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品中
- 作品数:60 被引量:66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矩形钉与恩德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手术并发症比较研究
- 2001年
- 目的:总结应用矩形钉与恩德Ender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用矩形钉和44例用恩德钉作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干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固定器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恩德钉内固定组成角大于10°者5例,钉尾穿出骨皮质外者7例,断钉1例;矩形钉内固定组成角约5°者5例,钉尾穿出骨皮质1例。除恩德钉内固定组1例延迟愈合外,其余病例于3个月至5个月内骨性愈合。结论:恩德钉与矩形钉内固定对胫骨干骨折均有良好疗效,矩形钉比恩德钉更具优越性。
- 史群伟区品中
-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矩形钉手术并发症
- 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折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
- 本文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政区48165例5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胸腰椎X片测量,以了解中国汉族中老年人群骨折患病率分布情况.
-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蘋如
- 关键词:中老年人群骨折患病率
- 文献传递
- 广州地区骨质疏松症合并髋部骨折骨密度阈值的研讨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有用的数据和措施。方法 调查和分析 13 3例年龄在 65岁以上 ,受伤后两周内入院治疗的男女性不同类型的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情况 ,分析及提出髋部骨折的骨密度阈值。结果 无论何种类型的股骨颈骨折男性的骨密度均比女性高 ,差异有显著性 ,虽然男性股骨颈骨折平均BMD≥ - 2 3 1SD ;但其中 73 %病例有 1个部位骨密度≤ - 2 5SD。女性股骨颈骨折和男、女性粗隆间骨折髋部骨量损失相近似 ,都明显低于男性股骨颈骨折。结论 股骨颈骨折的类型以及粗隆间骨折Garden分型与骨量无关 ;外伤后女性发生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与骨量无关。男性发生粗隆间骨折与骨量丢失更多有关 ;男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都可以用骨密度减低 2
- 区品中刘红光刘兴漠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骨密度阈值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方法 将老年T2DM患者 338例分为 6 0~ 6 9岁和 70~ 79岁组 ,应用DPX L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左侧股骨Ward’区骨密度 ,并与非老年 (5 0~ 5 9岁 )T2DM患者 199例及本地区健康老年人 (老年对照组 ) 5 31例进行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比较。 结果 (1)女性老年T2DM组腰椎、Ward’s区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高于非老年T2DM组 ,但低于老年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0 1,70~ 79岁组腰椎除外 ) ;(2 )男性老年T2DM组腰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与非老年T2DM组和老年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6 0~ 6 9岁组Ward’s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于非老年T2DM组和同龄对照组 ,但 70~ 79岁组低于同龄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0 1) ;(3)老年T2DM组患病前的体质指数 (BMI)高于老年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0 1)。 结论 老年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因年龄、性别和部位的不同而表现为高于或等于非老年T2DM患者 ,低于或等于健康老年人。
- 李万根麦坤仪林伟区品中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T2DM骨密度
- 应用双能量骨密度仪做骨密度与骨质疏松骨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7
- 1995年
- 50岁以后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有许多方面。其中非暴力因素引起的脊椎、股骨颈及腕部等以小梁骨占优势的部位骨折的发生率则因骨量的逐步减少而连续上升。因此骨密度的监测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提示骨折的危险值是积极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一个重要手段。
- 区品中唐华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 B1.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
- 笔者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及采用三种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五大行政区的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文章对此做了介绍.
