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克梅

作品数:1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鼠疫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疫源
  • 4篇疫源地
  • 4篇自然疫源
  • 4篇自然疫源地
  • 4篇旱獭
  • 3篇恙螨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鼠疫流行
  • 2篇鼠疫自然疫源...
  • 2篇自然感染鼠疫
  • 2篇喜马拉雅旱獭
  • 1篇动物
  • 1篇多毛蚤科
  • 1篇新种记述
  • 1篇蚤科
  • 1篇蚤类
  • 1篇蚤目

机构

  • 18篇青海省地方病...

作者

  • 18篇吴克梅
  • 11篇汪元忠
  • 7篇李超
  • 6篇魏有文
  • 6篇王雪
  • 5篇郭文涛
  • 5篇马英
  • 3篇郑谊
  • 3篇罗军
  • 2篇杨锡正
  • 2篇杨宁
  • 2篇祁芝珍
  • 2篇陈洪舰
  • 2篇杨汉青
  • 2篇王祖郧
  • 2篇吴海生
  • 2篇王丽
  • 1篇李海龙
  • 1篇曾诚
  • 1篇张静宵

传媒

  • 5篇中国地方病学...
  • 5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3
  • 2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54—2006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分析三江源地区鼠疫流行动态,为鼠疫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江源地区1954—2006年鼠疫疫源地调查、鼠疫监测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54—2006年三江源地区动物鼠疫流行主要分布在玉树、称多、曲麻莱、囊谦、治多、杂多6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乡。称多县还存在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染疫动物共8科12属15种,从动物体共分离到鼠疫菌336株,其中喜马拉雅旱獭体291株,占总数的86.60%(29/336);藏系绵羊13株,占3.87%(13/336);青海田鼠10株,占2.98%(10/336)。从各类媒介昆虫体内共分离出鼠疫菌114株,其中,从斧形盖蚤体内分离出46株,占4035%(46/114);谢氏山蚤38株,占33.33%(38/114)。1960—2006年共发生人间疫情85起,发病238例,死亡134例,病死率为56.30%(134/238);流行季节为5—11月份,8、9月份为高峰期,10月份以后主要为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的人间鼠疫。临床病型以肺鼠疫居多,占49.58%(117/238),但首发病例以腺鼠疫为主,占77.12%(91/118)。结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存在喜马托稚旱獭鼠疫和青海田鼠鼠疫两块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鼠疫病例由旱獭型菌株引起.尚未发现田鼠型菌种引起的人间鼠疫。三江源地区是青海省鼠疫流行的重点地区。
吴克梅李超汪元忠罗军祁芝珍杨宁
关键词:流行病学
1975—2007年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青海省1975—2007年来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绵羊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75—2007年青海省鼠疫监测报告、人间鼠疫疫情病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975—2007年从藏系绵羊体内共分离出鼠疫菌14株,其中玉树县分离出10株,囊谦县2株,治多县和德令哈市各1株;1975年和1979年分离鼠疫菌各2株,1996—2007年共分离10株。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人间鼠疫10起,鼠疫病例25例,死亡13例,其中玉树县、玛多县、囊谦县、杂多县、玛沁县分别发生3、2、2、2、1起,发病人数分别为6、6、8、4、1人,死亡人数分别为4、4、1、4、0人,其他县(市)无病例报告;其中腺鼠疫9例,肺鼠疫6例,败血型鼠疫3例,肠鼠疫1例,其他继发性鼠疫病例为6例。在25例病例中,1例为汉族农民外,其他24例均为藏族牧民,感染方式中为剥、食病死于鼠疫的绵羊20例,接触病人5例。发病季节为6—11月份.其中11月份发病11例。结论从1996年开始,绵羊鼠疫流行与旱獭鼠疫一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局部地区牧场出现鼠疫爆发流行。近10年来虽然没有藏系绵羊引起人间鼠疫,但绵羊间鼠疫波及人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早獭鼠疫,普遍提高牧民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是预防绵羊和人间鼠疫发生的关键。
吴克梅汪元忠王梅
关键词:鼠疫流行病学绵羊
青海省恙螨新种及模式产地分布被引量:1
2010年
恙螨是恙虫病的传播媒介。青海省恙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后期随着鼠疫防治工作的开展,在鼠疫监测和自然疫源地调查的同时,采集到大量的恙螨标本,发现和记述了一系列恙螨新种。自1965年以来,在青海省发现和记述的恙螨新种达24种,隶属2亚科9属。截止2008年,青海省记录的恙螨种类共2亚科9属33种,现将24种恙螨新种及其模式产地总结记录如下。
吴克梅王雪郭文涛汪元忠
关键词:恙螨模式种
中国西藏纤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1999年
本文记述纤蚤属RhadinopsylaJordanetRothschild,1912一新种,即圆截纤蚤Rhadinopsyla(Actenophthalmus)rotunditruncatasp.nov.。采自西藏自治区的斯氏高山Alticalastoliczkanus和藏仓鼠Cricetaluskamensis体上。
