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华语
- 作品数:51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试论3—9世纪重庆的经济开发被引量:2
- 2001年
- 本文从人口、政区两个方面切入 ,着重考察了 3— 9世纪重庆经济开发的嬗变轨迹 ,其基本态势是持续发展 ,稳步上升 ,进展缓慢。文章认为 ,相对安宁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重庆的经济开发 ;而偏僻闭塞 ,远离先进的经济、文化中心又阻碍了重庆的前进。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中 ,重庆应当加大开放力度 ,强化与国内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才能紧跟时代步伐 ,实现经济腾飞。
- 卢华语
-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人口经济开发政区
-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的课外延伸活动被引量:2
- 2013年
- 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生、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强化培训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通过教学改革以推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基础强化培训这一问题,卢华语认为,课外延伸活动适用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应将课外延伸活动纳入学科教学活动,注重计划性、针对性及其理论与实践研究。范奎山认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要重视教与学的动态过程,突出文学类课程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熏陶,完善文学类课程的结构和设置。孙卫红认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应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即: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理清知识结构与"开枝散叶"相结合,数学语言、文字表述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夯实基础知识与深化拓展课本知识相结合,数学思想方法训练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何开丽认为,应建立一套适合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英语课程体系,以满足他们对文化和英语的学习需求。卢炳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西南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情况,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就如何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对策。
- 卢华语
- 关键词:文学类课程高等数学非智力因素
- 近年来古代重庆经济研究综述
- 2001年
- 从经济开发、农副业生产、手工业、市场、商业、交通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古代重庆经济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认为国内学者对该地区的经济研究虽取得可喜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多数研究水平不高,今后无论在研究领域的拓展,还是研究方法的更新及研究深度的加强上,均有待继续努力。
- 卢华语
- 关键词:经济研究
- 旅游文献资源开发利用刍议被引量:9
- 1999年
- 卢华语
- 关键词:旅游文献文献资源《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旅游学科旅游专业数据库建设
- 蜀汉重庆人口考
- 2001年
- 考蜀汉时期重庆人口,由于《三国志》阙“地理志”,无直接材料可作依据,只能凭间接材料。先求东汉重庆人口及其在益州(含凉州武都郡)人口中之比重,再考蜀汉兵力以证蜀汉人口,后依东汉重庆人口在益州人口中的比重,考出蜀汉重庆人口为户199 650、口689 700。
- 卢华语
- 关键词:人口历史考证
- 魏徵籍贯辨
- 1998年
- 唐初杰出政治家、史学家魏徵的籍贯,史籍记载颇有歧异,今人论述率多纷纭,似有辨析的必要。籍贯指祖上所居或个人出生地;古人重郡望,又往往以郡望为籍贯。祖上所居、郡望和出生地,对某一个人来说,有的可能一致,而更多的则往往不一致。
- 卢华语
- 关键词:籍贯出生地郡望史籍记载唐初新唐书
- 《旧唐书·地理志》西南地区正误被引量:1
- 2005年
- 《旧唐书》虽经校勘,然仍有不少未尽善处。本文对《地理志》所记西南地区所涉诸州的州县领属、所领县数、设置时间及其变更等的失误,进行了订正和补遗。
- 卢华语
- 关键词:《旧唐书·地理志》正误
- 略谈旅游文献的分类被引量:3
- 1999年
- 随着旅游学科的建立,探讨图书分类法中旅游文献的分类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迫切;只有以整个旅游学科而不是以旅游学科的某个研究侧面为旅游文献的分类基础,才能确立一种较为科学而完备的旅游文献分类体系和标准。
- 卢华语
- 关键词:旅游文献
- 论魏徵的治国理论
- 1997年
- 魏徵的治国理论包括五项基本内容,即“修身”、“行仁义”、“行礼立信”、“任贤勿贰”、“慎罚”。其核心是“积德”。这些都是针对君王而言的,所以也称“君德论”。魏徵的治国理论既是上古治国理论的再生,也是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政治斗争经验的总结。
- 卢华语
- 关键词:治国理论积德
- 唐天宝间江南地区的麻布产量及社会需求被引量:1
- 2017年
- 江南是唐代最重要的麻布生产中心。据《新唐书·地理志》相关资料可知,唐天宝间江南地区每户实有麻田12亩;又据《通典·食货典》等资料推算得知,天宝十四载(755)江南地区课户与不课户的比例分别约占当时总户数的60%和40%,进而可计算出唐天宝间江南地区年产麻布凡27 626 745.6端。唐代江南地区对麻布的需求紧迫而多样,一是可输纳赋税,二是充着衣料,三是成为日常用品(如布囊、麻袋等)的材料,四是充当货币职能等。江南地区麻布的产量及社会需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也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 卢华语
- 关键词: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