK58共定位于小麦7B染色体上,该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 吴建辉李晨晨刘胜杰韩金妤张丹丹王海英韩德俊曾庆东王长发李春莲郑炜君康振生
- 一种16K小麦全基因组mSNP区段组合、基因芯片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16K小麦全基因组mSNP区段组合、基因芯片及应用,所述16K小麦全基因组mSNP区段组合,包括15478个mSNP区段,所述15478个mSNP区段的物理位置是基于小麦品种中国春(Chinese Spri...
- 曾庆东刘胜杰相明杰吴建辉王长发郑炜君李春莲袁凤平康振生韩德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