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凤霞 作品数:18 被引量:8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5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型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型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4例HCC(A组)、10例FNH(B组)的实性成分的CT灌注值;比较FNH实性成分与远处肝组织CT灌注值;比较HCC实性成分、灶周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结果 A组的实性部分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HPI)都低于B组,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高于B组,其中HAP、PVP及HPI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高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并存在统计学意义;病灶实性部分的PVP低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中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TLP高于远处肝组织,PVP低于远处肝组织,其中HAP、HPI及PV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肝癌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李靖翊 刘建滨 史凤霞 史凤霞关键词:灌注成像 肝细胞型肝癌 超声分层应变技术评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与磁共振比较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分层应变技术评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我院经临床诊断为AVMC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37例作为病例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将病例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心脏磁共振(CMR)参数做对比分析;应用超声分层应变技术测量两组左室三层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周向应变(GCS),分析组间差异及与CMR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MR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低估了病例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每搏输出量(SV)(P<0.05)。病例组左室三层心肌GLS及GCS的绝对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01),与CMR参数视觉存在分数(VPS)均成负相关(P均<0.001)、LVEF均成正相关(P均<0.01)。结论:超声分层应变技术在早期识别AVMC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损害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钟刚 龙湘党 敖琨 谢娟娟 史凤霞 周琼 李巧荣 卓宇关键词:心肌炎 25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出将经256排螺旋CT及临床资料初步诊断为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将病理结果确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筛选出来,行CT灌注扫描。最后得到10例病例,比较10例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实性成分与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结果: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实性部分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总肝灌注量(TLP)高于远处肝组织,门静脉灌注量(PVP)低于远处肝组织,其中HAP、HPI及PV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李靖翊 刘建滨 史凤霞关键词:灌注成像 局灶性结节增生 骨外尤因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2024年 目的 探讨骨外尤因肉瘤(EES)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3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EES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特征,其中7例行CT检查(增强5例),9例行MRI检查(增强8例)。结果 病灶位于脊柱旁3例,右咽旁间隙1例,纵隔1例,左大腿1例,左耻骨旁软组织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前列腺2例,左肾1例,胰腺1例,肝脏1例。14例EES均表现为单发实性肿块,13例呈团块状,病灶最大径线48.0~180.0 mm。8例密度或信号不均匀,8例可见囊变坏死,1例钙化。增强后8例呈不均匀强化,12例呈重度或中重度强化。10例形态不规则,11例有周围器官或组织侵犯,3例无周围器官和组织结构侵犯,5例合并周围骨质破坏,1例合并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和血栓、髂静脉血栓。结论 EES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上多表现为骨外软组织内体积巨大的实性肿块,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常伴囊变、坏死并侵犯周围器官或组织,影像学对术前诊断、临床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史凤霞 刘宇 刘鹏 谭显政 范立新关键词:尤因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表现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和MRV表现。20例均行常规MRI,10例行MRI增强,15例行MRV检查(2DTOF)。结果20例常规MRI检查中,12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T1WI,T2WI和FLAIR静脉窦内见等、高或低信号,3例静脉窦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但伴有脑组织水肿、出血、梗死及脑积水。5例海绵窦区T1WI见稍低或等信号,T2WI见高信号并可见强化。15例MRV见静脉窦高信号缺失、静脉窦粗细不规则、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相互结合可有助于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作出正确诊断。 史凤霞 王小宜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25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出将经256排螺旋CT及临床资料初步诊断为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将病理结果确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筛选出来,行CT灌注扫描.最后得到10例病例,比较10例局灶性结节... 李靖翊 刘建滨 史凤霞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 灌注成像 文献传递 3.0T MRI对四肢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附12例报告)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3.0 T MRI对四肢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四肢神经鞘瘤病例资料,12例行MRI平扫,6例行MRI增强。总结四肢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位于大腿5例,小腿后部1例,踝关节后部1例,前臂2例,肘部1例,上臂1例,手掌1例。单发10例,多发2例,12例共14个病灶。14个病灶均位于四肢肌间神经血管束走行区内,表现为沿神经干走行的梭形或椭圆形肿块(14/14),"靶征"(12/14),"神经出入征"(12/14),"脂肪分离征"及"脂肪尾征"(14/14)。T1WI病灶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2个病灶见靶征。增强后4个病灶见靶征;2个病灶不均匀强化;1例呈环状强化。14个病灶均包膜完整。结论沿神经干走行的梭形或椭圆形肿块、"神经出入征"、"靶征"、"脂肪分离征"和"脂肪尾征"是MRI四肢神经鞘瘤的特征性表现,MRI对四肢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是四肢神经鞘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史凤霞 刘建滨 郭一清关键词: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 5例子宫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2023年 1病例报告病例1,43岁,G4P1,因阴道流血16天伴间断大出血5天,于2017年4月13日入院。患者有1次剖宫产和3次人工流产手术病史,阴道流血呈阵发性增多,色鲜红,每半小时就浸透2~3片卫生巾,出血持续2~3小时可自行减少。全身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贫血貌。专科检查阴道内积血约300 ml,宫口可见活动性出血,子宫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门诊资料:血红蛋白(Hb)119 g/L. 魏颖颖 姚穗 厉碧荣 朱定 史凤霞关键词:人工流产手术 全身体格检查 阴道流血 病例报告 子宫动静脉畸形 卫生巾 肝内胆管结石及其相关的隐匿性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隐匿性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2019年诊断的28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隐匿性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男性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9岁。临床、影像、大体检查均未见占位性病变。镜下观察,所有病例均可见高级别胆管上皮内肿瘤,其中13例可见浸润癌,浸润灶直径从0.2~1.2 cm不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胚抗原(CEA)及p53在高级别胆管上皮内肿瘤及浸润癌中均为阳性,Ki-67呈核阳性表达,在浸润癌区域阳性率5%~10%。25例随访1~51个月,6例死亡,余19例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隐匿性胆管细胞癌是临床、影像及病理都易漏诊的病例,需要提高对其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认识,但其预后及治疗尚需更多病例进一步研究。 谢功勋 史凤霞 李艳春 陈志鸿 李美梁 赵洁 刘鹏 向梦琴 郭伟 胡庆 刘晓颖 李红玲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细胞癌 浸润癌 组织学形态 占位性病变 临床信息 胆囊内瘘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对胆囊内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内瘘的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34例胆囊内瘘中内瘘部位有37个,其中3例有2个不同部位内瘘,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22个,胆囊胃窦瘘5个,胆囊结肠瘘10个,合并Mirizzi综合征5例。MSCT、MRI、MRCP直接显示胆囊内瘘瘘口30例,瘘口33个(89.19%),胆囊结石24例(70.59%),萎缩性胆囊炎23例(67.65%),胆管结石22例(64.71%),胆囊积气17例(50%),胆管积气17例(50%),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34例(100%),既往胆囊结石消失或异位出现及结石性肠梗阻2例(5.88%)。结论胆囊内瘘的直接征象是胆囊与周围脏器的瘘口,间接征象是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积气、胆囊积气、胆囊与相邻脏器粘连、既往胆囊结石消失或异位出现及伴胆石性肠梗阻。 史凤霞 刘建滨 郭一清关键词:多层螺旋CT 磁共振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囊内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