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仲岿

作品数:81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化学工程
  • 13篇理学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油田
  • 9篇改性
  • 7篇聚氨酯
  • 6篇修饰
  • 6篇水处理
  • 6篇自组装
  • 6篇橡胶
  • 6篇纳米
  • 6篇绝缘
  • 6篇硅橡胶
  • 6篇分子
  • 5篇血液相
  • 5篇血液相容性
  • 5篇制备金属
  • 5篇壳聚糖
  • 5篇共聚
  • 4篇有机硅
  • 4篇图案
  • 4篇图案化
  • 4篇污水

机构

  • 69篇武汉理工大学
  • 10篇江汉石油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国家电网公司
  • 3篇长江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新疆石油勘察...
  • 2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华中理工大学
  • 1篇河南油田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原石油勘探...
  • 1篇襄阳国网合成...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湖北创联石油...

作者

  • 79篇吴仲岿
  • 13篇王艺峰
  • 9篇傅绍斌
  • 7篇陈红
  • 6篇曾玉彬
  • 6篇杨军
  • 6篇熊燕飞
  • 5篇尹先清
  • 5篇唐红肖
  • 5篇刘远朋
  • 4篇曾玉彬
  • 4篇胡小洋
  • 4篇易辉
  • 4篇晏海英
  • 3篇徐兵
  • 3篇杨军
  • 3篇姚树寅
  • 3篇陈艳军
  • 3篇李少英
  • 3篇王燕梅

