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少玲

作品数:61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细胞
  • 20篇白血
  • 20篇白血病
  • 15篇急性
  • 13篇淋巴
  • 13篇骨髓
  • 11篇基因
  • 9篇贫血
  • 7篇增生
  • 7篇文献复习
  • 7篇淋巴瘤
  • 7篇急性白血
  • 7篇急性白血病
  • 7篇复习
  • 6篇蛋白
  • 6篇异常综合征
  • 6篇增生异常综合...
  • 6篇综合征
  • 6篇骨髓增生
  • 6篇NM23-H

机构

  • 40篇青岛大学医学...
  • 25篇青岛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59篇吴少玲
  • 24篇赵新东
  • 15篇赵春亭
  • 12篇赵洪国
  • 8篇苏湛
  • 7篇顾华丽
  • 7篇杨颉
  • 6篇汪洪毅
  • 6篇刘晓丹
  • 5篇崔中光
  • 5篇冯献启
  • 5篇常灿
  • 5篇刘金兰
  • 5篇王伟
  • 4篇史雪
  • 4篇崔渤莉
  • 4篇刘竹珍
  • 4篇陈兵
  • 4篇王晓霞
  • 4篇鞠小妍

传媒

  • 9篇青岛大学学报...
  • 6篇山东医药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白血病.淋巴...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8篇2004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m23-H_1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nm23-H_1基因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蛳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10例对照nm23-H_1表达。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nm23-H_1 水平与正常差异无显著性(P >0.0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nm23-H_1表达明显增高(P <0.01)。结论:nm23-H_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中表达显著增高,与疾病进展相关,是预后的重要因素。
吴少玲赵新东赵洪国刘金兰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慢性基因NM23-H1聚合酶链反应
艾沙康唑诊断驱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艾沙康唑胶囊诊断驱动治疗中国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广谱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后仍出现发热且肺部CT表现或真菌抗原检测提示侵袭性曲霉菌肺炎,分析患者行艾沙康唑胶囊单药抗真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28例患者分为4组,A组(5例):口服泊沙康唑预防真菌突破;B组(15例):静脉伏立康唑不耐受或无效;C组(5例):可能合并侵袭性毛霉菌感染;D组(3例):静脉卡泊芬净或两性霉素B不耐受或无效。结果:28例患者均为免疫缺陷状态,其中急性白血病占60.71%,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为0.49(0.24,5.52)×10^(9)/L。治疗周期平均为14 d,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14%(23/28)。3例患者治疗后仍间断发热且肺部CT影像学未见明显改善,1例患者因疾病进展死亡,1例患者治疗中自动出院。安全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1例患者换用艾沙康唑治疗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2例患者治疗后肌酐未再出现升高,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1例患者出现腹泻;D组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因免疫缺陷导致侵袭性霉菌的发病率增加,肺部CT可以提供重要的证据,艾沙康唑胶囊在诊断驱动阶段单药治疗泊沙康唑预防失败及对伏立康唑不耐受/疗效不佳的侵袭性曲霉菌肺炎的有效率高,且艾沙康唑胶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陈师旅吴春燕武智敏薛娇张文吴少玲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安全性
青岛地区大学生Hb水平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血液自动分析仪对青岛地区112例大学生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的检测。发现男性Hb平均水平(144.15 g/L)明显高于女性(125.47 g/L);按WHO标准有1例男性和6例女性诊断为贫血,贫血患病率为6.2%。认为合理膳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缺铁性贫血十分重要。
吴少玲赵新东
关键词:大学生血红蛋白
地西他滨四天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4d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地西他滨每天30mg/m^2,4d方案治疗5例MDS及5例老年AML患者,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3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2例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较3d及5d方案毒副作用未增加。结论地西他滨对于MDS及老年白血病患者有效,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4d方案经济、方便,适合在临床上使用。
谢翔赵腾李广伦杨颉崔中光冯献启王伟刘竹珍许宏史雪汪洪毅吴少玲赵春亭赵洪国
关键词:地西他滨药物疗法疗效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三维培养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20年
目的:研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质量百分比1 wt%)气凝胶三维支架培养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Jurkat细胞系及HL-60细胞系植入PVA+GO气凝胶三维支架进行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构。使用CCK-8法定期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并与传统二维培养的细胞对比。使用阿糖胞苷进行耐药性实验,并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细胞长期培养发现,气凝胶支架中生长的Jurkat细胞增强活性高于传统二维培养的细胞,而在HL-60细胞中只有d 8-20三维支架组的细胞活性高于传统二维培养的细胞。Jurkat细胞在培养30 d后CD4表达增高,但气凝胶三维支架中的细胞表型和传统二维培养细胞相似;HL-60细胞在培养30 d后表型发生了变化,可分为CD13^+CD14^-CD45^+HLA-DR^+,CD13^-CD14^-CD45^+HLA-DR^+及CD13^-CD14^-CD45^+HLA-DR^-细胞群,而且气凝胶三维支架中培养的细胞出现了传统二维培养细胞中没有的CD13^+CD14^-CD45^-HLA-DR^+细胞群。耐药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二维培养相比,气凝胶支架中的Jurkat细胞有更高的耐药性。结论: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含量1 wt%)气凝胶三维支架可以提高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耐药性,并且表型与二维培养相同,可以用于细胞扩增及特性的研究以及药物实验,但在使用前应先检测支架是否能够引起表型变化,并注意排除这种变化对耐药性的影响。
孙浩尚志宇李田兰姚如永崔渤莉刘晓丹费海荣刘珊珊尹相丛吴少玲龙云泽赵春亭
关键词:白血病气凝胶
海藻酸钠/氧化石墨烯小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制备了海藻酸钠/氧化石墨烯小球,以亚甲基蓝为被吸附药物代表,研究新制备小球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条件(如吸附时间、初始pH、小球加入量和初始浓度)下,海藻酸钠/氧化石墨烯小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吸附量随小球加入量和初始浓度等增大而升高。海藻酸钠/氧化石墨烯小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较好的符合Langmuir模型。pH值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pH为6时的最大吸附量为157.73mg/g。在20℃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在6h左右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海藻酸钠/氧化石墨烯小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
赵新东李延辉吴少玲杜丽王永昊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钠药物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m23-H_1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2年
吴少玲赵新东赵洪国刘金兰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M23-H1MRNA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4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4d疗程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地西他滨30mg/m2 4d疗程方案治疗4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并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例患者应用地西他滨4疗程后达完全缓解,1例在3疗程后获部分缓解,1例1疗程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较明显的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地西他滨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选择,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4d方案在疗效和耐受性上与3d和5d方案相比,无明显差别,应用方便。
谢翔赵滕李广伦杨颉崔中光冯献启王伟刘竹珍许宏史雪汪洪毅吴少玲赵春亭赵洪国
关键词:地西他滨
缺铁性贫血初治无效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对80例缺铁性贫血初始治疗无效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显示原因主要为月经过多(40.3%)、饮食方式不良(22.5%)、幽门螺杆菌(Hp)感染(18.8%)、服药方式不当(15.O%)、钩虫感染(1.3%)等,改进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治愈率达到98.8%。
吴少玲赵新东汪洪毅史雪
关键词:贫血
缺铁性贫血伴脾大病人10例临床分析
2004年
陈兵吴少玲赵新东杨颉
关键词:脾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