-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蘋如廖二元
-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年人流行病学研究
- 文献传递
- 广州地区骨量峰值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广州城乡居民骨量峰值及其特点和影响中青年妇女骨量的因素 ,为原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有用的数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地区 2 0~ 4 9岁城乡正常男女性居民 4 80人 ,先行问卷调查再进行腰椎 (L2~ 4 )正位和髋部的双能X线骨密度 (BMD)的测量。结果 男性腰椎和髋部骨量峰值 (PBM)出现在 2 0~ 2 9岁 ,L2~ 4 的PBM值为 1 14 0± 0 0 12 9(g cm2 ) ,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腰椎和髋部PBM出现在 30~ 39岁 (髋部的Ward’s区出现在 2 0~ 2 9岁 ) ,L2~ 4 的PBM为 1 138± 0 0 99(g cm2 ) ,男女性无显著差异。髋部PBM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 4 0~ 4 9岁不论L2~ 4 和髋部BMD女性都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妊娠、分娩、哺乳、避孕药、输卵管结扎术对骨量影响无显著性。结论 广州地区女性的PBM近似北京及上海地区高于成都地区。 4 0~ 4 9岁女性腰椎及髋部BMD都高于男性 ,可能与广州地区女性从事较重农业劳动有关。男性则低于沈阳、北京。
- 区品中邓力平沈怀亮马翰章刘毅生林秀娟刘兴漠刘红光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 应用不同骨密度诊断标准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研究
- <正>目的应用骨峰值骨密度(BMD)减2.0个或2.5标准差(简称:2.0SD或2.5SD)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建立中国一般人群骨质疏松症(OP)骨密度诊断标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五大行...
- 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频如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 文献传递
-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特征被引量:25
- 2004年
- 男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与女性OP不同,男性病因主要有汹洒、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性腺功能减退。骨量峰值是决定患OP危险的主要因素,雄激素在男性获得骨量峰值和维持骨质量起重要的作用,抗雌激素或雌激素缺乏也会影响男性获得适度骨峰值。男性OP的主要症状通常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背部疼痛。雄激素、生长激素缺乏是男性OP的最主要病因;作为旁分泌激素,骨组织中产生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h-likegrowthfactorI,IGFI)受生长激素、1,25(OH)2维生素D的调节,且与血中睾酮和雌激素正相关;还有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IGFs/IGF结合蛋白调节骨的形成和吸收。治疗男性OP的关键仍然强调青春期获得较高的骨量峰值,老年人锻炼时强调适当的负重运动,合理使用抗骨吸收和促骨形成药物,因其发病机理复杂,需要明确病因的情况下作针对性的治疗,从而获取确切的疗效。
- 刘红光区品中
- 关键词:男性骨质疏松症雌激素流行病学骨密度
- 青年人群腰椎骨密度及标准差对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影响:多中心、大样本分析(英文)被引量:3
- 2008年
- 背景:不同地区骨峰值和标准差不同,对骨质疏松诊断率有较大影响。探讨建立一完整数据库为中国人骨质疏松诊断准确性提供依据。目的:探讨青年人腰椎骨密度和标准差正常参考值影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程度。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1997-01/1999-12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嘉兴和成都市完成。对象: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方法对全国6个中心骨密度参考数据库中11418人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男3666人,女7752人;年龄20岁~90岁;分别来自北京(2385人)、广州(1178人)、上海(1404人)、南京(2938人)、成都(1425人)、嘉兴(2088人),受试者来源于社区调查、健康体检和健康志愿者。方法:用GE-Lunar公司的DXA仪测量骨密度,调查全国6个中心11418人L2~L4腰椎后前位和髋部骨密度,建立了骨密度参考数据库。6个中心的仪器内部精度0.3%~0.7%,仪器间的精度1.1%。主要观察指标:①6个中心不同年龄组腰椎骨密度分布。②青年人群骨密度及其标准差值对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影响。结果:中国汉族女性以腰椎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青年人群的骨密度和标准差值,6个中心,最大差值分别为0.098g/cm2和0.027g/cm2。用6个中心及总体各自的青年人平均骨密度和标准差值为参考标准,对同一人群计算T-score和获得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不相同;发现青年人平均骨密度每变化0.01g/cm2,则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变化1.6%(呈正相关),其标准差值每变化0.01g/cm2,则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变化4%(呈负相关)。结论:青年人平均骨密度和标准差值不同引起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也不相同。为了让不同中心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有可比性,建议同一个类型的骨密度仪,同一个种族,同一个地区用一个设计较完善大样本的参考数据库,以其青年人正常参考值计算T-score。
- 王文志杨定焯蒋建军吴涛程晓光周琦卓铁军张华俦项静王洪复区品中刘建立徐苓黄公怡黄琪仁HS BardenLS WeynandKG Fqukner孟迅吾
- 关键词:青年人群骨密度标准差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