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秀芳
-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盘源性腰痛的疗效,为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3例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46例,采用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法治疗;Ⅱ组41例,仅行推拿手法治疗;Ⅲ组36例,仅采用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价患者最大腰痛程度及腰痛对患者日常社会生活和劳动能力的影响。结果:①视觉模拟评分:3组VAS评分存在分组效应(F=131.727,P=0.000)、时间效应(F=570.366,P=0.000)、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F=121.005,P=0.000)。不同时点3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后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治疗后12个月,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②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3组患者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存在分组效应(F=126.032,P=0.000)、时间效应(F=136.665,P=0.000)、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F=121.010,P=0.000)。不同时点3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后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治疗后12个月,Ⅰ组与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Ⅱ组与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结论:推拿疗法和躯干肌功能锻炼疗法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弊端,对慢性盘源性腰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陈立张秀玲兰秀芳
- 关键词:腰痛椎间盘
- 仰卧拔伸手法结合颈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手法结合颈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仰卧拔伸手法结合颈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Ⅱ组采用仰卧拔伸手法治疗,Ⅲ组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结合颈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共治疗20 d。分别采用VAS评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表、关节活动度测定尺及Borden氏法,从颈部疼痛、颈椎功能障碍、颈椎活动范围及颈椎曲度4个方面评价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颈部疼痛。治疗前3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3,P=0.878);治疗后3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t=16.185,P=0.001;t=12.665,P=0.001;t=8.358,P=0.003),Ⅰ组下降程度大于Ⅱ组和Ⅲ组(P=0.001,P=0.001),Ⅱ组下降程度大于Ⅲ组(P=0.034)。②颈椎功能障碍。治疗前3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2,P=0.351);治疗后3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下降(t=7.837,P=0.001;t=6.085,P=0.001;t=2.623,P=0.014),Ⅰ组下降程度大于Ⅱ组和Ⅲ组(P=0.001,P=0.002),Ⅱ组下降程度与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③颈椎活动范围。治疗前3组患者在颈椎屈伸、侧弯和旋转活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19,P=0.401;F=1.263,P=0.301;F=0.092,P=0.911)。治疗后3组患者的颈椎屈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t=7.565,P=0.001;t=2.086,P=0.012;t=3.166,P=0.004),Ⅰ组的增加值大于Ⅱ组和Ⅲ组(P=0.001,P=0.001),Ⅱ组的增加值大于Ⅲ组(P=0.043);治疗后Ⅰ组患者颈椎侧弯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t=5.298,P=0.001),其余2组患者无改善(t=0.626,P=0.536;t=0.140,P=0.401);治疗后3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无改善(t=1.222,P=0.232;t=1.399,P=0.172;t=0.154,P=0.879)。④颈椎曲度。治疗前3组患者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4,P=0.322);治疗后3组患者颈椎曲度较治
- 陈立张明月兰秀芳叶文雄蒋静
- 关键词:颈椎病颈肌
- 针灸加耳压疗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5岁。进行性吞咽困难2年余。因工作任务繁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早期出现食欲下降,后逐渐感觉进食下咽不畅,胃部胀满不适,胸部憋闷感逐渐加重,夜间入睡后出现反流。曾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显示食管呈梭状扩张,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经内镜下注射肉毒素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不久复发;行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治疗,因支架脱落治疗失败,离岗病休。
- 李茜武秀燕兰秀芳
- 关键词:针灸耳压疗法贲门失弛缓症