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

作品数:19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用药
  • 4篇细胞
  • 3篇药物
  • 3篇再灌注
  • 3篇增殖物激活受...
  • 3篇缺血
  • 3篇脑缺血
  • 3篇卡巴
  • 3篇卡巴拉汀
  • 3篇灌注
  • 3篇过氧化
  • 3篇过氧化物酶体
  • 3篇过氧化物酶体...
  • 3篇过氧化物酶体...
  • 3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氧化应激
  • 2篇药品

机构

  • 19篇武汉市第四医...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亳州职业技术...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9篇刘立
  • 10篇宋红萍
  • 3篇陈冠容
  • 2篇刘忠

传媒

  • 2篇医药导报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AERS数据库的两种剂型卡巴拉汀风险信号数据挖掘与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挖掘和分析卡巴拉汀透皮贴剂和胶囊上市后的风险信号与不良事件(ADE)特征,为两种剂型的卡巴拉汀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7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两种剂型卡巴拉汀的ADE进行数据挖掘,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较两种剂型卡巴拉汀的风险。结果:共得到卡巴拉汀透皮贴剂的ADE报告40839份,卡巴拉汀胶囊的ADE报告13742份。严重的ADE报告中男性更多,年龄主要集中在高龄老年(75~89岁),卡巴拉汀透皮贴剂和胶囊ADE上报数最多的地区分别为北美洲和南美洲,胶囊发生严重的ADE占比大于透皮贴剂。卡巴拉汀透皮贴剂和胶囊可能的风险信号常见于胃肠系统疾病、精神病类、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等。卡巴拉汀透皮贴剂需关注产品附着力问题以及皮肤刺激,卡巴拉汀胶囊致呕吐和呼吸衰竭的风险可能较高。结论:卡巴拉汀透皮贴剂和胶囊ADE警戒尚不完善,需更多的临床监护,以降低ADE风险。
屈思元刘立关鑫磊宋红萍
关键词:药品不良事件
复方硝酸甘油凝胶剂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复方硝酸甘油凝胶剂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复方硝酸甘油凝胶剂干预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模型,用CCK-8法、Transwell迁移实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能力。采用激素诱导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改变、测定胶原蛋白含量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硝酸甘油凝胶剂作用后能明显提升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细胞活力,增加高糖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模型向Transwell下室迁移的能力,促进划痕愈合;增加慢性难愈性大鼠创面胶原蛋白含量比;降低血清中IL-1、IL-6水平。结论复方硝酸甘油凝胶剂能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皮肤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降低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程静卢立关鑫磊吴涛刘立任朝阳宋红萍
关键词:慢性难愈性创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藏茵陈有效成分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代谢综合征(MS)是以肥胖、糖脂代谢异常以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藏茵陈是我国藏族民间常用药,其功效与MS病机吻合,对MS具有对症治疗潜力。本文对藏茵陈有效成分改善MS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发现,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芒果苷、齐墩果酸等有效成分可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肥胖、调节心血管系统、抗慢性炎症、抗氧化应激、抗内质网应激、调节自噬、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发挥改善MS的作用。
吴涛刘立宋红萍
关键词:藏茵陈代谢综合征肥胖糖脂代谢
沉默NOX4对百草枯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2022年
目的通过siRNA沉默人肺泡Ⅱ型上皮样A549细胞中NOX4基因,探讨NOX4在百草枯诱导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根据GeneBank中NOX4全长cDNA序列,选取特异性序列为干扰作用的靶点,构建NOX4 siRNA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A549细胞,筛选出最佳干扰siRNA。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PQ组、PQ+转染组及转染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仅给予培养基处理24 h,PQ组加入百草枯(700μM)处理24 h,PQ+转染组给予NOX4 siRNA转染细胞48 h后,用含百草枯(700μM)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转染对照组仅加入NOX4 siRN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Q组A549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NOX4表达明显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ROS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转染对照组仅见NOX4表达显著降低;而与PQ组相比,PQ+转染组细胞活力上升,细胞凋亡率显著减低,NOX4表达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减少,ROS水平亦显著下降。结论降低NOX4表达可抑制PQ诱导的A549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这一结果可能为肺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李咏程静卢立贺文娟刘立宋红萍吴涛
关键词:百草枯小干扰RNA
圣草酚通过调控PPARδ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4年
目的:研究圣草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圣草酚低剂量组(17.5 mg/kg)、圣草酚中剂量组(35 mg/kg)、圣草酚高剂量组(70 mg/kg)和圣草酚高剂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拮抗剂GSK3787组(70 mg/kg圣草酚+300μg/kg GSK3787),每组1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法建立大鼠脑I/R模型,造模前使用不同剂量的圣草酚或GSK3787干预大鼠。I/R 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脑皮层病理学变化;生化法检测大脑皮层MDA含量及SOD活性;ELISA检测大脑皮层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中PPARδ、PPAR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脑梗死面积及大脑皮层中MDA、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大脑皮层中SOD活性及PPARδ和PGC-1α表达显著降低(P<0.05),同时NF-κB p65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圣草酚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脑梗死面积及大脑皮层中MDA、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大脑皮层中SOD活性及PPARδ和PGC-1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圣草酚高剂量组比较,GSK3787联合干预可显著降低圣草酚对大鼠脑I/R损伤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圣草酚预处理对脑I/R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δ/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李咏刘立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炎症反应
