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锦花

作品数:25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 6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明代
  • 6篇盐场
  • 6篇盐政
  • 5篇社会
  • 5篇食盐
  • 4篇宗族
  • 4篇户籍
  • 4篇赋役
  • 3篇明清
  • 2篇地方社会
  • 2篇社会研究
  • 2篇谱牒
  • 2篇清初
  • 2篇明初
  • 2篇明中期
  • 2篇家谱
  • 2篇编修
  • 1篇地方势力
  • 1篇调适
  • 1篇东南沿海

机构

  • 19篇兰州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24篇叶锦花
  • 2篇黄国信
  • 1篇徐靖捷
  • 1篇李晓龙
  • 1篇李飞

传媒

  • 3篇学术研究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盐业史研究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间文献与盐场历史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前的盐场历史研究,与历史上盐场的重要性并不相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往的盐场历史研究主要依靠官方文献。民间文献对于深化盐场历史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切了解国家典章制度如何在盐场运行,加深我们对盐场制度运作机制的认识与理解,还可以让我们把握盐场社会的整体面貌。只有在深刻掌握这些问题之后,我们才可以系统而深入地理解传统时期的盐场历史。
黄国信叶锦花李晓龙徐靖捷
关键词:家族组织
谱牒与明清盐场地区社会研究——以1934年编修的《南浔粘氏皆山家谱》为例
明清时期,山东、两淮、两浙、福建、两广等沿海地区及山西、四川、云南等内陆地区盐场广布,盐场地区是构成中国的重要部分。盐场不仅直接关系到地方乃至国家的盐政运作,而且与地方社会演变密切相关,是探讨明清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虽...
叶锦花
文献传递
配户当差? 明代福建泉州的户籍与户役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一般认为明代的户役制是配户当差,户籍名色与户役类别一一对应,实际上明代官府征调户役并不完全是配户当差,地方上籍别与役别关系复杂且动态演变。明初,泉州配户当差,但民户供应民差、灶户承办灶役、军户服军役的规定仅停留在官府征役和编户应役的原则上,民间实则多籍多役。多籍多役及明中期泉州盐场制度改革在客观上变更了役户应承户役类别,使得民户、军户都可能成为盐课缴纳的主体。此户籍户役制度变迁的直接契机是民差、军饷、盐课的不足,而根本性原因则是配户当差制本身及其与运作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叶锦花
关键词:明代户籍
盐利、官员考核与地方军饷——正统年间福建泉州盐课折米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明初,泉州盐课为本色盐,作为盐课缴纳盐场的食盐主要借助"开中法",由盐商运销,但因官盐运销成本高、利润低,盐商不愿报中,导致泉州盐课积压严重。福建相关官员为了避免盐课亏折阻滞仕途,于正统三年制定了让盐商在福建境内各盐场搭配支取盐引的政策。不过,新法不仅没有解决泉州食盐运销的实际问题,而且加重盐商运盐成本,难以真正缓解食盐积压现象。正统八年,在福建沿海卫所粮仓管理体制改变、卫所缺粮的情况下,新获得管理权的福建布政司官员奏准了浔美、氵丙州、浯州三场盐课折米,盐折米充当卫所官兵的月粮。该法一箭双雕,既为地方卫所军饷提供稳定来源,又消除了官员盐课考核之困扰。正统年间泉州盐课折米涉及盐商利益与官员仕途,是开中法实际运行状况、地方军政演变和官员考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叶锦花
关键词:军饷卫所
财政、市场与明中叶福建食盐生产管理被引量:3
2020年
明中叶福建食盐生产管理的目的、方式及范围变化与国家财政、地方市场变迁密切相关。正统、天顺朝,福建产盐管理的重心在盐场,运司系统收盐、供应盐商开中,以满足国家实物财政需求,并利用直接干预盐场食盐生产要素投入和食盐供应的办法解决盐政运作中出现的产盐量过多、盐商不愿报中等问题。然而相关措施与市场逻辑相违背,成效有限。此后福建官府逐渐将盐课改折,促使盐课与食盐及其市场脱离关系,盐课司以征收米粮或白银形式的盐课为管理重心,而放任食盐生产。嘉万年间,国家财政白银化且压力大,为获取白银,福建官府将场外盐生产视为新财源,并利用产盐地既有条件,灵活收税。如漳州府产盐县随粮带征盐坵税,泉州府各盐课司征收坵盘税,而福宁州细盐生产则由盐商代管。制盐管理范围扩大,而官府也不再直接干预食盐生产。
