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鹏

作品数:87 被引量:330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肿瘤
  • 13篇手术
  • 13篇脑损伤
  • 13篇X-刀
  • 12篇颅脑
  • 12篇X-刀治疗
  • 11篇外科
  • 11篇颅内
  • 9篇伽玛刀
  • 9篇细胞
  • 9篇创伤
  • 8篇疗效
  • 8篇胶质
  • 7篇原发性
  • 7篇帕金森
  • 7篇帕金森病
  • 7篇皮层
  • 7篇切除
  • 7篇胶质瘤
  • 6篇创伤性

机构

  • 69篇第三军医大学...
  • 20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阆中市人民医...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市精神卫...
  • 1篇川北医学院第...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作者

  • 87篇刘海鹏
  • 50篇杨辉
  • 38篇黄其林
  • 34篇周政
  • 33篇张可成
  • 23篇刘俊
  • 21篇安宁
  • 16篇何家全
  • 16篇吕胜青
  • 10篇王彬
  • 7篇王正国
  • 6篇吴晓东
  • 6篇刘仕勇
  • 5篇陈渝
  • 5篇王竹筠
  • 5篇尹志勇
  • 4篇马志国
  • 4篇刘宝松
  • 4篇孙伯民
  • 4篇童志恒

传媒

  • 1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重庆医学
  • 5篇中国行为医学...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功能性和立体...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首届中国中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康复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 14篇2003
  • 4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6篇1997
  • 5篇1996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oprost及其改良液4℃保存兔胎脑皮层组织时的腺苷酸含量变化
1996年
本实验以生理盐水、iloprost及其改良液为保存液,在4℃保存兔胎脑皮层组织,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HPLC)测定在保存过程中的腺苷酸含量变化,以了解胎脑组织在4℃保存时的能量代谢情况。结果显示,在生理盐水组及iloprost液组,随保存时间延长,胎脑组织中的三磷酸腺苷(ATATP)含量、能量负荷(EC)水平明显下降(P<0.01),在保存2小时接近耗竭,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改良iloprost液组的ATP含量及EC水平在保存2小时却略高于保存1小时(P>0.05)。此结果表明,要改进4℃保存的效果,不仅需应用细胞保护剂,还应考虑如何延缓能量衰竭的发生。本实验通过在iloprost液中加入ATP等物质,获得了较iloprost液更好的保存效果。
刘海鹏张可成黄永平黄林清吴悦维吴振忠
关键词:ILOPROST胎脑保存液
侵犯椎体及其附件的高颈段哑铃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侵犯椎体及其附件的高颈段哑铃型神经鞘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特点。方法 分析7例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及颈椎后路植骨固定的方法与治疗结果等。结果 7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肿瘤位于颈1~2椎体平面2例,颈2~4椎体平面5例,均为哑铃形生长,沿椎间孔从椎管内延伸至椎管外,相邻颈椎椎体及其附件不同程度破坏、颈髓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椎动脉被肿瘤包绕2例,推挤移位5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颈椎后路植骨固定术,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高颈段哑铃形椎管内肿瘤多伴不同程度颈椎及其附件破坏,脊柱稳定性受损,切除肿瘤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行颈椎后路植骨固定,以防术后椎体不稳造成脊髓压迫。
黄其林刘海鹏任先军何家全周政安宁刘俊吕胜青杨辉
关键词:神经鞘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胎鼠脑组织移植治疗皮层损伤性瘫痪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明确胎脑组织移植物在宿主中能否存活和发挥功能。方法:对已制成皮层损伤性瘫痪的大鼠进行胎脑组织移植,观察移植物的形态学改变,比较伤前、损伤组及移植组的神经行为变化。结果:移植的胎脑组织可在宿主中存活,且与宿主脑组织发生部分整合。与损伤组相比,移植组神经学检查反应的正确率明显上升,在高杆上爬过的间隔数明显增多,而坠落次数明显减少;移植组的神经行为与伤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脑组织移植物不仅可在宿主中存活,且可与宿主发生整合,并替代受损神经元,从而改善皮层损伤性大鼠的神经行为。
刘海鹏张可成高广正刘俊钟建光何家全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组织胚胎
创伤性脑水肿的在体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探讨在体研究创伤性脑水肿的方法。 方法 选择15 个频率点,测量大鼠中度颅脑创伤后伤区组织的电阻抗,分析脑水肿的变化。 结果 伤后早期细胞外液电阻(Re) 明显下降,细胞内液电阻(Ri) 无明显变化,ReRi 也明显下降;6 h 后Re 略有升高,Ri 明显下降,ReRi明显增加;伤后24 ~72 h 脑水肿达高峰,伤后7 d 基本恢复。 结论 伤后早期电阻抗的变化提示发生了血管源性脑水肿,伤后6 h 电阻抗变化表明细胞内液增多,细胞毒性脑水肿形成。多频率点电阻抗测试可在体反映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刘海鹏王正国张可成尹志勇谢伯林刘宝松朱佩芳陈海斌
