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秀山

作品数:116 被引量:49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著

领域

  • 97篇哲学宗教
  • 7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4篇哲学
  • 16篇黑格尔
  • 13篇西方哲学
  • 9篇哲学史
  • 9篇现象学
  • 8篇道德
  • 8篇形而上学
  • 7篇判断力批判
  • 7篇《判断力批判...
  • 6篇多德
  • 6篇亚里士多德
  • 6篇真理
  • 6篇知识论
  • 6篇伦理
  • 6篇古典哲学
  • 6篇柏拉图
  • 5篇德国古典哲学
  • 5篇中国哲学
  • 5篇伦理学
  • 5篇胡塞尔

机构

  • 9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8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114篇叶秀山
  • 1篇吕祥
  • 1篇张晋藩

传媒

  • 17篇江苏行政学院...
  • 1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1篇哲学研究
  • 9篇浙江学刊
  • 8篇中国哲学史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世界哲学
  • 5篇云南大学学报...
  • 4篇哲学动态
  • 4篇开放时代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清华西方哲学...
  • 2篇新华文摘
  • 2篇文史哲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社会学家茶座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苏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庄子》的“反讽”精神——读《庄子》书札记被引量:4
2016年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堪称"异类",它不具备《论语》、甚至《老子》的指导当权者如何治理国家的教导功用,而是以一种彻底的否定态度揭示世界的虚幻性,表现出了"反讽"和"解构"的精神,以一种悲喜剧的态度向传统的世界告别。与具有积极的否定精神和建构精神的欧洲哲学相比,《庄子》揭示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即在缺少"知识论"充分支持的条件下,直接从"生活经验"出发思考"形而上"的哲学问题,这种思考不是"元-物理学"的,而是"原-本体论"的;而《庄子》所指示的"自由"也终归于"梦幻",归于审美的愉悦之路。
叶秀山
关键词:《庄子》反讽建构性
欧洲中古“神学”的“天国”
2015年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对古代希腊哲学施加了诸多影响,作为东方宗教的基督教也很快被"西化",成为"西方-欧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在这个"西化"的"过程"中,传统的欧洲哲学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使这个宗教更具有"理论"的"深度",渐渐地成为一股强大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力量。这一宗教的"教化人心"的力量在于把"信-信仰"放在"知识"之上,而由"哲学"之助,它的"信仰"不是"迷信",而是"理性"的,有"理论-理路"根据的,故而有"凝聚"为一种"力量"的可能性。
叶秀山
关键词:基督教信仰
创造与传统——新世纪哲学断想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从传统与创造、批判与继承、理想与现实三个方面比较了中西哲学的不同取向。作者指出 ,中国哲学重传统 ,西方哲学重创造 ;西方学术传统蕴涵有“否定”、“批判”的精神 ,中国学术更重视发扬继承。中国哲学强调“接着做” ,欧洲强调“重新做” ,但两者都是“从头做” 。
叶秀山
关键词:中国哲学中西哲学西方哲学学术传统中国学术
确信“自由”的“存在”,追求“存在”的“自由”
2013年
哲学始于追问"始基",而"始基"则是个自己产生自己的初始因。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一开始就隐含着对"自由-自己"的追问。苏格拉底-柏拉图对"理念"的追寻也同样指向一个"自己",不过这个最终的"自己"是一个圆满的、理性的"绝对自己"。它因其圆满而是可确信的存在。如果说在古代哲学里,"自由"还只是作为绝对的自己或自因的自己被追问,那么到了近代的康德哲学,自由则成了哲学的核心问题;而在黑格尔那里,自由甚至成了哲学的对象本身,所以,哲学成了自由的科学,成了追问自由与确证自由的科学。
叶秀山
关键词:哲学
世间为何会“有”“无”被引量:13
1998年
本文认为,“有”“无”问题涉及形而上学基础,也涉及海德格尔的全部思想。传统形而上学只知问万有之“有”,不知问“无”,而万有之“有”实为一个抽象的思想体,世间并无此种思想体,有的是可无化万有又可成就万有的“无”。因为世间是人的世间,而人就是海德格尔的Dasein,即会死者。因此,人的存在是生生死死的存在(过程),“生”是“有”的根据,而“死”则是“无”的“龛位”。因“生”而展开出(有)一个世界,“生”着同时就是“死”着,这个世界又是(有)一个“无”。作为“无”存在,意味着作为否定(无化)了一切存在者的自身存在,“无”即存在自身,它是万有的起源、本质和真理。从“无”到“有”,让自身(真理)显现,这是人要做的事情。天、地、人、神就在人的这种“事事”中拧在一起在世,并作为存在的“命脉”
叶秀山
关键词:传统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基础存在者《存在与时间》
为庆祝建院十周年而公布一份答卷
1988年
下面这份答卷是报考今年“西方哲学通史”博士生的吕祥同志做的,我愿意向大家推荐这份答卷。 对于“西方哲学通史”的这四道专业试题,我在出题时是有一些考虑的。这四道题当然淡不到囊括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但还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的分析,可以大体看出考生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掌握和理解到什么程度,而同时又可以归总于第一题所要求回答的对西方“哲学”本身的理解上去。围绕这四个问题,我自己自然也有一些想法,但就题目本身而言,并没有很偏僻的,主要是提供考生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发挥的机会,所以我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但并没有“标准答案”。我在“等待”。 应该说,在读到吕祥的这份答卷时,我的确十分高兴,甚至有点激动。我的“等待”
叶秀山吕祥
关键词:西方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史通史柏拉图理念论
“神性”,太“神性”了——克尔凯郭尔的“神”
2015年
克尔凯郭尔认为“绝对存在”的“神”并非超越的,而是“现实”的。它依靠的并非逻辑证明,而是时间中“瞬间”的“存在意识-自由意识”,在于和“神-永恒”“直接”交往。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自由,人就会“意识”到有一个“绝对相异者-他者”的“存在”,他“愿意”为自由者“牺牲一切”,决不推卸“责任”,包括“不是应该”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上的“仆位”之“神”,“瞬间”就“在”我们的“瞬间”之中。
叶秀山
学术研究与学术行政
2011年
50多年来,我一直在一个单位作学术研究,很少注意过所在单位的行政和管理工作,顾名思义,“管理”是“管”我们的,“行政”自然是“行政领导”。一般“被管者”不愿意“被人管”,“领导”和“群众”又总是有矛盾的,于是,从我们年轻的时候起,就主张把“学部(社科院前身)”那个“大屋顶”掀掉,只盖一个“小屋顶”。
叶秀山
关键词:行政领导学术研究社科院屋顶
概念论与概率论:从笛卡尔说起
2015年
笛卡尔通过'我思故我在'展开对经验命题的怀疑,由此开创了理性主义传统,其中体现了'概念论'与'概率论/可能性论'的关系。'概念论'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对事物的'质'进行认识和思辨,而'概率论'则关乎现实世界可能性,对事物的'量'和'几率'进行计算。笛卡尔通过掌控着世界可能性的'神'来保证经验概念的可靠性,并通过广延等几何学—数学观念建构其概念体系,体现了他的'概念论'中蕴含着'概率论',并且'概率论'支撑着'概念论'。'概念论'与'概率论'作为哲学超越的两种方式同样影响深远。欧洲的哲学传统一方面通过'概念论'建构了思辨的哲学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概率论'发展经验科学,拓宽了人们对作为本体的生活世界的认识。
叶秀山
关键词:我思故我在概念论概率论笛卡尔
论艺术的古典精神─—纪念艺术大师梅兰芳被引量:3
1994年
叶秀山
关键词:古典精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戏曲艺术大师表演艺术表演体系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