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 作品数:46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文学理学更多>>
- 一种可调节式的防堵吸痰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的防堵吸痰管,包括管体、气囊和吸痰管,所述管体包括直管以及成型于所述直管一端的所述吸痰管,所述吸痰管截面采用梅花状结构,所述吸痰管包括凸台以及成型于所述凸台之间的凹台。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
- 俞鹏翼王辉刘娟武培怡
- 文献传递
- 微小RNA-129在晚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2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评估其在两种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价值.方法 检测52例胃癌患者福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FFPE)肿瘤组织及11例正常胃组织中miR-129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iR-12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 <0.01);miR-129的表达水平与既往治疗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疗程后的疗效与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相关,疗效为部分缓解(PR)、稳定(SD)、疾病进展(PD)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41(5.29~11.52)、10.16(7.19~13.14)和5.10(3.11~7.08)个月.miR-129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27(5.17 ~7.37)、8.74(6.71 ~10.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9高表达胃癌患者死亡风险比(HR)为miR-129低表达胃癌患者的2.77倍[95%可信区间(CI):1.12~6.87,P<0.05];SD、PD患者的HR分别为PR患者的0.95(95%CI:0.351 ~2.562,P>0.05)和6.02倍(95%CI:1.683 ~21.570,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miR-129异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晚期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 刘娟史伟峰徐斌郑晓王琦卢斌峰鞠景芳吴昌平蒋敬庭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姜黄素通过调控miR-7110-5p/PRKACA轴介导的细胞焦亡从而抑制宫颈癌细胞发生发展
- 刘娟
- 乙酰转移酶CBP在斑马鱼生物钟中的功能研究
- 生物钟是以大约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节律,控制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节律。这种节律是通过细胞自主振荡器建立且由转录-翻译的负反馈环路所控制。目前研究证明翻译后修饰机制是时钟蛋白必不可少的调节器,调控其转录活性、亚细胞定位和蛋白...
- 刘娟
- 关键词:斑马鱼生物钟CBPE-BOXCRE
- miR-181b与肿瘤被引量:2
- 2012年
-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能够调控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凋亡、激素分泌和肿瘤形成等。在肿瘤中miR-181b与靶基因结合,作用相关信号通路,促进或抑制肿瘤生长,可作为判断某些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对miR-181b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刘娟吴昌平蒋敬庭
- 关键词:微小RNA癌基因抑癌基因
- microRNA对T细胞的调控及机制
- 恶性肿瘤是在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的某些生长调控基因发生突变或异常表达引发细胞异常增生.在对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起协同作用.若肿瘤抗原免疫原性强引发适应性免疫应答,若免疫原性弱引发固有免疫应...
- 刘娟吴昌平卢斌峰蒋敬庭
- 关键词:恶性肿瘤T细胞生物治疗
- 一种判断晚期胃癌治疗疗效的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晚期胃癌治疗疗效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由三个独立包装或组合包装的试剂盒组成:RNA提取试剂盒、RT-PCR反应试剂盒和实时定量PCR反应试剂盒,依次使用三个试剂盒能检测出胃癌组织中miR-129的表达水平...
- 蒋敬庭吴昌平鞠景芳郑晓刘娟
- 文献传递
- 侧链含氮杂环的柔性聚合物及其杂化材料的合成、光/电性能的研究
- 高分子杂化材料兼备有机高分子的优点如韧性、良好的加工性、低成本等,同时具有无机材料的高强度、耐高温的优良特点,使得它们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在非线性材料、电致发光材料、电存储等领域备受青睐,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设...
- 刘娟
- 关键词:杂化材料
- 文献传递
- 一种判断晚期胃癌治疗疗效的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晚期胃癌治疗疗效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由三个独立包装或组合包装的试剂盒组成:RNA提取试剂盒、RT-PCR反应试剂盒和实时定量PCR反应试剂盒,依次使用三个试剂盒能检测出胃癌组织中miR-129的表达水平...
- 蒋敬庭吴昌平鞠景芳郑晓刘娟
- 文献传递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及上清液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及CIK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体外诱导制备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第1、7、14、21天CIK细胞表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CIK细胞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细菌接种后浓度为1.0×105 cfu/ml,效靶比为40∶1、20∶1、10∶1、5∶1)、上清液、及联合浓度梯度的阿米卡星(AK)、哌拉西林(PIPC)后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确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CD3+ CD56+细胞于培养第14 ~21天时所占比例维持在45%以上;吸光度(A)值检测结果示24 h时各浓度CIK细胞对细菌杀伤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3.065,P>0.05);上清液组未见明显细菌生长;AK、PIPC的MIC值分别为2 mg/L和512 mg/L;CIK细胞联合AK、PIPC未降低后两者的MIC值,但上清液联合AK、PIPC后,两者的MIC值分别降至最低接种浓度0.25 mg/L和64.00 mg/L以下.结论 CIK细胞对肺炎克雷伯杆菌无抗菌活性,且联合抗生素后无增效反应,但其上清液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 张克新王智刚王玉月刘娟李丹王远邹永祎李翀蒋敬庭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杆菌最低抑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