叶锦花
关键词:明代财政食盐生产管理
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2015年
明代福建泉州盐场地区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转型。明初,在本色盐课制度下及"画地为牢"的社会中,具有徭役性质的制盐业成为泉州盐场地区最为主要的产业,而农业次之,商业行为甚少。正统朝以来,随着盐课改折,一方面官府放松对泉州食盐产、运、销的管制,盐业成为民间自由产业并在市场机制主导下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泉州灶户人身、职业所受到的控制减弱。与此同时,州县及卫所对盐场地区民户、军户的管辖亦转向间接。泉州盐场地方人户活动范围、生计选择的空间都得到扩大,他们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抓住政治、经济新形势,参与商品交易、经济作物种植、手工业品制作、蛏和蚝的养殖,促进泉州盐场地区商业、农业、手工业、海产养殖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
叶锦花
关键词:明代区域经济
王朝制度、地方社会与盐场兴衰——广东香山场与福建浔美场之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明清时期,广东的香山场和福建的浔美场都是重要的产盐区。明初香山、浔美两场都较为一致地遵循朝廷的盐场管理制度,但因所处地方不同,在地理环境和区域社会变迁进程中逐渐呈现不同的发展脉络。尤其在明中期以后,两场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盐场组织结构和发展趋势,最终兴衰不一。本文表明,盐场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的变迁除了与王朝制度相关外,还与地方的地理环境、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
叶锦花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盐场
福建晋江浔美盐场制盐技术考被引量:5
2013年
传统时期,中国各地海盐生产技术改进的历程并不一致,其中,福建晋江浔美盐场是较早改煎盐法为晒盐法的盐场之一,至迟到元代,浔美场已大规模采用埕漏法制盐。制盐技术的改进不仅降低了制盐成本,大幅度提高了食盐产量,而且还促成了元代福建盐政管理体制的多次调整,以及相关盐场的裁撤与合并。明初以降,与其它盐场相比,浔美场的制盐技术却停滞不前,直至民国依然采用埕漏法,此则与当地具体的盐政体制、历史社会背景相关。故而以制盐技术为视角切入,对于理解区域社会盐政的运行和变革,当有一定的裨益。
叶锦花
关键词:盐政
明代盐场制度变革与州县赋役调整——以福建同安县为中心被引量:3
2015年
明代福建同安县与境内的浯州盐场在赋役制度上虽相互独立,然而在赋役征调的实际运作中却因科派对象重叠,民、灶赋役轻重不一等因素而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正统年间,浯州场盐课折米,同安县民户被拨补引米,免民差,致使"民差偏累",同安县为此将灶户编入均徭。成化、弘治年间,浯州场灶户宦官张敏及其家族多次奏免浯州场灶户差役,并将因此减少的同安县民差特别是弓兵、驿传等重役转嫁至泉州府其他县,由"他县代编"。在正德、嘉靖年间,浯州场灶户士绅仍不断促使灶户差役优免,使得盐田役银轻于民田,大量民田流向灶户,而"他县代编"法也引起代编县的不满及赋役征调的不稳定,最终促使泉州府出面以"府"为单位重新进行差役摊派,将驿传等役"七县融编"。
叶锦花
关键词:明代盐场
区域经济发展与食盐运销制度变革——以明代福建漳州府为例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通过梳理明代福建漳州府食盐运销制度演变历程,分析盐政变革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盐政变革除涉及军政、财政外,还与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紧密相关。明初漳州府食盐只是民间互通有无的物品。明中期,漳州府商品经济发达,食盐成为大宗商品,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在盐利的驱使之下,漳州府各种势力互相争夺,促进盐法变革。本文的分析也说明了明初时并非所有地方都实行食盐专卖制度。因此,考察明代食盐运销制度时,切不可将专卖制作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不加考虑的"常识"。
叶锦花
关键词:经济发展明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