传媒

  • 8篇湖北大学学报...
  • 6篇表面技术
  • 6篇材料科学与工...
  • 3篇高分子学报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江汉石油学院...
  • 2篇应用化学
  • 2篇大连铁道学院...
  • 2篇中国材料科技...
  • 1篇现代化工
  • 1篇过滤与分离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涂料工业
  • 1篇绝缘材料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油田化学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7
  • 1篇2000
  • 7篇1998
  • 1篇1997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盘式绝缘子表面硅橡胶涂层脱除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盘式绝缘子表面硅橡胶涂层脱除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脱除剂能够在室温下快速强力脱除涂层,同时不损伤绝缘子。脱除剂成分配比为:四甲基氢氧化铵2%~4%,乙醇10%~15%,二乙胺8%~15%,四氢呋喃35%~45...
吴仲岿朱哲徐兵缪林辉王圳锟代思雨
文献传递
超临界CO_(2)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非对称膜及其性能研究
2024年
非对称多孔膜类伤口敷料在治疗皮肤损伤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非对称膜是通过干/湿相转化法制备而成,但该方法使用的溶剂和非溶剂大多具有细胞毒性,后续的干燥过程可能导致多孔结构坍塌.针对以上问题,此次研究以聚乙烯醇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超临界CO_(2)相转化技术制备了一种非对称膜,并探究了不同质量分数铸膜液对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膜都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且非对称膜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6.07~14.3 MPa,拉伸模量3.17~9.82 MPa)和吸水率(177.8%~254.0%)均在理想伤口敷料的期望范围内.随着铸膜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表层的致密程度和致密层厚度会相应增加,吸水率随之减小,拉伸强度随之增加.此外,8%铸膜液所制得的非对称膜同时拥有微孔、介孔和大孔,在伤口敷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翟晴晴童欢曾静孙其勋陈嘉琪吴仲岿
关键词:非对称膜聚乙烯醇壳聚糖
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下耐候的隔热涂料及隔热保温结构
本发明公开高温高湿高盐环境下耐候的隔热涂料及隔热保温结构。该隔热涂料包括以下各组分:水性有机黏结剂,隔热填料,绝热增强纤维,涂料助剂。本技术方案中采用绝热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使得即便涂层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含量达到15%以上...
吴仲岿成保拓
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改性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被引量:10
2007年
综述了PEG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血液相容性改性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对改性后的表面进行表征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如反射红外,水接触角,光电子能谱,表面等离子共振,椭圆偏振仪,蛋白质亲和印迹,蛋白质标记等。
胡小洋陈红张燕霞王艺峰吴仲岿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聚乙二醇表面改性血液相容性
倍半硅氧烷/改性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复配降凝剂对蜡油倾点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是原油常用的降凝剂(PPDs),但其分子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对部分油品降凝效果不佳。为了提高EVA的降凝效果,使用硬脂酰氯与羟基化的EVA直接反应的方法制备烷基长链接枝改性EVA,并与带有烷基长链的倍半硅氧烷(SS)纳米粒子进行复配。研究了改性EVA和SS复配降凝剂对蜡油的降凝效果和降凝机理。结果表明:复配降凝剂为蜡提供晶核,使蜡晶变小并降低蜡的沉淀量,导致蜡油中形成的蜡晶难以搭接在一起,形成了松散的结构,当复配质量比m(EVA-g)∶m(SS-L)=1∶2时,在蜡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1%时,蜡油倾点降低了25℃。
王圳锟吴仲岿缪林辉徐兵朱哲代思雨
关键词: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倍半硅氧烷降凝剂蜡油
烯丙基化碳纳米管改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性能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修饰使其表面接枝上烯丙基官能团,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一种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PS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MWNTs和丙烯酸酯PSA的结构与性能,探讨了改性MWNTs的质量分数对PSA耐热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丙烯酸酯PSA相比,当改性MWNTs的质量分数为1.5%时,改性丙烯酸酯PSA的耐热性能和粘接性能最佳,热分解温度从360℃提高到了382℃,耐热温度从80℃提高到了155℃,初粘力、持粘力和180°剥离强度分别从2 h和13.66 N/(25 mm)(12号小球)提高到了27 h和17.34 N/(25 mm)(17号小球)。
徐兵吴仲岿缪林辉王圳锟代思雨朱哲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丙烯酸酯压敏胶耐热性能
两亲性聚对苯乙撑的合成及其LB膜研究
2011年
本文通过wittig反应合成出了具有两亲性的聚对苯乙撑(PPV)类衍生物,通过核磁和红外对其进行了相关鉴定,并将其铺展上水面上,制得了稳定的单分子膜,并通过计算其单分子面积,研究了其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取向排列。在对多层LB膜的紫外光谱研究中发现,紫外吸光强度和层数成正比,说明该聚合物的单分子膜在转移过程中膜内分子的取向、构象及堆积方式没有随层数的增加而改变。
梅鸿飞吴仲岿刘远朋杨军
关键词:两亲性LB膜
油田污泥处理的高效过滤设备被引量:1
1998年
油田开发中产生的污水含有大量悬浮物,它给污水处理、污水回注等造成极大危害。隔膜厢式压滤机在油田污泥处理中应用获得成功,较好地解决了油田污泥浓缩、干化的问题。
尹先清傅绍斌吴仲岿
关键词:油田污泥处理污水处理压滤机
基于界面相互作用的黏附接触数学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黏附接触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若要分析物体间的黏附接触行为,则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现有文献中的数学模型种类繁多,对于不同受力情况下的黏附现象所适用的理论也不尽相同。针对常见的黏附现象,按照其不同的受力形式分为弹性体接触、粗糙表面黏附及基材表面剥离等几大类,分别对以上几类接触行为采用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整理。综合叙述了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现代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重点介绍了适用于一般物体之间黏附行为分析的通用模型,以期为黏附接触领域的研究和建模提供指导和参考。对于弹性体接触的情况,重点介绍了经典力学接触理论的基本公式和适用类型,包括Hertz接触理论、JKR模型和DMT模型等,并依据Tabor数讨论了JKR模型与DMT模型的差异。对于粗糙表面的黏附接触,重点介绍了Greenwood和Williamson(GW模型)所提出的多凸起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局限性。对于材料的表面剥离情况,重点介绍了剥离力学中应用最广泛的Kendall剥离模型的基本理论。对于现代仿真技术手段,重点介绍了分子动力学模型(MD模型)和有限元模型(FEM)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之后分别对以上各类模型的拓展完善、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黏附接触领域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万小东孙其勋刘健犇王珊吴仲岿
关键词:数学模型
高效破乳剂的合成、性能研究和现场中试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对新疆火烧山油田油井产出乳状液中油水界面膜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针对其稳定性特征设计并合成出一种高效的四元共聚破乳剂。通过分析破乳脱水率和破乳后的油中含水量评价破乳剂WH-2的破乳脱水效果,并研究了其与现场使用的破乳剂ZP-1的配伍性。室内评价结果表明:破乳剂WH-2能使采出液脱水率达到67.93%,高于现场使用的破乳剂ZP-1的脱水效果,且破乳剂WH-2与ZP-1具有较好的配伍性。现场中试结果表明:将该破乳剂与现场使用的破乳剂以质量比为1∶2、1∶4、1∶5复配使用,脱水率达到98%以上,同时降低了加药成本,并且能够降低管汇压力,增加采出液的日来液量。
王志锋吴仲岿邓军皮蕾曾玉彬
关键词:四元共聚破乳剂复配破乳剂脱水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