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荣
- 作品数:59 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以赭曲霉毒素A单克隆抗体建立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5
- 2005年
- 本研究通过活性酯法合成赭曲霉毒素A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竞争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200~6000pg/ml,检测下限为150pg/ml。单抗与赭曲霉毒素B的交叉反应率为35%,与桔霉素、黄曲霉毒素B1和展青霉素等毒素交叉反应低于0.01%。在小麦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3%~116%,变异系数为9.4%~19.8%。测试23份样品,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在0.6~2.56μg/kg之间。
- 刘仁荣余宙何庆华许杨
- 关键词:赭曲霉毒素A人工抗原单克隆抗体
- 苏丹红检测方法概述
-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四种类型, 常应用于诸如油彩、蜡、地板蜡和香皂等化工产品中的一种非生物合成着色剂,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苏丹红是一种工业染料,中国和欧盟等全球多数...
- 裘雪梅孟玮刘仁荣
- 文献传递
- 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赭曲霉毒素A高密度模拟表位的表达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展示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模拟表位。将带有OTA模拟表位序列的寡核苷酸双链克隆至载体pC89-COTA。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通过优化辅助噬菌体感染复数、IPTG加入的时间与剂量等培养条件获得表达有高密度OTA模拟表位的噬菌体。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方法比较不同的条件下的表达效果,探索最优表达条件。结果表明:成功获得高密度表达OTA模拟表位的噬菌体,辅助噬菌体感染复数与IPTG加入量对模拟表位表达量影响不大,IPTG加入时间对模拟表位表达量有较大影响,优化后模拟表位表达量大大高于优化前。
- 陈兴龙徐玲刘仁荣裘雪梅朱立鑫
-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赭曲霉毒素A
- 苏丹红Ⅰ人工抗原的制备研究
- 为了制备苏丹红1人工抗原,在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采用戊二酸酐酰化苏丹红 I的酚羟基,薄板层析(TLC)对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再通过活性酯法制备了苏丹红I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通过核磁共振法和紫外吸收法鉴定产物,表明偶联...
- 孟玮裘雪梅刘仁荣
- 文献传递
- 一种竞争型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竞争型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方法,该技术方案以抗待测抗原/抗吖啶酯的双特异性抗体替代了仅与待测抗原具有抗原抗体反应活性的常规抗体,由于该双特异性抗体与待测抗原、吖啶酯均具有抗原抗体反应活性,因此可通过抗原抗...
- 刘仁荣
- 文献传递
- 拟南芥中1个新snoRNA基因的鉴定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鉴定拟南芥中1个新snoRNA基因。[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拟南芥基因组序列,并对候选的基因序列结构、基因组织形式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在拟南芥基因组中发现snR95box H/ACAsno RNA上游有一段序列具有典型boxC/DsnoRNA的保守组件和结构特征,并具有2段与rRNA互补、长度超过数10个核苷酸的反义序列,该基因下游的反义序列与snoRNA数据库中水稻Z270的下游反义序列一致,命名为boxC/Dsno RNA-AthZ270。[结论]拟南芥Z270 snoRNA具有不同与一般snoRNA的功能。
- 徐玲胡娜刘仁荣裘雪梅
- 关键词:拟南芥SNORNA
- 一种在丝状噬菌体上高密度表达目的多肽的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通过构建能表达成含肠激酶酶切位点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DDDDK)序列与目的多肽核酸序列的重组噬菌体,使目的多肽N端连接肠激酶酶切位点,表达产物经肠激酶作用,将氨基端的肠...
- 刘仁荣徐玲
- 文献传递
- 基于赭曲霉毒素A模拟表位的无毒素ELISA方法被引量:7
- 2010年
- 以抗赭曲霉毒素A的单克隆抗体亲和筛选随机7肽库,ELISA方法鉴定阳性克隆,DNA测序推导出赭曲霉毒素A的模拟表位肽,共获得了11个模拟表位肽,共有序列为IRPMV。将化学合成的模拟表位肽与载体BSA偶联后,以之建立无毒素的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与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比较。结果表明:以赭曲霉毒素A模拟表位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都与常规竞争ELISA方法结果相近,样品测试结果与常规竞争ELISA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一致,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 刘仁荣徐玲裘雪梅陈兴龙朱立鑫
-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肽库赭曲霉毒素A
-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型产抗苏丹红Ⅰ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筛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筛选次黄嘌呤-氨基喋呤-胸腺嘧啶(HAT)敏感型产抗苏丹红Ⅰ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作好准备。方法在培养瓶中培养产抗苏丹红I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H6,取长到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加入1.25μg/ml的8-氮鸟嘌呤,继续培养,当细胞长到60%左右时,弃去一部分细胞,加入2.5μg/ml的8-氮鸟嘌呤,继续培养,重复以上操作,倍比提高8-氮鸟嘌呤的含量,直至8-氮鸟嘌呤浓度达到20μg/ml,取细胞上清ELISA检测其产抗体情况。结果成功诱导筛选到HAT敏感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型杂交瘤细胞6株,均能分泌抗苏丹红Ⅰ单克隆抗体。结论该方法能成功筛选HAT敏感型抗苏丹红Ⅰ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
- 裘雪梅刘仁荣徐玲朱立鑫
- 关键词:杂交瘤
- DNA体外扩增诊断乙肝病毒C基因的研究
- 1993年
- 应用本室建立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系统。利用20 bp与21 bp的一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介导,扩增HBV-C基因区578 bp片断。经凝胶电泳,紫外分析以及Southern印迹杂交表明,扩增产物正确,效果满意。
- 梁朝赵林徐利平肖艳群刘仁荣钟文蓬刘耀清方悦群闵浩军马立人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体外扩增C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