关键词:脑水肿创伤性电阻抗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综述了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的变化过程以及损伤后如何再生修复,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对CNS报伤后的细胞及分子水平变化的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刘海鹏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分子
鞍区蛛网膜囊肿1例被引量:3
2001年
吕胜青李理童志恒刘海鹏周政张可成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蝶鞍区颅内肿瘤手术疗法
手术与伽玛刀治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出血与癫痫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手术与伽玛刀治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及癫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手术及伽玛刀治疗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通过CT、MRI检查及Engel分级评价两种方法治疗后出血、癫痫及放射性脑水肿情况。结果手术组术前共9例有癫痫病史,术后新发癫痫2例;伽玛刀治疗前12例有癫痫病史,术后新发癫痫3例;手术及伽玛刀治疗均能有效控制癫痫(P>0.05)。手术治疗后无再出血病例,伽玛刀治疗后2例发生再出血,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早期轻度脑水肿19例,中度脑水肿11例,严重脑水肿1例;伽玛刀治疗后中轻度18例,中度15例,重度5例;伽玛刀组局灶脑水肿明显多于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病灶依然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而对病灶位置深在或位于重要功能区者伽玛刀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伽玛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局灶性脑水肿,无明显诱发或加重癫痫和出血的风险,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再出血机率将进一步降低。
代自烽黄其林张伟刘海鹏
关键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伽玛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4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7例难治性精神障碍应用1.5TMRI定位,Leksell C型伽玛刀对颅内的多个靶点进行选择组合毁损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简明精神病症状分级评定量表(BPRS)以及社会功能量表(SD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人经CGI评定,总有效率为91.5%(优9例,显著进步23例,进步11例,无变化4例)。伽玛刀治疗前后BPRS分别为71.65±10.75%和29.81±8.32%;SDSS分别为18.14±2.28%和9.53±1.6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伽玛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目前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靶点组合,对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有重大意义。
王彬杨辉黄其林刘海鹏吴晓东魏晓云
关键词:伽玛刀
颅脑创伤后血液表观粘度的变化
1999年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变化。方法:以PBⅠ—Ⅱ型损伤装置制成兔中度颅脑创伤,采集伤后1h,6h,24h的血样,用Low Shear30测量表观粘度,同时测红细胞压积。比较创伤组和对照组的表观粘度、还原粘度、乘幂函数系数及计算的红细胞压积为40%时的表观粘度。结果:乘幂函数描述血液表观粘度可有效地消除红细胞压积的影响。颅脑创伤后1h其血液粘度即明显增加,伤后6h持续增加,伤后24h较伤后6h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增加在低切下更为明显。结论:乘幂函数描述血液表观粘度是可行有效的方法,颅脑创伤后血液粘度的变化可能在继发性脑损伤中起一定作用,提示可用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治疗颅脑创伤。
刘海鹏谢伯林王正国尹志勇朱佩芳陈海斌张可成徐世荣
关键词:脑损伤表观粘度红细胞压积
术前超选择性栓塞高血运脑膜瘤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高血运脑膜瘤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在术前3~ 9d ,对 98例高血运脑膜瘤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 ,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和真丝线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高血运脑膜瘤主要由脑膜中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颌内动脉及副脑膜动脉供血。栓塞后 ,4 2例肿瘤染色在影像学上完全消失 ,5 6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或部分消失。绝大部分患者均在栓塞后的 3~ 9d进行了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肿瘤 6 4例 ,术中平均出血 95 0ml;次全切除 34例 ,术中平均出血 15 0 0ml。结论 最佳手术时机是栓塞后 7~ 9d。高血运脑膜瘤的术前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周政刘俊杨辉安宁刘海鹏陈锦华张可成
关键词:术前超选择性栓塞肿瘤染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