武汉地区21家医院2000~2002年非甾体抗炎药物市场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武汉地区 2 1家医院NSAIDs的购入数据 ,应用金额排序法 ,统计分析 2 0 0 0~ 2 0 0 2年购药金额。结果 :NSAIDs的购入金额逐年增加 ;双氯芬酸和布洛芬的购入金额以绝对优势占据NSAIDs市场的前两位 ,但呈下降趋势 ;不良反应较小的新型环氧合酶 2抑制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 ,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待观察。结论 :NSAIDs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开发能选择性地抑制外周前列腺素 (PG)的合成又不影响胃肠道等部位的生理PG合成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刘立陈冠容宋红萍刘忠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分析金额排序
PPARδ激动剂GW501516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对大鼠I/R后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的方法来建立大鼠I/R模型,分为模型组(Model)、PPARδ激动剂GW501516干预组(GW组,5 mg/kg)、GW5015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抑制剂SR-18292组(GW+SR-18292组,5 mg/kg GW501516联合30 mg/kg SR-18292),另设置假手术组(sham),每组12只。于造模前30 min开始腹腔注射相应药物进行干预,1次/d,连续干预7 d。采用Zea-Longa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生化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性;q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PPARδ、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神经损伤严重,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及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活性、mtDNA拷贝数及PPARδ、PGC-1α、NRF-1和TFAM等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低(均P<0.05)。与Model组比较,GW501516组大鼠神经损伤有所改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活性、mtDNA拷贝数及PPARδ、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然而,SR-18292联合干预可显著抑制GW501516对I/R大鼠神经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PPARδ激动剂GW501516通过上调PGC-1α表达,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细胞凋亡,进而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
李咏刘立徐隽王为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氧化应激
3种胆碱酯酶抑制药上市后不良反应信号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挖掘和分析3种胆碱酯酶抑制药上市后用于阿尔兹海默病(AD)的安全信号与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6年1月1日~2019年9月30日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和卡巴拉汀的ADR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安全信号检测。结果:最终得到多奈哌齐6688份,加兰他敏530份,卡巴拉汀2143份ADR报告。除加兰他敏外,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集中于老年患者;欧洲地区的上报数最多;严重ADR中,以其他ADR和延长住院时间的上报数最多。在上报数前20位的ADR中,恶心、腹泻相关ADR在3种药物的说明书中均提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病类相关ADR在说明书较为常见。经ROR法检测发现,常见有精神病类相关ADR,加兰他敏信号强度最为显著,高危信号包括异常行为、攻击,卡巴拉汀高危信号最弱。结论:通过对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和卡巴拉汀等胆碱酯酶抑制药的严重和其他重要ADR信号的挖掘与分析,可更深入了解此类药物的ADR特征和潜在风险,有助于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邹会林陈欣悦刘立关鑫磊宋红萍
关键词:胆碱酯酶抑制药加兰他敏卡巴拉汀
叶酸调控DUSP1甲基化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奥西替尼耐药性的影响
2023年
背景与目的耐药的产生是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究叶酸(folic acid,FA)调控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DUSP1)甲基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奥西替尼(Osimertinib,OS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OSM耐药NSCLC细胞株PC9R。将PC9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SM组(5μmol/L OSM)、FA组(600 nmol/L FA)、甲基化抑制剂地西他滨组(Decitabine,DAC)(10μmol/L DAC)、FA+OSM组(600 nmol/L FA+5μmol/L OSM)和FA+OSM+DAC组(600 nmol/L FA+5μmol/L OSM+10μmol/L DAC)。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细胞DUSP1 mRNA的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各组细胞中DUSP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细胞DUSP1蛋白、DUSP1下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M组细胞OD_(450)值(48、72 h)、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DUSP1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DUSP1甲基化水平、p38 MAPK蛋白表达、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P<0.05);DAC组细胞OD_(450)值(48、72 h)、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DUSP1表达显著上升(P<0.05),细胞凋亡率、p38 MAPK蛋白表达、ERK磷酸化水平、DUSP1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OSM组相比,FA+OSM组细胞OD_(450)值(48、72 h)、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DUSP1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DUSP1甲基化水平、p38 MAPK蛋白表达、ERK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FA+OSM组相比,FA+OSM+DAC组细胞OD_(450)值(48、72 h)、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
贺文娟刘立
关键词:叶酸甲基化肺肿瘤耐药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地黄、黄芪、太子参等)中梓醇、麦角甾苷、吉奥诺苷B_1、马替诺皂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太子参环肽B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9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210、254、330 nm。结果 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6.86%~100.30%,RSD 0.74%~1.68%。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降糖甲片的质量控制。
梁龙陈镜楼刘忠刘立宋红萍
关键词:降糖甲片化学成分HPL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