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抑癌基因联合诱导人肝癌细胞系凋亡与生长抑制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抑癌基因p5 3,p16和p2 1联合治疗肝癌的可能性和效果。方法用携带人野生型p5 3,p16和p2 1的腺相关病毒分别或联合转导人肝癌细胞系HLE ,HepG2 ,QGY 770 1,QGY 770 3,BEL 74 0 2 ,SMMC 772 1,通过体外及裸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癌的促凋亡和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5 3,p16及p2 1对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均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 ,体外凋亡率约 30 %左右 ,体内生长抑制率 30 %~ 4 4 % ;联合感染肝癌细胞效果更明显 ,体外凋亡率达 5 6 % ,体内癌生长抑制率 6 5 %。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外源抑癌基因p5 3,p16和p2 1不仅对多种肝癌细胞系均有诱导凋亡和抑制生长作用 ,联合应用治疗肝癌更具有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
- 张佑彬冷希圣彭吉润吕建峰翁山耕王申五杜如昱
- 关键词:重组腺相关病毒抑癌基因肝癌细胞系凋亡联合基因治疗
-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肝癌患者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研究HLA A2阳性肝细胞癌 (HCC)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CD8+T细胞对流感病毒抗原肽 (Flup58 66)的免疫应答能力。方法 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出HCC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CD8+T细胞 ,以照射后自体CD8-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或树突状细胞 (D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 (APC) ,加载Flu抗原肽 ,经 7d培养诱导 ,用酶联免疫斑点 (ELISPOT)法检测诱导后产生γ干扰素的效应CD8+T细胞频数。结果 当效应细胞为 5× 1 0 4个 /孔时 ,CD8- PBMC作为APC ,Flu抗原肽特异的CD8+T细胞频数在HCC患者组 (n =8)为 2 2个± 9个 /孔 ,正常人组 (n =1 2 )为 59个± 2 7个 /孔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但均为阳性应答 ;在 5名正常人 ,Flu抗原特异的CD8+T细胞频数以DC为APC时高于以CD8- PBMC为APC时 (P <0 0 5)。结论 HCC患者对Flup58 66的免疫应答程度虽较正常人低 ,但大多数中晚期HCC患者仍然具有对抗原肽产生特异免疫应答的能力。
- 庞学雯商小英吕建峰彭吉润张华刚冷希圣陈慰峰
- 关键词:肝细胞癌抗原
- 携带抑癌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病毒包装滴定方法探讨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构建携带多肿瘤抑制基因p16 (mts 1)及抑癌基因p2 1WAF1的腺相关病毒 (AAV)载体 ,通过病毒包装、纯化及滴定 ,获得高纯度高感染性的病毒液 ,为进行肝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p16cDNA及p2 1cDNA全长为目的基因 ,构建AAV载体prAAV AFP p16 ,prAAV AFP p2 1,prAAV CMV p16及prAAV CMV p2 1。其中前两种载体能在人肝癌细胞中特异表达目的基因。应用脂质体将重组载体与辅助质粒PspRC72、腺病毒粘粒共转染包装细胞 ,2d后感染野生型腺病毒 ,至细胞裂解病变明显时收获。纯化后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倍比稀释后病毒液内的甲胎球蛋白或巨细胞病毒启动子DNA ,进行病毒DNA颗粒滴度测定。然后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与腺病毒 (MOI均为 10 )共感染C12细胞 ,至细胞裂解病变明显时再收获。结果 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测序证实。 2 93细胞、C12细胞包装病毒效果良好 ,病毒颗粒滴度介于 10 13 ~ 10 14 个 /ml之间。携带GFP的感染性AAV滴度为 5× 10 10 个 /ml。电镜下病毒呈小圆形空斑状 ,直径 2 5~ 30nm。MOI值 10 0时 ,rAAV AFP GFP病毒感染肝癌细胞的阳性率达 70 % ,为携带目的基因的AAV病毒用于肝癌细胞的促凋亡研究提供了定量指标。结论 成功构建了AAV载体 ,探讨了病毒包装方法 ,即第一次转染成功后 ,
- 张佑彬冷希圣彭吉润何湘君吕建峰翁山耕王申五杜如昱
- 关键词:抑癌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
- γ干扰素刺激肝细胞癌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 (CD80和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在肝细胞癌 (HCC)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γ干扰素 (γ INF)治疗HCC中的免疫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HLA DR ,以及应用微量细胞毒方法测定MHCⅠ类分子在γ INF刺激前后 8种HCC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所有未受刺激的HCC细胞的CD80、CD86和HLA DR表达率均不超过 3 .5 8% ,只在 3种细胞中测到MHCⅠ类分子的表达 ;γ INF以 10 6U /L的浓度刺激 48h后 ,所有 8种HCC细胞HLA DR表达率均升高 ,其中 7种升高至 18%以上 ,5种升高至 70 %以上 ,荧光强度增强 10~ 5 0倍 ;刺激后 ,在 8种细胞中均可测到MHCⅠ类分子表达 ;刺激后 ,所有 8种HCC细胞CD86表达率均升高 ,7种升高至 12 .3 5 %~ 17.10 % ,5种HCC细胞CD80表达率升高至 5 %~ 10 %。结论 γ INF刺激可使多数被研究的HCC细胞获得一定的抗原呈递能力 ,同时可使所有被研究的HCC细胞获得被细胞毒T淋巴细胞识别和杀伤的条件。
- 吕建峰冷希圣彭吉润张佑彬牟东成翁山耕魏玉华杜如昱
- 关键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肝细胞癌Γ干扰素免疫调节因子
- 肿瘤-睾丸抗原SSX1基因m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检测肿瘤 睾丸抗原SSX1基因mRNA在肝细胞肝癌 (H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 47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以及 1 5例肝硬化和 1 5例正常肝组织的SSX1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随机选择 4例RT PCR扩增产物的目的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47例HCC患者中 ,39例表达SSX1mRNA ,阳性率为83 % ,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有 3例为弱阳性 ,其中 2例患者获得了离癌灶更远处的活检组织 ,对其进行RT PCR检测 ,结果显示阴性 ;所测的 1 5例肝硬化和 1 5例正常肝组织均未检测到SSX1的表达。4例DNA测序结果表明RT PCR产物确为SSX1cDNA。SSX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清甲胎蛋白 (AFP)水平、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 >0 .0 5)。结论 SSX1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表达 。
- 牟东成冷希圣彭吉润吕建峰张佑彬翁山耕张利刚朱继业陈慰峰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睾丸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