吴克梅李超蔡理芸
关键词:蚤目多毛蚤科纤蚤属
秃病蚤田鼠亚种生物学特性的实验室观察
2010年
目的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饲养秃病蚤田鼠亚种,观察其生物学特性,为蚤类的防制提供资料。方法在恒温恒湿条件下,采用成幼分养的方法饲养观察。结果温度在(20.5±1)℃和(22.5±1)℃,相对湿度为(35±3)%时蚤的生长发育终止在1龄幼虫,而在(95±3)%条件下,(20.5±1)℃时生长发育终止在3龄幼虫期,(22.5±1)℃条件下可以完成从卵至成虫的发育,但存活率非常低,仅为8.75%。新羽化蚤饥饿状态下(22.5±1)℃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1.68d,短于(20.5±1)℃的15.07d。该蚤较适温度为(22.5±1)℃,最适湿度为(75±3)%。结论秃病蚤田鼠亚种的生长发育周期短、成蚤寿命长、繁殖力强。
李超郑谊吴克梅马英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蚤类
青海不同鼠疫自然疫源地内7种蚤前胃形态结构光镜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应用解剖剥离和光学显微镜研究青海 7种染疫蚤前胃形态结构 ,结果显示两块疫源地内蚤前胃结构相似 ,外部形态多样。前胃刺末端形态有钩形、吸管形、U字形、舌形、锥形、梭镖形、勺形、指形、刀形等。每刺两侧具有齿 ,刺齿的分布占刺全长 4/ 5 ,3 / 4,1/ 3 ,1/ 2。刺基部形态有四棱形、三角形、长方形、漏斗形、矛形、五棱形、六棱形。人蚤刺粗大、长、骨化深 ,齿大 ,占刺长 4/ 5。提示前胃刺形态结构特征可能在鼠疫传播媒介上具有重要意义。
张全芬杨锡正马英陈洪舰王国丽吴克梅魏有文
关键词:鼠疫前胃自然疫源地
1996-2015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近20年间鼠疫流行势态,为制定青海省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动物及人间鼠疫的三间分布和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猛烈,主要地区分布在玉树州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流行季节贯穿旱獭营地面活动的整个时期,流行高峰在6~8月份。人间鼠疫主要分布在囊谦、兴海等地区,流行期为每年的5~10月份,高峰在7~9月份,以9月份最高约占41.67%;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共人间鼠疫疫情14起,发病48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35.42%,48例病例中以肺型居多,首发以腺型为高。结论 20年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疫源地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动物间鼠疫疫情连续不断,参与流行的动物及昆虫种类不断增加;人间鼠疫病情重,病死率高,但人间鼠疫发病形势总体呈下降趋势。
王雪李千魏有文吴克梅杨汉青周奎章米宝玉郑谊魏绍振王祖郧
关键词:鼠疫流行病学
2000-2009年青海省鼠疫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分析2000-2009年青海省鼠疫流行特征,掌握鼠疫发生、发展规律,为今后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9年青海省鼠疫疫情现场调查、监测报告和公开发表的论文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指标包括动物鼠疫的分布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分布情况,以及人间鼠疫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2000-2009年,10年间青海省从各类动物、媒介昆虫共分离鼠疫菌189株,其中从旱獭分离77株,占40.74%,从斧形盖蚤分离40株,占21.16%;共检测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238份,其中牧犬90份,占37.82%,旱獭63份,占26.47%;检出鼠疫菌的地区与检出阳性血清的地区相一致,主要分布在青藏铁路沿线的乌兰县、德令哈和格尔木市等地区;从青海田鼠及其寄生蚤体内检出鼠疫菌.10年间发生人间鼠疫13起,发病37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43.24%;患者分布于同德、兴海、祁连、乌兰、天峻、囊谦、曲麻莱、称多、治多9个县的11个乡(镇);以5-10月份为发病季节,9月份为高峰期;病型以肺鼠疫为主,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鼠疫病人、经空气飞沫和剥食旱獭传播.结论 青海省鼠疫疫情仍然严峻,应加强动物鼠疫监测,及时处理动物鼠疫,提高全省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群众的防病意识.重点加强青藏铁路沿线鼠疫预防和控制,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和鼠疫远距离传播.
吴克梅杨永海汪元忠王雪祁芝珍王祖郧
关键词:鼠疫流行病学方法数据收集
高原环境蚤饲养新技术及青海特有染疫蚤饲养室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建立"高原环境人工供血蚤饲养"新技术;探索我省特有鼠疫染疫蚤谢氏山蚤、斧形盖蚤等蚤种的生活史特征及其在不同季节、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实验室最适恒定饲养生境指标和方法,建立和纯化蚤实验室种群,掌握蚤批量产出技术,逐步达到批量提供实验用蚤的目的;制定并完善蚤饲养室管理规范及饲养室操作规程;为虫媒传播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相关科研提供试验平台。
郭文涛曾诚吴海生加洛卢占胜吴克梅马英汪元忠郑谊
关键词:高原环境
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态势及防治被引量:9
2003年
吴克梅王丽汪元忠
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