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相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柳叶蜡梅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研究柳叶蜡梅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正常C57BL/6小鼠;模型组用75%酒精溶液(8 mL/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4 d,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柳叶蜡梅组用柳叶蜡梅提取物(12 g/kg)溶于生理盐水后灌胃,每天两次,连续11 d;实验组先按柳叶蜡梅组方法灌胃11 d,同时在最后4 d按模型组方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比较各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并评价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观察柳叶蜡梅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柳叶蜡梅提取物可明显减轻酒精所致急性肝损伤,实验组小鼠血清ALT[(148.75±13.30)U/L]、AST[(170.75±16.96)U/L]与模型组ALT[(260.75±27.35)U/L]、AST[(337.75±37.68)U/L]相比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和炎症反应减轻(P<0.05)。结论柳叶蜡梅提取物在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可能成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新的治疗策略。
- 张健健陆天飞董彪王维刚崔小兰戴绘娟华相伟李大伟陈琪张明张建军费俭夏强
- 关键词:小鼠肝脏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 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用于预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作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系统用于预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1例小儿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患儿术前诊断均为胆道闭锁。术前对每例患儿进行PELD评分,根据PELD评分将患儿分为两组:低分组(PELD评分<16分,62例)和高分组(PELD评分≥16分,39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年龄和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性别、移植物(肝)重量/受体的体重、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LD高分组患儿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分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PELD评分可用于预测婴幼儿肝移植的预后,为婴幼儿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的治疗、监护及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对于术前PELD评分较高的患儿,应加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监护处理。
- 李大伟陆天飞华相伟夏强张建军李齐根徐宁陈小松张明韩龙志奚志峰
- 关键词: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
- 胆汁淤积性疾病中低氧诱导因子-2α对心肌营养素-1表达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2019年
- 背景:研究显示心肌营养素-1(CT-1)在器官损伤保护以及糖、脂代谢等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的:探讨胆汁淤积性疾病中低氧诱导因子(HIFs)对CT-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招募胆道闭锁患儿23例,7名健康活体肝移植供体作为对照组。以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IF-1α、HIF-2α、CT-1细胞定位和表达。在体外实验中,予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强氧化剂 H2O2处理,并以RNA干扰技术沉默HIF-2α表达,以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PCR检测HIF-2α、CT-1表达变化。结果:在胆汁淤积患儿肝组织中,HIF-2α和CT-1共同分布于胆管细胞以及基质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和炎性细胞,HIF-1α仅偶见于炎性细胞。与健康对照者的肝组织相比,胆汁淤积患儿肝组织中HIF-2α、CT-1表达明显升高。 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可显著上调HUVEC HIF-2α、CT-1表达,HIF-2αsiRNA则可在转录水平抑制 H2O2诱导的CT-1表达。结论:在小儿胆汁淤积性疾病中,CT-1表达受HIF-2α而非HIF-1α调节。胆汁淤积进程中的氧化应激中存在HIF-2α依赖性的CT-1表达调节机制。
- 陈勇华相伟黄冰源王绮夏王绮夏夏强
- 关键词:心肌营养素-1胆道闭锁氧化性应激
- 小动物断层扫描系统在小鼠爆发性肝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 利用小动物断层扫描(MicroCT)系统观察内毒素联合D-氨基半乳糖(LPS/D-GalN)所致小鼠爆发性肝损伤模型中的影像学表现和CT值变化,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与小鼠肝损伤之间的关系及机制.方法 取5只雄性C57BL/6小鼠进行爆发性肝损伤造模(LPS 10 μg/kg+D-GalN700 mg/kg,腹腔注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3h、6h利用MicroCT行小鼠活体肝组织扫描,根据扫描图像所获得资料测量小鼠肝脏的平均CT值,分析比较各组肝损伤征象的显示率差异.同时,取20只小鼠分为4组,造影剂(ExiTron nano 6000)组,给予造影剂注射,检测造影剂对肝脏有无毒性;PBS组,给予同造模组相同剂量的PBS注射;造模3h组,肝损伤造模后3h取血和组织标本;造模6h组,造模后6h取标本.然后比较MicroCT显像与小鼠血液及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以ExiTron nano 6000做为造影剂,MicroCT可清晰的显影肝脏和脾脏的二维和三维结构.LPS/D-GalN可以造成严重的肝脏损伤.给予LPS/D-GalN处理后3h,小鼠肝脏的CT值明显升高,体外实验证明LPS可增强巨噬细胞吸收造影剂的能力.结论 MicroCT可通过无创方法在小鼠爆发性肝损伤早期反应肝脏损伤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 李大伟华相伟张江姚菊芳戴慧莉孔究明
- 关键词:NANO小鼠
- 天然免疫在婴幼儿胆道闭锁发病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婴幼儿胆道闭锁(BA)是一种由于小儿肝内外尤其是肝门胆管纤维化阻塞导致的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此病发展迅速,如不积极手术治疗多数患儿将在一年内因肝衰竭死亡。治疗方法主要是葛西手术和肝脏移植,而大多数患儿最终不得不接受肝移植。虽然肝移植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但术后患者肝脏病理活检显示纤维化仍持续进展。所以通过对疾病病因的研究来找到对于患儿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华相伟马雄夏强
- 关键词:胆道闭锁婴幼儿发病过程天然免疫手术治疗胆汁淤积性
- 不同时期婴幼儿胆道闭锁活体肝移植的预后情况:单中心101例经验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2010年前后婴幼儿胆道闭锁活体肝移植预后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时期手术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101例婴幼儿胆道闭锁活体肝移植病例资料。根据移植年份的不同将病例资料分为2006-2009年和2010-2012年2组,分析并比较2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和预后情况。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卡方检验。结果 2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2012年组受者术中出血量(t=2.05,P=0.04)和供肝冷缺血时间(t=3.25,P<0.01)显著低于2006-2009年组。2010-2012年组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χ2=4.27,P=0.04),肺部感染并发症(χ2=4.47,P=0.03)和急性排斥反应(P=0.03)的发生率显著低于2006-2009年组。2010-2012年组受者术后生存情况明显好于2006-2009年组。2010-2012年组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4%和88.4%,而2006-2009年组为84.4%和75%。结论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逐渐完善和规范的随访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 华相伟夏强张建军李齐根徐宁陈小松张明薛峰韩龙志王鑫夏雷罗毅沈丛欢邢天宇奚志峰
-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移植婴儿预后
-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模型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改良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单独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和致死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PAP 3 h组、APAP 6 h组和APAP 12 h组,每组5只。饥饿15 h后用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肝损伤。测定各组血清ALT、AST及胆红素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损伤情况。观察生存率时,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禁食+APAP(500 mg/kg)组、禁食+APAP(300 mg/kg)组和不禁食+APAP(500 mg/kg)组,四组同时给药,然后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绘制四组小鼠的生存曲线。小鼠注射APAP后,随时间的延长,ALT、AST水平逐渐升高,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小鼠肝脏HE染色可见,APAP中毒组小鼠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禁食+APAP(500 mg/kg)组小鼠自16 h开始出现死亡,72 h时全部死亡,死亡率明显高于不禁食组和禁食+APAP(300 mg/kg)组小鼠。该研究对APAP引起的C57/BL6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进行改良,使其更加稳定和便于研究,为进一步探究APAP诱导肝毒性的机制及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 李大伟陆天飞华相伟张健健王维刚崔小兰戴绘娟张明夏强
-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